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邇淞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么中國沒有產(chǎn)生過奢侈品牌?為什么我們的鄰居日本就可以?也許您沒想到,后者的答案就體現(xiàn)在炒股必用的一種技術(shù)工具——K線上,而這又和日本的一個歷史人物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他就是幕府將軍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在江戶設立幕府之后,就建立了一種“輪住”制度,要求各諸侯大名除了按慣例把家眷留在江戶作永久人質(zhì),大名本人還要每隔一年到江戶住上一整年。其目的是監(jiān)視并控制大名,防止他們鬧事。但也有學者認為,德川家康這么做,是要盡量消耗諸侯的錢財。
他是否真的這么想,誰也不知道。但每兩年一次大隊人馬從領(lǐng)地到江戶的往返費用,確實耗費了諸侯大筆銀兩。
到了江戶,來自各領(lǐng)地的大名及其家眷和家臣,終日無所事事,錦衣華服,互相攀比。于是乎,奢華消費之風日漸隆盛。單和服一項就所費不貲,每有新款面料上市,他們一定趕做新衣,不落人后。身為貴族,當然要用最高級的絲綢和最好的印染,而且不同季節(jié)和場合,要穿不同款式的和服。因此,當時的江戶就產(chǎn)生了專為貴族服務的高級綢緞莊,如三越、高島屋等,它們就是現(xiàn)在的同名高級百貨公司的前身。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貴族們即便手頭再緊,外表也不能露怯,排場都還得撐著,于是他們只好寅吃卯糧。當時的日本,是一個以稻米為財富標志的國家,諸侯的財源就是他們的領(lǐng)地上所出產(chǎn)的稻米。為了應付開銷,他們開始以“米票”的形式預售下一季的稻米,日本人取了一個很形象的名字,叫“空米”。
其實,在德川家康掌權(quán)之前,空米交易就已經(jīng)存在了。到了德川幕府時代,江戶的貴族們所開出的米票,在兌現(xiàn)之前就可以在大阪的米市上轉(zhuǎn)讓。隨著貴族們對現(xiàn)金需求的日益增加,開出的米票越來越多,空米交易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
大阪的交易商為了準確掌握米票的價格走勢,便以蠟燭圖的方式來記錄每天的各項價格(開盤價、收盤價、最高最低價等),并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分析預測方法,這就是后人所熟知的“酒田戰(zhàn)法”,它成了當今股市中K線派的理論基礎。
輪住制度,使原本待在各自領(lǐng)地的貴族們聚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了一個封閉的消費圈子,換個當今時髦的詞兒,這叫“具有歸屬感的消費階層”。他們彼此交流,互相攀比,耗費了錢財,卻也提升了品位。雖然這個圈子非常封閉,但作為最令人羨慕的階層,難免不為外界所窺探與模仿,我想,日本人所特有的品位精致、追求極致的民族性格,也許就根源于此。有了這樣的消費階層及其示范效應,才有了滋生奢侈品牌的土壤。
讓我們來看開頭的第一個問題吧。與日本德川幕府同時期的中國,當時是明萬歷至清道光年間,彼時中國的各項實力均遠強于日本。要說那土壤,我們可比隔壁鄰居肥沃多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導致了今天的差距呢?
日本的工業(yè)化起于明治維新,這是日本走向現(xiàn)代化的起點。大約就在同時,中國的光緒帝所要進行的改革,結(jié)局卻大相徑庭。隨著清朝的衰落,中國的貴族階層也日漸萎縮并最終消失,中國最有品位的城市平民階層——旗人,也淪落為文藝作品中的“敗家子”形象而受盡嘲笑。
中日歷史上的這一男一女兩位政治人物,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自己國家未來消費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而出發(fā)點最終都歸結(jié)于兩個字——權(quán)謀。不過,相比較而言,慈禧的影響面顯然要更大一些,由于她一手扼殺了中國的百日維新,使日本在近代東亞國家的競爭中得以勝出,也讓自己的國家在近代化進程中徹底出局。
(火箭熊摘自《奢侈態(tài)度》浙江大學出版社圖/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