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勤思、求學、好問”的羅盤,我在寫作的海洋中不斷開發(fā)新大陸,發(fā)現新自我。漸漸地,寫作成了我的朋友。他信守諾言,從不抱怨責怪,我向他傾訴而他則默默聆聽。寫作,是心靈的交流與慰藉。
——王安昊
■新生代感言
雖從小深受中華文化熏陶,但對我來說,寫出好文章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寫作這件事總是困擾著我,一篇篇作文經常寫了改、改了寫,讓我度過一個個冥思苦想的煎熬的夜晚。這樣的痛苦過程持續(xù)了很久,直到有一天,不開心的我又趕上被罰寫作文,極度傷心的我奮筆疾書,將感受訴諸筆端,恣意揮灑在方方正正的作文紙上。如果將我的寫作歷程看成一篇文章,那次經歷一定是承上啟下的轉折點。從此,我明白了作文是為現實添彩,其中寄托著作者內心的美好……
手持“勤思、求學、好問”的羅盤,我在寫作的海洋中不斷開發(fā)新大陸,發(fā)現新自我。漸漸的,寫作成了我的朋友。他信守諾言,從不抱怨責怪,我向他傾訴,他則默默聆聽。寫作,是心靈的交流與慰藉。
同寫作一樣,馬術也是陪伴我八年的“老友”。我喜歡馬兒的瀟灑熱情,更喜歡騎在馬鞍上與馬兒一起飛奔的成就感。馬術啟發(fā)了我,也帶給我寫作靈感??梢哉f,我的許多文章是在一個個月牙兒似的馬蹄印下踏出來的。
進入初中后,在老師的點撥下我不斷擴展寫作思路,嘗試不同文體。寫作不僅成為我的生活享受,更帶給我對身邊人和事的思考,提高了我的文字表達能力。
相信在未來的美好日子里,我在寫作的草原上,以夢為馬,養(yǎng)成“勤思,求學,好問”的習慣,開辟一條自己的路!
■新生代簡歷
2015年,在人大附中第三屆“書香校園——初中硬筆書法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2015年,在中國科技館擔任義務講解員。
2016年12月榮獲《新京報》小記者稱號,并成為一名《新京報》高考考點服務站志愿者;
2016年12月在“路游,一見傾心”睿文化征文活動中榮獲一等獎;
2016、2017年榮獲人大附中“身邊的榜樣”突出特長獎。
■王安昊習作
一盞小夜燈在黑暗中散發(fā)著溫暖的淺黃色光芒。那是一盞小白兔樣式的小夜燈,圓盤小臉上鑲嵌著一雙瞇著的小眼睛;咧著大嘴夸張地笑著,還露出一顆小兔牙;胖乎乎的小身子上抱著一根大紅蘿卜,頭上插著一朵鮮艷的小野花。一看到它,我也會開心地笑。
記不清哪天開始的,我嘗試著自己睡。可一到夜深人靜時,原本溫馨的房間仿佛成了恐怖的鬼屋:掛在墻上的衣服就像邪惡的女巫,擺放整齊的家具成了怪獸,就連在微風里輕輕晃動的窗簾后面好像都隱藏著魑魅魍魎……我就躲在被子里瑟瑟發(fā)抖。
我的姥爺是位外科醫(yī)生,臉上總掛著溫暖的微笑,值夜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有一天,他翻箱倒柜,找出了那盞小夜燈,笑瞇瞇地對我說:“送給你用。這是我的夜間法寶!”我欣喜地捧起小夜燈,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它。從那時起,小夜燈成了我最重要的伙伴,我時常把它捧在手里撫摸,生怕一不小心弄壞了雪白锃亮的小耳朵按鈕。每天晚上睡覺時,總少不了它的陪伴。每當萬籟俱寂時,總有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小白兔散發(fā)著淺黃色的光芒,微笑著望著我,趕走了我心中的恐懼,為漆黑的夜晚送來一束溫暖的光……
時間像無聲的風車,不知不覺帶走了無數個春夏秋冬,童年時光也漸漸遠去,我長大了,不再需要小夜燈的陪伴。這天,我在角落里發(fā)現了這位昔日的伙伴,它已不像從前那樣光鮮,歲月為它蒙上了灰塵。我小心翼翼地接上電源,它又散發(fā)出淺黃色光芒,只是不再像以前那樣明亮。
晚上,我將小夜燈帶回姥爺家。突然發(fā)現,姥爺也不像以前那樣高大魁梧,現在的我,已超過姥爺的肩頭。姥爺點燃一炷香,我打開小夜燈,煙霧和香氣在淺黃色的燈光中飄飄蕩蕩,我和姥爺共同回憶著那段美好時光。淺黃色的光芒微微照亮房間,也照進姥爺和我的心中。
窗外樹影綽綽,屋內燈光隱隱……
教師點評
身為人母,特別能理解一個小孩子嘗試獨自睡覺時的恐懼與孤單。小作者回憶兒時經歷時,細膩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恐慌感:“可一到夜深人靜時,原本溫馨的房間仿佛成了恐怖的鬼屋:掛在墻上的衣服就像邪惡的女巫,擺放整齊的家具成了怪獸,就連在微風里輕輕晃動的窗簾后面好像都隱藏著魑魅魍魎……”看到這里,讀者立刻就同情起這個小可憐兒,而外公的小夜燈卻溫暖著她的整個童年。多么好的構思,多么動人的故事。一件小小的家居物品蘊含著祖孫情,為小作者的匠心點贊。
(肖立娟)
走進漢字——一匹威武的駿馬,一段關于自由與馴服的傳說 王安昊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脊梁。有了漢字,就有了多姿多彩的詩詞;有了漢字,就有了曼妙的韻律;有了漢字,就能記載華夏五千年的輝煌。
在數不勝數的漢字中,我最欣賞的就是“馬”字。幾乎所有漢字都隨著時光年輪的增長而悄悄演變,“馬”也不例外。從古至今,“馬”始終如一匹威武的駿馬,傲立在中華文化長河中,演繹著一段關于自由與馴服的傳說……
《詩經》里說:“陡彼高岡,我馬玄黃?!逼渲械摹榜R”正是“馬”的本意——家畜(馬)。在古代,馬是農業(yè)生產工具、交通工具,更是財富的象征?!墩撜Z》中有“千乘之國”以體現國力強盛。因此,在漢字初生之際,便有了“馬”字。正如蔣勛在《漢字書法之美》中寫道:“在一片斑駁的牛骨或龜甲上凝視一匹‘馬,有身體、頭、眼睛、腿、鬃毛,像畫,又不像畫?!奔坠俏闹械摹榜R”極像一匹昂首挺胸的駿馬:一對圓溜溜的大眼睛,略彎曲的脊背上點綴著三撇鬃毛,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不知杜甫筆下“竹批雙耳峻”的靈感是否也來源于此?
甲骨文的“馬”字雖與真實的馬大相徑庭,卻是所有“馬”字中最形象的。
小篆的“馬”出現了。這匹抽象的“馬”已掉轉頭、揚起尾,像一匹桀驁不馴的小公馬。與甲骨文的“馬”相比,它似乎又規(guī)矩了許多,參差不齊的線條變成健美的肌肉,好像一匹小馬駒在牧場中嬉戲。這匹駿馬,在自由和馴服問多了一分變化。
蠶頭燕尾終于被寫進這段傳說,隸書的“馬”出現了。它已成為將軍胯下老練的戰(zhàn)馬,瘦小的身軀被健美的肌肉撐起,圓滑的線條變成棱角分明的支撐,筆畫中的一橫、一點、一豎皆如茫茫草原中的叢林草坡,透著一絲毫無拘束的整齊。
清脆的馬蹄聲隨著時間的流逝漸行漸遠,威武的駿馬逐漸退出歷史舞臺。“馬”終于變成普普通通、方方正正的“馬”——楷體。它已不像從前那樣威武豪邁,可在人們的生活中依然具有獨一無二的意義。端端正正的“馬”,安靜又端莊地立在田字格中,像一匹被馴服的真正的馬……
漢字在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每個漢字都有特別的意義和傳說??僧斎藗兛吹侥莻€端端正正的“馬”字時,誰能想起曾經那匹威武霸氣的駿馬,那段關于自由和馴服的傳說呢?
教師點評
我不止一次在課堂上向孩子們推薦過蔣勛的《漢字書法之美》一書??釔蹠ǖ陌碴徽J真閱讀了這本書,又結合自己經常練習騎術的生活體驗,寫了這篇習作,文中描述了豐富的馬文化和漢字演變的歷史,真令我高興。王羲之的書法老師衛(wèi)夫人,曾經把孩提時的王羲之帶到戶外,凝視地平線的開闊,體會“千里陣云”的氣勢,從而深切體會“一”的安靜與張揚。而王安昊多年來練習馬術、酷愛書法的經歷與體驗,讓她對馬具有深入的認知與感悟。安昊同學通過學習實踐感悟文化,值得我們學習。
(肖立娟)
本花生 王安昊
最近,那位曾經照顧過我、生活在云南大山深處的阿姨寄來了她自己種的本花生。
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包裝,一粒粒豌豆大、看上去很普通的花生靜靜地躺在里面。我不禁有些失望:難道這就是我仰慕已久的本花生?也太普通了吧!
我捧起一把本花生放在桌上細細觀察,這才發(fā)現我錯怪了它們:本花生個頭不大,其貌不揚,但與普通花生有天壤之別——它們的內皮呈肉色,上面均勻分布著一道道精致的、咖啡色的紋理,細長彎曲像虬龍舞鳳。值得一提的是本花生的內皮很難剝掉,不管花生長什么樣,內皮總是嚴絲合縫地緊貼著花生果仁,像一粒粒精心雕琢的瑪瑙。本花生的味道也很特別,連皮吃,香中帶有一股甜,而甜中又溢著一絲苦。吃一粒本花生,仿佛自己也站在大山之巔,呼吸著新鮮的空氣……當費力地將一粒本花生去掉皮后,你會驚喜地發(fā)現去皮的本花生也別有一番滋味!去皮的本花生少了一分苦澀,多了一分香甜,吃完一粒,自然的香氣久久縈繞在舌尖……
第一次聽說本花生是從我的阿姨那里。當地人稱它們?yōu)椤盎ㄋ伞保惶崞稹盎ㄋ伞?,阿姨的臉上就浮現出欲罷不能的陶醉神情。后來,媽媽告訴我,阿姨說的“花松”就是本花生。本花生,聽上去很了不起的名字,真實的意思就是中國本土的花生,實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每當阿姨想家時,總會念叨起家鄉(xiāng)的本花生:“那個味道就是老家的鄉(xiāng)土味?。 彼吥钸哆吿Ц呙济?、瞇起眼睛、搖晃著腦袋,咽一口唾沫,深吸一口氣,然后長長地嘆出來。明亮的眼神中蘊含著幾分懷念、幾分憂愁,又有幾分自豪。在我看來,阿姨只是多愁善感,愛屋及烏罷了,可她總會笑著對我說:“等我回家給你寄來花松,你就理解我咧!”
現在,阿姨回老家了,如約寄來了本花生,我竟不由自主地愛上了它。每當我品嘗它時,總學著阿姨的樣子醞釀一番表情……
我愛本花生,質樸無華,簡而不凡,正如我那位遠在大山深處的阿姨……
教師點評
一天,走廊里有幾個學生圍在一起悄悄說話,我無意中瞥見王安昊低垂著頭,雙手揉搓著淚眼。還沒詢問,她就一下子撲進我的懷里,嚶嚶地哭泣著,還含糊不清地念叨著陪伴她多年剛剛離開她回老家的阿姨。看看她紅腫的雙眼,淚水滂沱的可憐樣兒,我就知道,這個純情的孩子多么思念遠在云南深山的阿姨啊!她在周記里寫過這位阿姨,那是一位純樸善良、勤勞能干的中年婦女,在陪伴安昊成長的近十年里,以豁達、開朗、正直、陽光的性格影響著孩子。安昊情感細膩,懂得感恩,在親切自然的敘述中,曾經的一幕幕往事都是她們美好的記憶。
(肖立娟)
我看王安昊
她的文字不是機械地生搬硬套,也不像八股文那樣枯燥乏味。她在自己的腦海里回味,在記憶中挖掘。她的文章開篇大氣磅礴,寥寥幾筆布局全文;主體部分脈絡清晰,議論抒情敘事融為一體,真可謂讀詩曲盡而思紛,品題詞彩而華茂也。
——人大附中高一 陳雨犀
安昊小時候和許多孩子不一樣,她從來沒有聽著故事入睡,而是越聽越上癮,遲遲不肯睡,總要求給她講故事的姥爺再講一個、再講一個?!陡窳滞挕贰栋餐缴挕贰段饔斡洝贰度龂萘x》里面的各種故事成為她日后的寫作營養(yǎng)。
上小學后,她遇到了一位敢于實踐的語文老師程老師。程老師大膽地讓才上一年級的學生們在沒掌握多少漢字的情況下開始寫日記,安吳知道了,寫作就是表達。
上初中后,安昊又幸運地遇上了肖立娟老師。肖老師感性的課堂和親切的評語讓她更加熱愛語文和寫作。大量的課外閱讀在初中階段成了必須的功課。她不僅閱讀規(guī)定書目,也大量閱讀課外書,讀書帶給她快樂,也讓她在寫作中尋找樂趣,探索人生,不斷成長。
如果說安昊的小學作文是稚嫩的兒童畫,她的初中作文已經是清新的山水畫了。她描寫細膩,文字傳神,想象力豐富,情感飽滿。她不僅擅長寫身邊的人和事,還能駕馭較深刻的文字,在寫作中尋找快樂。
——王安昊的家長
第一次在學生花名冊上看到王安吳的名字,眼前一亮,多好聽的名字,平平仄仄,朗朗上口。安,靜也。昊,元氣博大之貌。上天賜予這個家庭這樣一個美好的女兒,她的父母一定既希望這個女孩子安安靜靜、做事穩(wěn)重、一生平安;又期望女兒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與才華,精神飽滿,充滿朝氣。
然而“相見不如懷念”。我面前這個小機靈鬼,她哪里安靜???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揮霍不完的活力??!真是元氣博大??!我服了她了。上課前的她一刻不停歇,一會兒說笑,一會兒跑鬧,一會兒熱情奔放地撲進我的懷里,一會兒又像只黃鸝一樣扎進人群里嘰嘰喳喳。上課鈴聲響了,她的眼睛還會嘰里咕嚕地閃爍,小屁股也坐不穩(wěn)。我講一些小趣事,她的笑點低到你無法估量。下課了,她不會輕易放我走,纏著我問個不停,笑個不停??傊褪且粋€快樂的精靈,無處不開心,無時不快樂。
這不算讓人吃驚的,當看到她第一次交上來的周記時,我徹底被“征服”啦!在同齡人少有的大氣遒勁的鋼筆字里,時不時跑出來很多可笑的錯別字,讓我哭笑不得。怎么會有這樣“分裂”的孩子??!能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卻對漢字的構造和意思掌握得如此草率。這樣的“奇葩”,真是沒誰啦!
她喜歡聽我講唐詩宋詞。一講到古詩詞曲,她便變成一只安靜的小兔子,忽閃著靈動的大眼睛,手托香腮,滿臉期待。課堂上,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無一例外地深深吸引著安昊。她那安靜、沉穩(wěn)、陶醉又滿足的眼神和笑容,不僅給予我成就感,更讓我喜愛這個孩子了,她懂得珍惜、懂得文學的哺育與滋養(yǎng)。
上初二的她更有想法、更有創(chuàng)造力了。她的執(zhí)行力很強,你的一丁點兒點撥,就可以激發(fā)她無限的想象與發(fā)揮。她的文字越來越隨心所欲,她的文字不再一驚一乍的,而是隨著美好的文字沉下心來。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曾是形容這個孩子最恰當的詞句,現在看來遠遠不夠。現在的安昊,已經是個有情有義有才華有品位的大人了。真為她的成長高興,也真誠期待她的文學之路順暢、豐盈、幸福!
——語文教師 肖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