侯建平
(豐益(平上海)生物技術研發(fā)中心有限公司,上海200137 )
人乳脂肪不僅提供了嬰兒生長發(fā)育需要能量的約50%,也提供了必需脂肪酸,以及促進脂溶性營養(yǎng)素的吸收。對于因各種原因不能人乳喂養(yǎng)的嬰兒,人乳代用品的質(zhì)量,尤其是脂質(zhì)的質(zhì)量,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
在對國內(nèi)外多種品牌嬰兒奶粉(0~6個月)的飽和脂肪酸進行詳細分析的基礎上[1],進一步對這些嬰兒配方奶粉的不飽和脂肪酸進行了分析比較,并結(jié)合國內(nèi)外最新研究成果,剖析了嬰兒配方奶粉脂質(zhì)配方設計和改進的方向,以期為嬰兒配方奶粉的研制提供一定的指導。
奶粉樣本: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的一段(0~6月)嬰兒配方奶粉,奶粉編號和信息如表1注釋所示。
嬰兒配方奶粉脂肪提取:采用文獻報道的方法[1]。
嬰兒配方奶粉脂肪酸的分析:采用文獻報道的方法[2]。嬰兒配方奶粉脂肪sn-2脂肪酸的分析:采用文獻報道的方法[2]。
41個奶粉樣本不飽和脂肪酸的平均相對質(zhì)量分數(shù)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嬰兒奶粉中的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為單不飽和脂肪酸油酸(MUFA)中的油酸(C18:1n-9,O),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中的亞油酸(C18:2n-6,LA)和α-亞麻酸(C18:3n-3,ALA)。其他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對較低,如反油酸(t-C18:1,n-9,O-t)、二十二碳六稀酸(C22:6,n-3,DHA)、花生四烯酸(C20:4,n-6,AA)、芥酸(C22:1,n-9,E)等(如表1所示)。
作為三大營養(yǎng)素之一的脂肪,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為保證嬰兒的安全、滿足營養(yǎng)需要,國家標準GB10765對嬰兒配方食品(0~6月齡)的能量和營養(yǎng)成分進行了規(guī)定[4],其中每100 kJ嬰兒配方食品中的脂肪標準如表2所示。
表1 一段(0~6月)嬰兒配方奶粉中脂肪的脂肪酸質(zhì)量分數(shù)(平均值) %
相對于人乳的脂肪脂肪酸的復雜性,國家標準對脂肪酸的規(guī)定比較簡單,只規(guī)定了總脂肪酸、亞油酸(LA)、α-亞麻酸(ALA)、LA和ALA比值、反式脂肪酸(t-FA)、芥酸(E)和月桂酸與肉豆蔻酸總量(C12+C 14),以及可以選擇性添加二十二碳六稀酸(DHA)、花生四烯酸(AA)(如表2所示)。
LA和ALA是人體必需的脂肪酸(EFA),不能自身合成,只能通過食物供給。EFA對嬰兒神經(jīng)髓鞘的形成、腦的發(fā)育、維持細胞膜的完整性、維護皮膚的屏障功能、視力的發(fā)育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去飽和酶、延長酶和氧化酶的作用,n-6系的亞油酸可以轉(zhuǎn)化為AA,n-3系的α-亞麻酸可以轉(zhuǎn)化為EPA和DHA,但人體不能將n-6系脂肪酸轉(zhuǎn)化成n-3系脂肪酸。AA和DHA是腦、神經(jīng)組織及視網(wǎng)膜中含量最高脂肪酸,故其對腦和視覺功能發(fā)育有重要作用。
EFA缺乏時,機體會表現(xiàn)出一系列的病理變化。但過多攝入EFA對機體也不利,可使體內(nèi)的氧化物、過氧化物等增加,對機體同樣會產(chǎn)生多種慢性危害。因此,國家標準設定了EFA的上下限范圍。可見,營養(yǎng)素的過多和過少,對嬰兒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都是不利的。如表1所示,嬰兒奶粉中的亞油酸和α-亞麻酸的含量范圍分別是13.24%~32.07%和1.16%~3.60%,二者的比例范圍介于5.65~13.80。都可以滿足國家標準的要求。
表2 一段(0~6月)嬰兒配方奶粉中脂肪的規(guī)定(GB10765) 100kJ
由于我國人乳脂肪酸組成沒有統(tǒng)一的參考標準,通過對近20年來,以我國人乳為對象的研究文獻為基礎,對其結(jié)果進行分析可知,我國人乳中亞油酸和α-亞麻酸質(zhì)量分數(shù)平均值和其范圍分別為21.28%,14.88%~30.82%和1.60%,0.79%~2.68%??梢姡袌錾蠇雰耗谭鄣膩喡樗峄九c人乳的亞油酸一致,而α-亞麻酸略高于人乳。
雖然亞油酸和α-亞麻酸在人體內(nèi)能夠分別轉(zhuǎn)化為AA和DHA,但轉(zhuǎn)化率較低。國家標準規(guī)定在嬰兒奶粉中可以選擇性的添加AA和DHA。由于人乳中AA的含有量一般高于DHA,如果嬰兒配方食品中添加了DHA,至少要添加相同量的AA。目前,市場上的嬰兒奶粉,絕大部分都添加了AA和DHA。
油酸是人乳中最多的單不飽和脂肪酸,也是最多的脂肪酸。據(jù)近20年來我國人乳為樣本的研究,油酸的平均值和范圍分別為31.72%,26.03%~39.97%。而41個奶粉樣本油酸的范圍為22.19%~54.41%,范圍更加寬泛。
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將影響其消化吸收。在人乳中,飽和脂肪酸主要酯化在甘油骨架的sn-2位,研究報道2-棕櫚酸甘油酯能夠增加脂肪和鈣吸收[5]、軟化糞便[6]、增強骨強度[7]、利于腸道健康[8]、增強腸道益生菌[8]、增加嬰兒腸道舒適性,減少嬰兒啼哭[9]、調(diào)節(jié)能量代謝、大腦和身體脂肪分布等作用[10]。因此,嬰兒配方奶粉常添加OPO(1,3-二油酸-2-棕櫚酸甘油三酯)來提高sn-2棕櫚酸質(zhì)量分數(shù),部分奶粉樣本sn-2脂肪酸及其平均相對質(zhì)量分數(shù)如表3所示。
41個嬰兒配方奶粉樣本中,其中30個樣本的sn-2脂肪酸進行了分析。該30個樣本中有14個添加了OPO結(jié)構油脂,其sn-2棕櫚酸占總棕櫚酸的介于37.79%~52.62%,而未添加OPO的嬰兒配方奶粉sn-2棕櫚酸占總棕櫚酸介于17.00%~45.17%。可見,在嬰兒配方奶粉添加OPO來提供部分棕櫚酸和油酸,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脂肪酸在甘油三酯不同位置的分布。人乳脂肪的棕櫚酸約70%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此外,一些未添加OPO嬰兒配方奶粉,其sn-2棕櫚酸也能達到比較高的水平。這是因為,這些嬰兒配方奶粉的脂肪部分由乳脂或無水奶油提供,乳脂或無水奶油的甘油三酯結(jié)構中,有相當一部分棕櫚酸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如表4)。因此,通過無水奶油或乳脂,添加OPO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模擬人乳脂肪結(jié)構。
表3 嬰兒配方奶粉油脂主要脂肪酸在sn-2位的相對分布 %
未酯化脂肪酸在嬰兒腸道的吸收,隨碳鏈長度的增加而減少,隨不飽和度的增加而增加。肉豆蔻酸的平均吸收超過88%,油酸為90%~92%,亞油酸為92%~94%,而棕櫚酸為74%,硬脂酸為63%[11]。因此,對于不飽和脂肪酸,無論其是在甘油三酯的sn-1,3-位,還是在sn-2位,對其吸收的影響較小。
由于牛乳脂肪的脂肪酸比例與人乳相差甚大。20世紀70年代,嬰兒配方奶粉開始將牛乳脂肪替換為植物油。但有研究表明,嬰兒脂肪組織的脂肪酸受乳或配方奶粉脂肪酸的影響。喂養(yǎng)以植物油為脂肪來源的嬰兒,其脂肪組織積儲了大量的亞油酸或油酸,而棕櫚酸明顯低于人乳喂養(yǎng)的嬰兒[12,13]。在41個嬰兒配方奶粉中,由于沒有統(tǒng)一的人乳參考標準,在滿足國家標準時,多數(shù)嬰兒奶粉樣本的脂肪酸與人乳差別相對比較大,這樣的脂肪酸組成和比例是否適合嬰兒的生長發(fā)育?從人乳喂養(yǎng)嬰兒的生物學標準來看,喂養(yǎng)差異對嬰兒后期的影響仍未完全可知,嬰兒配方奶粉在進行配方設計時,滿足國家標準的規(guī)定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以人乳為參考,尤其是人乳的喂養(yǎng)效果。
表4 嬰兒配方奶粉標簽中能夠提供脂肪和脂肪酸的原料
各個嬰兒配方奶粉樣本中,其不飽和脂肪酸都能夠符合國家及相關法規(guī)標準。嬰兒配方奶粉是非完全母乳喂養(yǎng)嬰兒的主要營養(yǎng)來源。嬰兒配方奶粉脂肪酸的人乳化設計,尤其是脂肪酸的比例和脂肪酸在脂肪甘油三酯的結(jié)構,以及具有特殊意義的脂肪酸的強化與合理搭配,才能為嬰兒提供合理的脂肪和脂肪酸營養(yǎng)。各個嬰兒配方奶粉之間脂肪酸比例存在明顯的差異,主要的原因是缺乏我國統(tǒng)一的人乳脂肪酸參考標準。無論是脂肪酸組成還是與這些脂肪酸在甘油三酯的分布,嬰兒配方奶粉脂肪和脂肪酸的改進還有很大的空間。
參考文獻:
[1]常桂芳,侯建平.嬰兒配方奶粉中飽和脂肪酸的分析[J].中國乳品工業(yè),2016,44(8):47-51.
[2]侯建平,常桂芳,許淑芳.嬰兒配方奶粉中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的分析與評價.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中國乳制品工業(yè)協(xié)會第二十一次年會報告論文集.北京.2015:138-145.
[3]楊月欣,王光亞,潘興昌.中國食物成分表[M].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9:281-283.
[4]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M].GB 10765-2010.
[5]CARNIELLIV P,LUIJENDIJKIH T,VAN GOUDOEVER JB,et al.Structural Position and Amount of Palm it ic Acid in Infant Formulas:Effects on Fat,Fatty Acid,and mineral Balance[J].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1996,23(5):553-560.
[6]KENNEDY K,FEWTRELL M S,MORLEY R,et al.Double-blind,randomized trial of a synthetic triacylglycerol in formula-fed term infants:effects on stool biochemistry,stool characteristics,and bone mineraliz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99,70(5):920-927.
[7]LOPEZ-LOPEZ A,CASTELLOTE-BARGALLó A I,CAMPOY-FOLGOSO C,et al.The influence of dietary palmitic acid triacylglyceride position on the fatty acid,calcium and magnesium contents of at term newborn faeces[J].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01,65(Supplement2):S83-S94.
[8]YARON S,SHACHAR D,ABRAMAS L,et al.Effect of highβ-palm itate content in infant formula on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of term infants[J].Journal of P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 and Nutrition,2013,56(4):376-381.
[9]LITMANOVITZ I,BAR-YOSEPH F,LIFSHITZ Y,et al.Reduced crying in terminfants fed high beta-palm itate formula:a double-blind random ized clinical trial[J].BMC Pediatrics,2014,14(1):1-6.
[10]CARTA G,MURRU E,LISAI S,et al.Dietary Triacylglycerols with Palmitic Acid in the sn-2 Position Modulate Levels of N-Acylethanolamides in Rat Tissues[J].PloSone,2015,10(3):e0120424.
[11]JENSEN C,BUIST N,WILSON T.Absorption of individual fatty acids from Long chain ormedium chain triglycerides in very small infants[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1986,43(5):745-751.
[12]SWEENEY M,ETTELDORF J,THROOP L,et al.Diet and fatty acid distribution in subcutaneous fat and in the cholesterol-triglyceride fraction of serum of young infants[J].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1963,42(1):1-9.
[13]HASH IM SA.Dietary fats and adipose tissue fatty acid composition[J].Preventive medicine,1983,12(6):854-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