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 兵(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
民國時期文獻的出版應該由先前的各自為政,進入到一個統(tǒng)合整編的新階段。因為現(xiàn)在學術界細分化,做出版、圖書管理跟做學術研究的一般不太互相溝通,加之學術界本身也分門別類,所以做研究能兼顧各個方面,同時又能兼做文獻大規(guī)模整理出版的,就目前而言還不是很多。
首先是書的數(shù)量特別大,但保存條件差,尤以抗戰(zhàn)時期的最差,40年以后的紙張連馬糞紙都不如,拿起來一抖會全部掉渣,已經沒有辦法再保存。各個圖書館及收藏單位鑒于這種情況,采取的辦法是限制和節(jié)約,事實證明這種行為反而會進一步加劇它的損壞程度。其次,民國時期文獻的復雜性較古籍有過之而無不及。比如說版本問題,民國的期刊從晚清開始,就有初版本、再版本、翻刻本、匯編本等多種名頭。有的不光版式有異,甚至內容也存在差別。另外晚清到民國的學者,可在很短的時間內連續(xù)多次在不同的刊物上發(fā)表同一篇文章,而每次發(fā)表的內容可能均不相同。如果我們要據(jù)此整理一個定本,那什么才是定本?應以哪一稿為定呢?這本身就是可疑的。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毛澤東的論持久戰(zhàn)”于1949年以前出過170多個本子,但迄今沒有一個人看過全部。被認為是初版本的陜甘寧邊區(qū)解放社版本有三個不同的版式,都標明是同一個時期同一個地方,但到底哪一個是真正的初版本,這三個初版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到底是什么?如果沒有充分調查就不能隨意做出判斷。還有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現(xiàn)存民國期刊的各種目錄,篇目介紹和索引跟實際的情況存在很大差別,比如某期刊的篇目介紹為四期,但能看到的卻有八期,而且類似期刊多達十幾種,這也是研究民國文獻所面臨的麻煩問題之一。
在此之前,民國的文獻主要處于搶救性的整理出版階段。原因有二:一個是有的文獻損壞太快;另外很多收藏機構或單位不愿輕易將藏品示人,這就對研究者的學術開展造成一定的阻礙。到了現(xiàn)階段,這種狀況需要改變一下。由于民國文獻數(shù)量過于龐大,要全部出版等于把全國所有的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的東西集中到一起,對目前的館藏出版來說是不現(xiàn)實的。這就要求民國文獻的整理出版要跨入到整合與精編相結合的新階段。
民國文獻的龐大數(shù)量,決定了必須以制作電子版和出版紙本相輔相成的方式,才能夠更多地呈現(xiàn)給學人,并且更好地保護保存文獻的原本?,F(xiàn)存大量的數(shù)據(jù)庫,雖冠以相同的名稱,但各自的編輯水平和使用程度是相差甚遠的?,F(xiàn)知有多家公司和單位在開發(fā)全文檢索數(shù)據(jù)庫,不過均屬各自為戰(zhàn),未成整合,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亞洲有一個“亞洲歷史文獻中心”,其口號是“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同步地使用他們的資料”,期待我國盡快仿此建設一個民國文獻中心,開放資源共享平臺,以便國內學者全面正確地搜集資料進行涉外問題研究。那么紙本的部分應該怎么做呢?首先進行全國性普查,做到基本情況胸有成竹,不然難以評判各個收藏機構藏品的孰優(yōu)孰劣。其次,建立統(tǒng)合性的機構,比如以國家圖書館跟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再加上一些學術界作為統(tǒng)合的機構,大家根據(jù)現(xiàn)有條件,去掌握各種信息,變被動式的申報為主動的統(tǒng)籌規(guī)劃,尋找稀缺文獻,填補相關研究空白。另外,選題不能單純以圖書文獻或者專家的眼界為主導,應該兼有文獻和通人的眼光。按照“書中有學”的觀念,以大類為主,根據(jù)各個館藏機構的自身條件和實際情況,實現(xiàn)優(yōu)勢整合。其三,應該優(yōu)先出版未刊的稿本和抄本。比如《柳詒徵日記》屬于學界罕見的東南大學學者日記,其以時間跨度長和保存量大而備受學者關注。其后人因為利益沖突,將柳氏藏書付之一炬,令人扼腕。另如鄭觀應藏書,雖已出版兩大卷,但圖書館仍藏有兩萬件的鄭氏未刊手稿,其珍貴性也是不言而喻的。上述稿本或抄本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如果不搶救出來以后就永遠沒有了,所以建議各個館優(yōu)先把所藏稿本、抄本積極出版出來,并且應以紙本出版為主。如果由于量太大難以出全紙本,就做成數(shù)據(jù)庫或電子版供學界共享。
需要注意的是,近代文獻的標點整理比古代文獻更為困難。因為歷代的東西經過歷代人的梳理,大部分問題已經解決,只有少量問題被遺留下來。但近代人的東西,看起來每個字都認識,整理起來應該相較容易,但事實是,再精良的出版本都不能避免出現(xiàn)問題及錯誤。如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汪康年師友書札》、浙江教育出版社的《王國維全集》(新版)等,雖都經歷長時間的打磨,仍有不少錯誤存在。另外,在稿本和抄本的基礎上,優(yōu)先出版孤本或者善本的書、報、刊。孤本主要是單本的,近代也有很多書是單行本的。在摸排清楚情況的基礎上,各館聯(lián)合統(tǒng)一來設定選題,整合各館的文獻,選擇書、刊、報以及版本品相最優(yōu)者。這就涉及到版本以外的品相問題,比如說一個東西各館都有,但到底哪個館藏的最好,只有把它揭示出來,才能再做擇優(yōu)錄取。所以一定要整合全國的資源,充分發(fā)揮我們的制度優(yōu)勢。只有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進行專題選擇,做精編的點校本、匯編本、印本等,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否則重復性的勞動會造成很多的資源浪費。如果整合得好,將會做出更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