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兆坤
(運城三中,山西 運城 044004)
(一)
據(jù)《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關(guān)于郤缺的一段記載可以確知“箕、冀”同為一地,“冀、郤”共為一祖。又據(jù)《說文解字注》:“郤,晉大夫叔虎邑也。叔虎之子曰郤芮,以邑為氏,從邑谷聲?!焙蜅畈蹲髠髯ⅰ贰霸邮酪u君位,而次子則世守王畿內(nèi)之采地,在王朝為官”的說法,筆者認(rèn)為郤氏的祖籍封邑即最初封地當(dāng)在晉國國都(絳縣車廂城)附近。另據(jù)《康熙字典·谷部》說,谷有多音,音穀(gū)、音鹿、音隙、音欲等。因此我們便可直接推知郤字又有盬邑(苦城)、鹵邑、西邑、虞邑之稱。這些名稱依次出于《國語·晉語(六)》之“苦城叔子”、武丁卜辭“鹵小臣其有邑”、《尚書·太甲》之“惟伊躬先見于西邑夏”、《戰(zhàn)國策·楚策》之“騏驥困鹽車而上虞坂”以及《太平環(huán)宇記》:“舜嬪于虞,虞在安邑……隋唐時安邑曾一度改為虞州、虞邑?!憋@然,這些名稱都與鹽池和鹽湖安邑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郤氏的初封地大概就在絳都近郊的鹽湖安邑。
(二)
杜預(yù)根據(jù)《尚書·五子之歌》及《竹書紀(jì)年》斷定“唐虞及夏皆都冀方?!薄栋惨乜h志·沿革考》根據(jù)《通典·州郡典》卷一百七十九也斷定“安邑舊為堯舜都,后為夏禹都?!币虼?,筆者根據(jù)直言三段論的第三格則進一步推定“今之鹽湖安邑就是古之冀都(冀州)所在?!边@一推論正與“鹽湖安邑的幾個別稱,即苦城(盬邑)、鹵邑、西邑、虞邑”相互印證。
(三)
東漢劉熙《釋名·釋州國》說:“冀州,亦取地以為名也?!蓖跹祝?138-1218,與朱熹交誼甚厚)《冀州辨》說:“晉地有冀,秦地有雍,則是冀、雍以地名州?!边@就是說,所謂冀方、冀州、冀都等名稱,都是用“冀”這個地標(biāo)來命名其身邊的城邑。冀與冀州(安邑)相互逆證,“古之冀都(冀州)所在、今之鹽湖安邑”身邊的著名地標(biāo)當(dāng)然就是鹽湖無疑了。
(四)
《舊唐書·地理志》說:“冀氏,漢猗氏縣地,后于猗氏縣南置冀氏?!逼涞乩砦恢谜墙裰\城鹽湖區(qū)轄地。
清康熙時內(nèi)閣學(xué)士宋在詩《登海光樓》中“郤略翠屏低”的詩句,意為“郤氏的疆界(指中條山)就像翠綠的屏幛盡收眼底”,可知古冀氏方國和郤氏疆界就在猗氏縣南,中條山北,這不是鹽池地境又是哪兒呢?
民國學(xué)者景定成(梅九)在《安邑鹽池詠》中說:“(禹)枚卜受舜禪,都城奠冀北?!备纱嗑桶鸭胶望}池劃上了等號。
(五)
《康熙字典》引諸字書一致說:“冀,古九州名。又欲也?!币馑际?,冀為古九州之一,假借為欲字?!都坠俏淖值洹肺匆娛珍浻屑阶郑督鹞拇笞值洹贰皩阶值脑熳直玖x也還不可知?!比欢鶕?jù)箕、冀、郤一地三名,互相通假且與鹽池密切相關(guān)的事實,我們認(rèn)為冀字也是上下結(jié)構(gòu),上部甲骨文為(甑字的初文,詳徐中舒主編.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5正文P68),下部為(古共字),即雙手拱舉甑中之物的意思。因為墾畦曬鹽在硝板之上進行,而硝板構(gòu)造與功用與釜鬲中蒸騰粟米用的箅甑(bìzèng)相似,所以古甑字也就在這里指代曬鹽之畦,冀字也就表示“供奉畦曬之鹽以祭祖”的造字本義。鹽為五味之首,能引起食欲,所以冀又假借為覬(jì,希望得到)、為欲。由此再來回看箕字,所謂貢獻箕筥筐內(nèi)之物;或者說貢獻簸揚糠皮、碎屑所余之物,我們自然也就會把它想象為用箕筥天然撈採之鹽或畦曬后掃簸之顆鹽??傊?,箕、冀二字的本義理當(dāng)就是“供奉所撈採或畦曬的苦鹽以祭祖”,或者說“冀,出產(chǎn)苦鹽以供祭祀的上古地名,由甑的初文和共字會意而成?!?/p>
(六)
再從鹽池產(chǎn)鹽實踐來看,箕冀二字的造字本義就更加明顯。人工撈鹽,古今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明代吳楷在《河?xùn)|鹽池圖碑·南岸采鹽圖說》中曾有“載筐載筥,是任是負(fù)”的生動記錄,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又挎筐,又拎筥,這個抱,那個背?!逼渲械摹拜d筐載筥(jǔ,圓形竹筐)”、都是撈鹽的工具。這些工具用竹篾或柳條編成,能瀝水,拒腐蝕,是撈鹽的標(biāo)志性工具。而苦鹽乃是天然生成,古時唯有河?xùn)|鹽池才有,因此箕字就成了河?xùn)|鹽池的一種文字符號和一個特有的名字,這就應(yīng)了馬克思“生產(chǎn)工具是生產(chǎn)力的代表”科學(xué)推理。
至于冀字的上半部分是以甑字的初文比喻鹵畦中曬鹽的硝板,蔡克勤、楊長辛的硝板考古報告給我們以極大的啟示和鼓舞。報告的結(jié)論是:早在4 655±87年前,鹽湖安邑附近的先民們就已經(jīng)在這里開始了墾畦曬鹽的制鹽工藝。(《化工地質(zhì)》1993年04期)這種曬鹽后殘留下來的硝板,如同一層層蜂窩狀的釜甑,鹵水在硝板上經(jīng)天日曝曬,就象食物在釜甑上被蒸騰。幾千年的硝板曬鹽實踐和司空見慣的釜甑蒸食原理,促使古人巧妙地造出一個會意的“冀”字,我想這大概不會是無端的臆測吧?由于硝板曬鹽為古代河?xùn)|鹽池所獨有,冀字也就成了盬池又一個特殊的名稱和“名片”。
綜上所述,我認(rèn)為,早在顓頊以前的炎(蚩尤)、黃時期甚至更早,先民們就已開發(fā)利用了鹽池,并在生產(chǎn)和生活中口耳相傳,為它起了“冀(箕)”這樣一個文明高雅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