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小妹
對于廣播電視記者來說,新聞采訪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之一,它要求記者具備較高的應變能力,能夠在采訪過程中不受環(huán)境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敏銳地抓住重點,引導被采訪者并從中獲得有價值的訊息。
應變能力主要指廣播新聞記者在面對突發(fā)事件時能夠靈活應對,有一定能力把控好現(xiàn)場情況,安撫好被采訪者的情緒,同時就現(xiàn)場狀況對采訪作出及時的調整,使得采訪可以順利進行。采訪本就是一項較為靈活的工作,所以,對于新聞記者來說,應變能力是新聞記者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專業(yè)素質。只有具備較強的應變能力,廣播新聞記者才能在采訪過程中有效地降低突發(fā)事件發(fā)生的概率,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與尷尬,從而深度挖掘新聞背后的真相,做出高質量的采訪。
采訪工作具有靈活性、不確定性,所以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遇到突發(fā)事件實屬常態(tài),這就要求記者具備較強的應對能力。良好的應對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特征:
1.流暢性
流暢性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時能夠迅速地對外界事物做出預判,一旦面臨危險、突發(fā)事件或者被采訪者情緒低落等狀況,記者能夠快速做出反應,運用流暢的語言和自身職業(yè)素質做出總結,并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確保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2.靈活性
靈活性是指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可以靈活地面對突發(fā)事件并且從容地處理。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記者要能夠靈活地運用周圍的人或者事物解決眼前遇到的困難,促使采訪順利。
3.獨創(chuàng)性
獨創(chuàng)性要求新聞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時刻保持主體意識和獨立思考,對現(xiàn)場的一切變化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不輕易受他人干擾,依據(jù)自己的想法,采取獨特的方式處理采訪過程中的突發(fā)事件,確保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4.變通性
變通性主要是指新聞記者在采訪時可以突破傳統(tǒng)采訪模式的限定,不把自己局限于其中,并且在平時的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以便在實際采訪中做到舉一反三。
在采訪時,新聞記者與被采訪者通常是第一次見面,這就需要記者在采訪前搜集被采訪者的信息,了解被采訪者的背景、性格以及愛好等,俗稱“做好功課”,并且采用科學合理的采訪模式推進采訪工作,從而獲取有價值的新聞訊息。一般來說,被采訪者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特征:
面對記者的采訪,部分被采訪者不愿意配合,可能是害怕給自己惹上麻煩,或許其他特殊原因,甚至拒絕回答記者的提問。在這時,記者切不可魯莽地追問,而應換一種迂回的方式,循序漸進地提出,或者轉移話題,閑聊一些與主題無關但是被采訪者有可能有興趣的內容,慢慢地引導被采訪者,讓他們放下戒心。
躲避型主要是指被采訪者在采訪過程中,對于記者拋出的問題給予模棱兩可、扭扭捏捏的回答。這就使得采訪陷入尷尬境地,不利于深度新聞的挖掘。因此,記者要轉變思想觀念,避免尖銳問題,同時還要提前了解被采訪者的狀況,如果被采訪者有傷痛的回憶,在采訪時盡量不要提及。
在采訪過程中,有時也會遇到危險分子用言語威脅記者,這就要求記者保持冷靜,不要被恐嚇住,同時安撫對方情緒,弄清對方的來意,開動腦筋尋找解決辦法。
新聞記者在提問過程中要注意避開被采訪傷痛的回憶,否則會惹怒對方。當遇到這種情況時,記者的態(tài)度一定不能強硬,而必須用溫和的語言做出解釋。當被采訪者情緒冷靜下來之后,會為自己的失禮行為道歉,這時記者不但要接受道歉,還要抓住這個時機好好安撫被采訪者的情緒,并且運用一定的采訪技巧,為其營造出溫馨的采訪環(huán)境。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廣播新聞記者,必須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在采訪過程中,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或者被采訪者情緒波動較大,記者必須及時做出反應并采取應對措施,合理地調整采訪方向,確保采訪繼續(xù)進行,并獲取有深度的新聞信息。就人物訪談節(jié)目來說,采訪過程中的某些問題會涉及被采訪者的隱私,這就使得被采訪者不愿意回答,甚至拒絕采訪。所以記者需要提前對被采訪者做詳細了解,以免在采訪過程中出現(xiàn)尷尬局面。同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還要注意把握好時間,切不可一直向被采訪者發(fā)問,要給被采訪者預留思考的時間,另外也要避免被采訪者回答某一問題后剩余太多時間,使得采訪氛圍尷尬。
廣播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因此新聞記者掌握靈活的采訪應變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另外,記者的思考能力和判斷能力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采訪工作,這就要求記者可以靈活地運用采訪技巧,獲取更有深度的新聞訊息。記者要獲得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就要察言觀色并選擇合適的時機向被采訪者提出問題,同時也不能忽視被采訪者的回答,要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基于被采訪者的回答做出判斷,并從新的角度提出新的問題,從而挖掘更有價值的新聞訊息。
廣播新聞記者的采訪工作要求記者與被采訪者面對面進行交談,倘若在采訪過程中被采訪者情緒波動較大,就會影響采訪的進度。因此,記者需要觀察被采訪者的情緒變化,用溫和的語氣以及流暢的語言與被采訪者交流,以被采訪者為中心,為其營造合適的情感氛圍,從而使得被采訪者與記者在情感上產(chǎn)生共鳴。這不僅可以激發(fā)新聞記者的工作積極性,也可以讓被采訪者主動配合采訪工作,推動采訪工作的順利進行。
廣播新聞記者不僅要具備靈活的采訪應變能力、敏銳的洞察力,還要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新聞細節(jié)的眼睛,抓住關鍵點。在采訪過程中,不僅要觀察周遭的事物,做到有一定了解,還要認真地觀察被采訪者的動作以及情緒變化,用心去傾聽他們的回答并及時地做出判斷,從而深度挖掘他們回答的潛在新聞價值。對于采訪提問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掌握相應的技巧,側重提出被采訪者感興趣的問題,這樣可以使被采訪者全身心放松,從而更好地回答接下來問題,或者提供意想不到的新聞信息。
綜上所述,伴隨著國民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以及傳播技術發(fā)展,我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聯(lián)系也越來越頻繁,信息交換也日益增多,這就使得廣播新聞記者在工作時需要高效地整合新聞訊息。在信息化時代,新媒體的迅猛發(fā)展促使新聞具有多樣性,記者只有提高自身的采訪應變能力,深度探尋新聞背后的真相,不斷豐富新聞內容,才能吸引更多受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