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忍無可忍”形式意義源流考辯

2018-03-31 09:08張瑤
北方文學(xué) 2018年6期
關(guān)鍵詞:溯源成語

張瑤

摘要:關(guān)于成語“忍無可忍”的源流存在諸多爭議。筆者認(rèn)為“忍無可忍”形式源頭來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縮略,意義源頭不是“忍之無可忍”,還可向上追溯。此外,關(guān)于“忍不可忍”為何會嬗變成“忍無可忍”,本文會給出新的解析。

關(guān)鍵詞:忍無可忍;成語;溯源;釋義

成語“忍無可忍”,《當(dāng)代漢語詞典》:“忍受已達(dá)到極點,無法再忍受下去。”《現(xiàn)代漢語詞典》:“要忍受也沒法兒忍受,形容忍耐達(dá)到極限?!薄ⅰ缎氯A詞典》:“再也不能忍受下去。”《多功能成語大詞典》:“忍耐到了極點,無法再忍受?!比绱丝芍叭虩o可忍”現(xiàn)今的意義和用法都無甚差別。但筆者所見多部辭書中,對其形式之源的追溯及意義的解釋卻頗具爭議,值得我們重新討論。

一、形式之源考察

(一)辭書所溯之源

1.源自“忍不可忍”,與漢譯佛經(jīng)有關(guān)?!斗鸾坛烧Z》:三國時代康僧會編譯的《六度集經(jīng)》第三章主張:“忍不可忍者,萬福之原?!背烧Z“忍無可忍”就是由此產(chǎn)生的。

2.或源自“忍不可忍”,來自中土文獻(xiàn),首見于《三國志·魏志·孫禮傳。

①《漢語成語源流大詞典》:原或作“忍不可忍”,《三國志·孫禮傳》:(孫禮)因涕泣橫流。宣王(司馬懿)曰:“且止,忍不可忍。宋·沈作喆《寓簡》七:忍固難也,然忍其可忍者耳,司馬懿所謂“且止,忍不可忍”,此最難也。明·袁宗道《白蘇齋類集·二○·儉約》:若馮道居茅庵,臥一束薪,以憂歸里,躬自樵爨,清苦極矣,若淡然無欲者。然而事四姓,奉十主,忍不可忍之辱,而不忍棄一官,又何也?”

②《漢語大詞典》:忍受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度龂尽の褐尽O禮轉(zhuǎn)》:“(孫禮)涕泣橫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辈號|藩《唐史通俗演義》第六十回:“公主未免挾貴自尊,曖忍無可忍?!?/p>

③《漢語成語大詞典》:《三國志·魏志·孫禮傳》:“(孫禮)涕泣橫流。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p>

3.由漢譯佛經(jīng)的“忍不可忍”類推而成,源自“忍之無可忍”的省略。

高列過在《“忍不可忍”源流考辨》一文中認(rèn)為,漢譯佛經(jīng)《六度集經(jīng)》和中土文獻(xiàn)《三國志·魏志·孫禮傳》都不能作為“忍無可忍”的源頭,“忍無可忍”應(yīng)該由漢譯佛經(jīng)的“忍不可忍”類推而成,源自“忍之無可忍”的省略。

(二)形式之源再溯:源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的簡略

筆者認(rèn)為,追溯“忍無可忍”的形式之源,以上書證都比較晚,最早的書證應(yīng)該是《論語·八佾篇》中的:“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二、意義之源考察

(一)辭書所溯之源

1.源于佛經(jīng),原意為“能忍受不堪忍受的”

①《佛教成語》:《六度集經(jīng)》共8卷,收錄佛經(jīng)91篇,其中有81篇講述佛的本生。康僧會將它們匯編成集,按大乘佛教所說的“六度”分為6章,其中第三章為《忍辱度》,專門論述“忍”對于修行者的意義。“忍”,是“忍受”、“認(rèn)可”的意思?!冻晌ㄗR論》卷9里面說:“忍”包括“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等3種?!讹@揚(yáng)圣教論》卷2里面說:“忍”以受害而“不憤”、受苦而“不亂”以及“正慧”為目的,其實質(zhì)是“智慧”。但是,作為佛教普遍宣傳的一種美德,“忍”的重心在于“耐怨害”和“安受苦”,所以叫做“忍辱”?!读燃?jīng)》第三章主張:“忍不可忍者,萬福之原?!薄苋淌懿豢叭淌艿模瑫頍o窮無盡的后福。成語“忍無可忍”就是由此產(chǎn)生的,意義由“能忍受不堪忍受的”變化為“要忍受也無法忍受”。由此可知,《佛教成語》認(rèn)為,“忍無可忍”源于佛經(jīng)理論教義,原意為“能忍受不堪忍受的?!?/p>

②譯經(jīng)中釋義為“能忍受不堪忍受的”還有:(1)北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jīng)》:“忍不可忍是真忍,忍者應(yīng)忍是常忍,于羸弱者亦應(yīng)忍,富貴強(qiáng)盛常謙忍,不可忍忍是名忍。”(2)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jīng)》:“佛告諸沙門:‘……吾世世忍不可忍者,制意立行,故今得佛為三界尊?!薄爱?dāng)忍不可忍,含忍為寶?!薄胺驗楦呤浚?dāng)赦眾愚,忍不可忍者,是乃為佛正真之大戒也?!?/p>

③從“忍辱”一詞可給出輔證,也能看出佛家倡導(dǎo)“能忍受不堪忍受的”。《俗語佛源》:忍辱是大乘菩薩所修“六度”之一?!毒S摩詰經(jīng)·佛國品》說:“忍辱是菩薩凈土。”《法華經(jīng)·序品》說:“見佛子住忍辱力,增上慢人惡罵捶打,皆悉能忍,以求佛道?!薄洞蠹?jīng)》:“忍辱如大地”。此外,還有佛事之典“忍辱草”。《中國典故大辭典》:《涅槃經(jīng)》卷二十七引《獅子吼菩薩》:“雪山有草,名為忍辱,牛若食者,則出醍醐。”雪山上有忍辱草,佛家取其義而教育弟子應(yīng)能忍辱,便自成佛。后用來詠佛事之典。

2.源于中土,釋義為“要忍受也無法忍受”

中土也是一個講究“忍”的民族,如:(1)宋程顥《代富弼上神宗皇帝論永昭陵疏》:“且陛下不知則已,今既聞之,在常人之情,無可忍而不為之理,況陛下至仁大孝乎?”(2)明羅汝芳《近溪先生一貫編·心性上》:“曰:子之不肖,岀于天性,又止生一子,過責(zé)恐夭沒,付之:于命可否?曰:父子主恩,決無可忍之心,亦無可棄之理,大凡天下鳥獸蟲魚皆可以感而移,況于人乎?但教亦多術(shù),須悉心盡力,乃得奇中而妙運也?!贝送猓€有很多倡導(dǎo)“忍”的文獻(xiàn):《論語·衛(wèi)靈公》:“小不忍,則亂大謀”、《荀子·效儒》:“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薄稌x書·朱伺傳》:“伺曰:‘兩敵相對,惟當(dāng)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以及著名的“忍字百書”的典故,《中國典故大辭典》:《舊唐書·孝友傳·張公藝》:“鄆州壽張人張公藝,九代同居。北齊時,東安王高永樂詣?wù)繐犰罕硌?。隋開皇中,大使、邵陽公梁子恭亦親慰撫,重表其門。貞觀中,特敕吏加旌表。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過鄆州,親幸其宅,問其義由。其人請紙筆,但書百余‘忍字。高宗為之流涕,賜以縑帛。”

3.高列過認(rèn)為“忍無可忍”源于清末,釋義為“要忍受也無法忍受”

(二)意義之源再溯

筆者認(rèn)為,僅將“忍無可忍”溯源到清末,未免割裂了語言的連續(xù)性,因為語言是流動的。在長期的語言交際過程中,相當(dāng)數(shù)量的佛教成語在意義上會發(fā)生根本的變化。

如(1)“大海撈針”,《佛教成語》:《法苑珠林》第31卷的《慚愧篇·引證部》里面,有這樣一句話:“一針投海中,求之尚可得?!背烧Z“大海撈針”就是由此產(chǎn)生的,原表示能夠找到,后來意義發(fā)生了根本改變,用來形容極難找到,也用來比喻事情非常不好辦,難以達(dá)到目的。(2)“惟我獨尊”,《佛教成語》:根據(jù)大眾補(bǔ)“超人間佛陀”、“超自然佛陀”的理論,《長阿含經(jīng)·大本經(jīng)》里面說:釋迦牟尼從摩耶夫人的右脅出世以后,沒有人攙扶,就在地上走了七步,然后“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边@個佛教神話的原意在于說明,釋迦牟尼在萬事萬物中是最偉大的。佛教后來稱釋迦牟尼為“世尊”,就是“于是獨尊”的意思。作為一條成語,“惟我獨尊”的意義卻大有變化,不是用來表現(xiàn)釋迦牟尼的神圣、高妙,而是用來形容:極端自高自大,認(rèn)為自己最了不起。(3)“敲骨吸髓”,源于佛經(jīng)中“投身飼虎”的故事,原用來比喻舍身求道,后用來比喻十分殘酷的剝削。同樣的,“忍無可忍”意義之變化也是同理。

三、“忍無可忍”嬗變之原因

(一)形式之變:“忍無可忍”在形成的最初階段,形式多變且不穩(wěn)定。從最早的“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到“忍不可忍”、“忍之無可忍”、“無可忍”。在漫長語言交際過程中,最后才以四字格的形式被固定下來。

(二)意義之變:“忍無可忍”前后意義為何截然相反?成語如何釋義,離不開特定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叭滩豢扇獭碧岢叭淌懿豢叭淌艿摹?,多見于清之前,而“忍無可忍”意在倡導(dǎo)奮起反抗,多見于清末,這和社會環(huán)境的巨大變化有關(guān)。整個封建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天災(zāi)人禍,苦難不斷,佛教倡導(dǎo)的“忍不可忍”給中土帶來了解脫之道,統(tǒng)治階級為了維護(hù)自身的利益,長治久安,也大為提倡。而到了清末,中國即將面對被瓜分的命運,人人自危,國人必須奮起反抗,“忍無可忍”才頻繁出現(xiàn)。高列過給出的清末釋義為“要忍受也忍受不了”的三則書證,張之洞的《熟權(quán)俄約利害折》以及梁啟超的《光緒圣德記》,還有無名氏的《拒約奇談》二(《反美華工禁約文學(xué)集》237)都和反對外國侵略有關(guān)。所以總的來說,“忍無可忍”成語的意義由“忍受不堪忍受的”變化為“要忍受也忍受不了”,是受特定歷史環(huán)境的影響,因時代的不同而發(fā)生的嬗變。

注釋:

《當(dāng)代漢語詞典》編委會:《當(dāng)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9:1226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六版.商務(wù)印書館,2013:1095

商務(wù)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修訂:《新華詞典》.商務(wù)印書館,2001:826

《多功能成語大詞典》編委會:《多功能成語大詞典》.外文出版社,2011:829

朱瑞玟:《佛教成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253

劉潔修:《漢語成語源流大詞典》.開明出版社,2009:866

《漢語大詞典》編委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漢語大詞典》第2版上冊第七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411

漢語大詞典編輯處:《漢語成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6:646

張燕嬰譯注:《論語》.中華書局,2007:25

朱瑞玟:《佛教成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253

吉迦夜共曇曜:雜寶藏經(jīng)影印大正藏本第四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463

康僧會:六度集經(jīng)影印大正藏本第三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6

康僧會:六度集經(jīng)影印大正藏本第三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8

康僧會:六度集經(jīng)影印大正藏本第三冊.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27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俗語佛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137

辛夷、成志偉主編:《中國典故大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558

程顥,程頤:二程集.王孝魚.中華書局,1981:534

顧廷龍:續(xù)修四庫全書一一二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00

辛夷,成志偉主編:《中國典故大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1:558

朱瑞玟:《佛教成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153

朱瑞玟:《佛教成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63

朱瑞玟:《佛教成語》.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3:203

參考文獻(xiàn):

[1]梁曉虹.論佛教詞語對漢語詞匯寶庫的擴(kuò)充[J].杭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4(04):2.

[2]孫萌萌.四字格佛經(jīng)成語的漢化研究[J].文學(xué)界(理論版),2012(12):4.

[3]宋貝貝.漢語成語的新義位成因[J].沈陽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4(02):1-3.

[4]高列過.中古漢譯佛經(jīng)比喻與三則成語溯源[J].西域研究,2009(04):1-3.

(作者單位:江蘇師范大學(xué))

猜你喜歡
溯源成語
毛澤東與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確立
“簞瓢陋巷”典故研究
“時務(wù)文體”溯源
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