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得寧 杜軍 胡桂英 張勝邦
胡楊,別名胡桐、異葉楊、托奧羅依(蒙古語音譯)。屬中亞荒漠河岸的孑遺樹種,是典型的旱中生喬木,通常利用干旱地帶河床潛水維持生存,較一般中生樹種耐鹽和抗旱,特別是對大陸性氣候大幅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很強,是綠化荒漠的優(yōu)良樹種。胡楊天然林分布于青海省柴達木盆地格爾木市以西約50公里的拖拉海河階地,集中生長的面積約為7.9公頃,散生面積約為109.6公頃。分布地東西橫跨約6公里,南北縱貫約7公里,海拔為2780-2813米。
最近我們發(fā)現(xiàn),格爾木市并不是青海胡楊林的唯一分布區(qū),德令哈市也有分布,具體地點為距德令哈市以西約50公里的青海可魯克一托素湖省級自然保護區(qū)實驗區(qū)。德令哈市屬于荒漠半荒漠的大陸性氣候,夏季氣候溫暖,干旱少雨,7月份的平均氣溫16.7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33.1攝氏度,年平均氣溫3攝氏度,日照時間長,全年日照可達3353.5個小時。年輻射量每平方厘米173千卡,年降水量100毫米,無霜期一般是84-99天。胡楊溝(暫定名)為托索湖流域季節(jié)性侵蝕溝,胡楊林分布于溝谷,溝谷寬10-60米,長992米,海拔2835-2871米,面積6.46公頃(折合69.54畝)。
胡楊沿古河床呈帶狀分布,局部胸徑8-12厘米的以呈團(叢)狀分布,20×20米樣地,分布2-4株;胸徑6-8厘米,20×20米樣地,分布5-6株;平均樹高4.5米,郁閉度0.1-0.2,林下植被多枝檉柳、沙蒿為主,零星分布鹽爪爪、駝絨藜、西伯利亞白刺等。胸徑小于6厘米的分布較均勻,20×2咪樣地,分布4-5株;林下天然更新良好,幼苗分布均勻,幼苗高0.5-1.2米,20×20米樣地,分布8-10株。
胡楊生長在侵蝕溝沿線,受季節(jié)性洪水的影響,個別樹木根系外露。據(jù)對格爾木拖拉海胡楊分析,德令哈胡楊林與之海拔相當,但降水量相對格爾木為多。胡楊生長十分緩慢,生長最快1厘米需11年,生長最慢1厘米需24年,平均1厘米需生長約16.3年。胸徑最大12厘米,已生長約100年。
柴達木盆地胡楊呈“孤島”狀分布,周圍均為荒漠環(huán)境,說明它是一種抗逆性極強的樹種,它不是沙漠形成后才有的,而是沙漠形成之前就存在的樹種。胡楊具有強烈的根蘗能力,使幼樹、幼苗適于生存,逐漸選擇條件優(yōu)越的河岸。從胡楊林無任何其他喬木樹種侵入這一表象來看,而沒有其他樹種的演進更替,說明它可以不受其他群落擴展的影響而保持自身的群落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