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語句按交際目的或言語行為的概括意圖區(qū)分為陳述句、祈使句和疑問句。邏輯否定是語言否定的核心,邏輯學(xué)只研究可以直接表達命題的陳述句,但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并不陳述句否定,而是語言研究過程中所受關(guān)注較少的祈使句否定。
關(guān)鍵詞:邏輯否定;命題;語言否定;陳述句否定;祈使句否定
邏輯學(xué)關(guān)注真值條件和以命題為前提的推理,命題是反映事況的思維形態(tài),符合事物實際情況的命題是真命題,反之則為假命題(黃華新,張則幸2005:28-29)。命題是語句的思想內(nèi)容,而語句則是命題的表現(xiàn)形式,但并非自然語言中的所有語句都可以表達命題。語句按交際目的或言語行為的概括意圖區(qū)分為陳述句、祈使句和疑問句(張家驊2006:195-197)。陳述句(повестовате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的言語行為意圖通常是報道說話人認為的肯定或否定的事實,符合現(xiàn)實情景的陳述句意義是真的,不符合現(xiàn)實情景的陳述句意義是假的,陳述句的肯定和否定的對立是一種是與非,有與無的對立。陳述句有真?zhèn)?,其意義相當于邏輯判斷,邏輯學(xué)只研究可以直接表達命題的陳述句。邏輯否定是語言否定的核心,因此,我們通常以陳述句中的否定為闡釋對象,而忽略了對祈使句否定與疑問句否定的語義研究。限于篇幅,本文僅以祈使句否定作為研究對象。
祈使句(побудите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表達的是一種意愿,說話人希望受話人做或不做某事,并認為自己的意志應(yīng)該實現(xiàn)和被執(zhí)行,但并非總有具體的執(zhí)行人(信德麟,張會森,華劭2004:485)。能夠被祈使的是尚未發(fā)生的行為,祈使句不描寫客觀現(xiàn)實,不直接表達命題,無所謂真假。祈使句中存在肯定與否定的形式對立,但不是是非、真假的對立,而是由否定手段表達的與肯定形式不同的說話人意向。(1a)表達的意義是‘我請求你打開門,(1b)的意義不是‘我不請求你打開門,而是‘我請求你不要打開門,否定將請求行為轉(zhuǎn)變?yōu)榻剐袨椋ě抱学乍濮椐支缨?2013:252)。
(1)a.Открой окно!‘請開門。| b.Не открывай окно! ‘別開門。
俄語中的否定祈使句可以表達兩種意義,禁阻意義和警告意義。前者表達說話人禁止或勸阻受話人執(zhí)行行為的意愿;后者表達說話人警告或提醒受話人避免發(fā)生某一行為的意愿(孫淑芳1999:42-44)。否定祈使句的這兩種意義對動詞的體和詞匯語義類別具有選擇性。自主行為動詞,可用于構(gòu)成肯定和否定兩種祈使句,如句(2),在否定祈使句中體的選擇不是自由的,不能用完成體形式,只能用未完成體表達“不必”“不該”實施的行為,如句(3)。漢語動詞沒有獨立的體范疇,但有體標記詞,如“了”可被視為完成體標記,(3c)(3d)的情況貌似說明漢語規(guī)則與俄語有所不同,自主動詞在表禁阻意義的否定祈使句既可用未完成體又可用完成體。但“了”在漢語中有兩個,“了1”是完成體標記,用在動詞后,而“了2”不能被視為動詞后綴,不是完成體標記,僅表示事況或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張家驊2011:280-281)。(3d)中的“了”是“了2”,(3e) 中的“了”是“了1”,標記動詞完成體,可見漢語與俄語中的規(guī)則是基本一致的。
(2)a.Купи мне мороженое!‘給我買個冰淇淋吧! |b.Не покупай мне мороженое! ‘別給我買冰淇淋!。|c..喝了這杯酒吧!|d.別喝這杯酒!
(3)a.Не читай во время еды! ‘吃東西的時候別看書!* Не прочитай во время еды! | b.В комнате душно,не закрывай окно!‘屋里悶,別關(guān)窗!* В комнате душно,не закрой окно! |c.別賣;別修;|d.別賣了;別修了。|e.*別賣了這幅畫;*別修了那輛自行車;|f.別賣這幅畫,我喜歡;別修那輛自行車,你修不好!
邏輯否定是語言否定的核心,但并不是語言否定的全部,不應(yīng)忽視祈使句中的否定情況。受詞匯語義因素和語境因素的影響,某些祈使句中的否定并不表達否定的祈使意義。祈使句不直接表達命題,沒有真值,否定詞在這些句子中的作用不同于其在陳述句中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黃華新,張則幸.邏輯學(xué)導(dǎo)論[M].杭州:浙江大學(xué)出版社,2005:28-29.
[2]孫淑芳.俄語否定祈使式的詞匯語義特點探析[J].外語研究,1999(2):42-44.
[3]張家驊.俄羅斯語義學(xué)[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11:280-281.
[4]張家驊.新時代俄語通論(下)[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6:195-197.
[5]Падучева Е.В.Русское отрицательное предложение[M].М.: Языки славянской культуры,2013.Стр.19-20,252.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