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鑫鑫 王蘊杰(河南師范大學,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0)
前言:從古至今,模仿與借鑒一直是人們解決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這也就意味著在形態(tài)仿生在我國工藝美術發(fā)展歷史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必須了解我國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歷史,并對其中的形態(tài)仿生進行分析,豐富人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從而促進我國工藝美術在新時代下更好的發(fā)展。
在原始社會中,由于交換與存儲等需求的出現,人們發(fā)明出了陶器這一原始設計形態(tài)[1]。陶器的制作過程就是人們將水與黏土混合在一起,并將其塑造成各種形狀,等其干燥后再用火進行焙燒,從而得到最終的器物。
早期的陶器較為單調,而到了新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制陶工藝已經成熟,逐漸燒制出了彩陶。彩陶指的就是帶有花紋的棕黃色或者是紅褐色的陶器。陶瓷的花紋既可以是自然景物,如山水和動植物等,還可以是幾何圖形或者是人物。生活區(qū)域不同,彩陶形態(tài)仿生藝術的特征也不同。例如,半坡型彩陶的裝飾花紋就是魚紋,而這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形態(tài)仿生花紋。對魚的仿生模擬主要有兩種,即復體魚紋與單體魚紋。復體魚紋指的就是由兩條或者是多條魚紋構成的花紋,其最開始是通過寫實手法呈現出來的,在經過一定的分割、重組之后,逐漸變得幾何化、抽象化,并最終以紋線與橫式直邊三角形的方式展示出來。在這一基礎上,鳥紋、人紋等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人頭彩陶瓶是形態(tài)仿生在我國原始社會中運用的突出表現,其是利用夸張和變形的手法,把自然人體以簡潔幾何形態(tài)的方式表現出來。彩陶瓶上的花紋圖案有些是人們熟悉的器官,還有些是人們概括出來的對某種自然動植物的印象。人頭彩陶瓶的造型簡潔,粗狂中帶有細膩,有著很強的裝飾功能。1958年陜西省出土的船型彩陶壺也是新石器時代的陶瓷產品,其造型十分簡潔流暢,給人一種韻律美,將古人對自然界形式美與造型美的探索、追求等展現地淋漓盡致。加工后的自然藝術形態(tài)和原始仿生工藝的有效結合,不僅反映出了中國工藝美術發(fā)展和自然的密切聯系,還表現出了原始社會對于自然的審美追求。
形態(tài)仿生在封建社會時期的工藝美術中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中國古代的仿生設計主要是通過寫意、寫實或者是兩者融合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在設計時,人們會對相關生物的實際形象進行仔細觀察,并通過一定的想象,將其在容器造型中表現出來。根據容器的不同材料,可以把封建社會的仿生工藝分成三類,即青銅器、漆器以及陶器,下面進行詳細介紹。
在商朝時,青銅器就在達官貴人或者是奴隸主的奢華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青銅器的造型十分豐富,有很多都是通過形態(tài)仿生塑造出來的,如雙角獸形的觥蓋,或者是鳥形狀的青銅器蓋鈕等。1938年寧鄉(xiāng)出土的四羊方尊是我國現存商代青銅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尊的四角是由四頭活靈活現的羊頭進行裝飾,造型非常雅致、簡潔,趣味性十分突出。而1967年陜西出土的牛尊主要是對日常生產中的牛進行仿生。這一造型中牛身整體是圓潤的,其頭部向前伸出,雙目瞪得非常大,會給人一種牛在嗚吼的感覺,十分生動。特別是牛背上有一道方口,且配有一蓋,而這一蓋上雕塑出了一只正在捕食的老虎。兇猛瘦勁的老虎與憨實巨大的牛二者間的對比,可以給人帶來一種樂趣,同時創(chuàng)造方式較為概括、簡潔,充分凸顯出了仿生對象的特點。同時,虎食人卣是商代晚期的青銅器珍品,其通過寫實的方式展示出了虎和人的特征。從整體上看,卣是老虎踞坐的形態(tài),老虎的尾巴與后爪是卣的支撐點,而老虎的前爪中有一個人,看上去馬上要被老虎吞噬。這種逼真的造型使得青銅器十分精美,可以讓人感受到獨特的美。將形態(tài)仿生運用到青銅器造型中,也可以表現出中國工藝美術發(fā)展和自然的密切聯系以及人們以自然為美的理念。
四角牡丹裝、鵝字式以及梅花式等都是通過形態(tài)仿生形成的漆器造型,其不僅具有可愛的外形,還有著很強的趣味性。例如,安徽出土的鴨嘴形盒就是通過形態(tài)仿生設計出來的。盒子本身與蓋子都是對鴨進行模仿,而且二者之間是通過紐扣聯系在一起的,在當時背景下,這一設計十分新奇。同時,黑漆描金花果袱長方形器盒也是仿生設計的代表作,其主要是通過對布紋的逼真模仿以達到裝飾的作用。在中國工藝美術發(fā)展中,漆器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且制作工藝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
瓷器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因此其不僅具有藝術性,還具備一定的實用性。通過形態(tài)仿生設計出來的瓷器也得到了人們的普遍喜愛。例如,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流行的雞頭壺就是因為壺嘴被設計成了雞頭的樣子而得名的一種實用性較高的仿生陶器。在西晉時,主要是用雞頭與雞尾作為裝飾;而在東晉,則是將雞頭替換成了具有實用性的長頸雞頭,雞尾也變成了彎曲的長柄。六朝時的蓮花尊陶瓷則具備著較高的藝術性,其主要是通過蓮花瓣起到裝飾的作用,可以讓人感受到厚重、奇特以及雄偉,充分表現出了我國陶瓷的特征。
現代社會中也存在著大量的形態(tài)仿生工藝品。以首飾為例,為了滿足人們對美的追求,吊墜的形狀也發(fā)生了改變。例如,某創(chuàng)意首飾工作室就推出了一款海豚形狀的吊墜,這一造型模仿的是海豚跳躍時的樣子,在經過一些細小的改動后,吊墜顯得更加簡潔、靈動與新穎,非常符合年輕女孩的審美觀念。同時,美福珠寶設計公司也推出過馬形狀的吊墜,這一仿生設計可以給人一種昌盛、剛健的感受,能夠把佩戴者對愛情的追求與獨立性充分展示出來,深受事業(yè)女士的喜愛。將形態(tài)仿生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可以有效提高產品的現代感與美觀,有利于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審美需求[2]。
結論: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形態(tài)仿生在原始社會、封建社會以及現代社會的工藝美術中都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須了解仿生設計的歷史與方法,并對傳統工藝品進行借鑒與學習,提高現代設計水平,從而促進我國工藝美術更好更快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