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救駕
傳說,努爾哈赤年幼時母親去世、家道中落,于是投靠到明遼東總兵李成梁部下當(dāng)差。由于他聰明伶俐,李總兵便將他收在身邊當(dāng)作親兵。有一天,李成梁突然接到皇上密旨,說是天上紫微星降落人間,東北地方有天子異象,派李成梁即刻緝捕。可是一晃過了半年,李成梁還是沒發(fā)現(xiàn)“天子”蹤跡,因而總是悶悶不樂。
這一天,他叫努爾哈赤打來洗腳水,為他洗腳,李成梁想開開心,便得意地叫著努爾哈赤的小名說:“小憨子,你知道我為什么能當(dāng)上總兵嗎?那是因為我腳上長了七顆黑痣。”努爾哈赤聽了不以為然地說:“不瞞帥爺,我腳上也長了七顆紅痣呢!”李總兵一聽,大吃一驚,按照民間說法,腳踏北斗七星乃帝王之相,但他畢竟歷練多年,老謀深算,于是不動聲色,好像什么事也沒有發(fā)生過一樣。
晚上,他興沖沖回到寢室,得意地向愛妾梨花炫耀,準(zhǔn)備明天一早把努爾哈赤押解進(jìn)京邀功領(lǐng)賞。梨花知道若是將這個勤快忠厚而又聰明伶俐的年輕人送到京城,肯定就沒命了。
于是她假意奉承李總兵一番,等他睡熟后,悄悄跑到門房叫醒努爾哈赤,把實情告訴他,讓他深夜逃走,努爾哈赤臨走前跪倒在地叩謝梨花說:“他年得志,先敬夫人,再敬父母?!闭f罷,偷騎了一匹大青馬,帶著平時豢養(yǎng)的老黃狗,匆匆向長白山馳去。
第二天,李成梁不見了努爾哈赤,到后院一看,不禁大驚失色,原來梨花已用一抹白綾吊死在柳樹下。他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勃然大怒,一面叫人將梨花解下鞭笞,一面火速派人追趕努爾哈赤。
據(jù)說從此每年黃米熟了的時候,也就是梨花夫人上吊那天,滿族人都要在門前插上柳枝,以示對梨花夫人救主的敬意。
且說努爾哈赤跑了一夜,人困馬乏,剛準(zhǔn)備下馬休息,忽聽后面人喧馬嘯,知道追兵快追上來了,他一拍大青馬,又向前跑去。也真怪,這匹大青馬如有神助,風(fēng)馳電掣一般,不一會兒就將追兵遠(yuǎn)遠(yuǎn)甩在了后邊。后來,大青馬跑得渾身是汗、氣喘吁吁,活活累死在地。努爾哈赤惋惜地說:“他日若能奪得天下,絕忘不了‘大青!”后來,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即位,遵照努爾哈赤的諾言,把國號改為了“大清”。
大青馬累死了,努爾哈赤只得徒步逃走,但是李成梁的人馬窮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他急中生智,藏進(jìn)了前面的草甸子。追兵趕到,只見無邊無際白茫茫一片,怎么才能找到人?士兵們靈機一動:放火燒了這片草甸子,不就把努爾哈赤燒死了嗎?于是,不一會火光四起,濃煙滾滾。
這時努爾哈赤已經(jīng)跑得精疲力竭,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覺地睡著了。當(dāng)他醒來的時候卻覺得自己好像躺在了水泊之中,站起來一看,周圍的草都已燒光了,只有自己心愛的老黃狗累死在身旁。
這才明白一定是黃狗跳到水洼將身子弄濕,再回來將草和衣服弄濕,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頓時痛哭流涕道:“你救了我的命,我永遠(yuǎn)不會忘了你的恩,我要叫我的子孫永遠(yuǎn)不許殺狗、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帽子和衣服?!?/p>
努爾哈赤埋葬了老黃狗,聽見后面馬蹄人聲,回頭一看,原來追兵又上來了。努爾哈赤心中大亂,心想這回?zé)o路可逃了。正在這時,只見黑壓壓的一大群烏鴉朝他撲來,他急忙匍匐在地,想躲過烏鴉再跑,哪知道烏鴉卻俯沖下來,緊緊叼住他的衣服。這時追兵已到,沒有辦法,他干脆躺在地上裝成死人,一動也不動。
奇怪的是,許多烏鴉層層落在他身上,似乎在啄他,卻也不疼。追兵趕到一看,見這么多烏鴉在啄尸尋食,沒有理會又向前追去。努爾哈赤這才知道烏鴉是有意救他一命,從此,他立下誓言,要讓子孫后代善待烏鴉?,F(xiàn)在遼陽以北,有一個地方名叫老鴿灘,據(jù)說就是當(dāng)年努爾哈赤遇鴉得救的地方。
努爾哈赤戎馬一生,統(tǒng)一了女真,平定中國關(guān)東部,建立后金,割據(jù)遼東,為大清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hǔ)。
康猧亂局
《開元天寶遺事》記載:“一日,明皇與親王弈,命賀懷智獨奏琵琶,妃子立于局前觀之。上欲輸次,妃子將康國猧子放之,令其局上亂其輸贏。上甚悅焉。”
這段古文譯為現(xiàn)代漢語為:“有一天,唐明皇與一位親王(據(jù)考證是寧王李憲,唐明皇的大哥)下圍棋。特命宮廷樂師賀懷智彈奏琵琶助興,楊貴妃則站在棋盤前面看棋??粗粗?,發(fā)現(xiàn)皇上的棋形勢不妙、必輸無疑,此時楊貴妃連忙把懷里抱著的一只康國進(jìn)貢的哈巴狗扔到棋盤上,讓哈巴狗把雙方的棋子搞亂,無法再計算輸贏。唐明皇有臺階可下,當(dāng)然龍心大悅,非常高興?!?/p>
這個故事,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宋代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中也有類似記載。后來成為著名的圍棋典故“康猧亂局”。
那么,“康國猧子”的“猧子”到底是什么東西呢?查《辭?!房芍?,“猧”字(音如窩),意為供人玩弄的小狗。據(jù)著名學(xué)者陳寅恪先生研究稱:“《太真外傳》有康國猧子之記載,即今外人所謂‘北京狗,吾國人則呼之為‘哈巴狗。”清朝人仍稱哈巴狗為“猧子”或“拂菻(音如凜)狗”。日本學(xué)者白鳥庫吉認(rèn)為,“康國猧子”即拂菻狗的一種,依據(jù)是《舊唐書·高昌傳》:“又獻(xiàn)雌雄狗各一,高六寸,長尺余,性甚慧,能曳馬銜燭,云本出拂菻國(一般認(rèn)為,拂菻國指的就是東羅馬帝國)。中國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清稗類鈔》中也說:“拂菻狗,較常狗倍小,今為京師土產(chǎn)?!?/p>
由此可知,所謂“康國猧子”,其實就是哈巴狗中的京巴狗。京巴,也稱北京狗、獅子狗、袖犬等,世界知名度極高,2000年前后曾在威斯敏斯特世界犬種大賽上連續(xù)三屆獲得觀賞類總冠軍稱號。要知道,威斯敏斯特世界犬種大賽相當(dāng)于人類的奧運會?。?/p>
據(jù)《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考證,唐代時,“猧子”自西域傳入中國,首先作為貢品進(jìn)入皇宮后院,成為妃嬪們的寵物。楊貴妃,作為最受寵愛、地位最高的妃子,當(dāng)然是“康國猧子”即京巴的優(yōu)先擁有者。唐之后,“猧子”逐漸傳到民間,成為地位和財富的象征。在歷代宮廷馴養(yǎng)師的努力下,“猧子”傳入中國后其形象產(chǎn)生了一定變化,主要是毛色更豐富、體態(tài)更美觀了。唐代時,猧子以毛色純白為上品,有唐詩為證:“白雪猧兒拂地行,慣眠紅毯不曾驚”(唐王漄《宮詞》)。據(jù)此推斷,楊貴妃放狗亂局的狗應(yīng)為白色京巴無疑?,F(xiàn)代人作《康猧亂局圖》,把猧子畫成黑白雜色狗,是明顯的錯誤。當(dāng)然,唐代也有雜色京巴,唐人的《簪花仕女圖》中貴婦遛狗的畫面,畫的就是黑白相間的京巴狗。清代宮廷里則以毛色金黃者為貴,當(dāng)下又以白色京巴最值錢。十分有趣的是,與京巴在中國世代繁衍、家族興旺的狀況相反,其原產(chǎn)地卻早已絕種了。原來,歐洲及中亞自東羅馬帝國后,戰(zhàn)亂不休,民生艱難,猧子即拂菻狗因而失傳。以致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時,京巴反而成了西方人不認(rèn)識的稀罕物。英軍撤退時將5只京巴帶回英國,從此京巴才以“北京狗”之名在英國繁衍并迅速走向歐洲、走向世界,進(jìn)而在世界犬種大賽上奪冠。
搞清了猧子的由來,還有一個問題:“康國猧子”的康國是個什么地方呢?古籍中的康國,位于今之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首都撒馬爾罕一帶。漢文帝時代,在今新疆北部由月支部族建立的月支國(也稱月氏國),被匈奴和烏孫聯(lián)軍消滅。以昭武九姓為主體的大部月支人逃至中亞地區(qū)各自建立了小邦國。其中以康為姓的月支人在撒馬爾罕一帶建立了康國,并成為“昭武九姓”的中心(《新唐書》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尋、戊地、史為昭武九姓)。魏晉南北朝至隋代,康國一直臣服于實力強大的突厥。李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打敗了突厥,突厥降唐。此后,康國和突厥一樣成為大唐的藩屬國,“奉中原王朝政朔”(即遵從奉行唐朝的年號和歷法,以示對中原王朝的擁戴和服從),其國王由唐朝皇帝冊封。如:唐高宗永徽年間以其地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縵為都督。公元696年(萬歲通天元年),武則天封其大首領(lǐng)篤娑缽提為康國國王。公元712年大食國(即阿拉伯帝國)攻破康國都城,國王烏勒伽投降并締結(jié)和約,但于719年(唐玄宗開元七年)復(fù)上表請?zhí)浦浞纯勾笫场?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唐封其子康國王咄曷為欽化王。在盛唐之前,康國一直同大唐關(guān)系密切,據(jù)《大唐西域記》記載,唐僧玄奘西游取經(jīng)時還曾到過康國。康國一直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但是,安史之亂后,大唐國勢衰微,內(nèi)憂外患,自顧不暇,無力再幫助康國,致使康國被大食吞滅。亡國后的康姓月支人大部做了大食國順民,小部分東遷回到新疆羅布泊一帶,成為漢族“百家姓”中康姓的祖先。
綜上所述,楊貴妃“令其局上亂其輸贏”的康國猧子不是貓,而是京巴狗,這是確鑿無疑的。
義犬護(hù)主
在民間流傳著許多義犬的傳說故事。
民國時期,山西有個商人在旅行途中曾在一個涼亭休息,并在此丟失了兩千枚銀圓。他走后,他的狗一直在此看守這個錢袋,直到死亡。幾年后,待商人再次來到?jīng)鐾r,發(fā)現(xiàn)他的愛狗已經(jīng)腐爛,而它的身下仍然壓著他那個裝著銀圓的錢袋。主人因此給它立了一個亭子,取名“義狗亭”。山東青州有“義狗運糧”的傳說,說的是青州城被匪盜圍困,城中一家姓孫的糧食幾乎吃盡了,每天只好熬粥充饑。他家里養(yǎng)著的一只大黃狗,從城腳下的陰溝里潛出去,在老宅的門外狂吠。主人家發(fā)現(xiàn)它帶來的一封求援信,從而知道了城內(nèi)的情況。大黃狗經(jīng)歷千辛萬難,帶了一袋米進(jìn)城,從而挽救了全家性命。后來才等到了救兵。
朝鮮族的《母狗救子》也是一個義狗故事。故事說:有個姓鄭的兩班,結(jié)婚多年,沒兒沒女,就又娶了一房妻子。娶二房后,二房還沒懷上,大媳婦就有了身孕。二房媳婦很是嫉妒。女人臨產(chǎn)時,鄭兩班要進(jìn)城趕考,他請了接生婆后就進(jìn)城去了。大媳婦生了個兒子,可嫉妒的二媳婦早已用錢買通了接生婆,接生婆用計把孩子扔到后山的一個土坑里。鄭家養(yǎng)了一條狗,這狗剛下過崽。它跟著接生婆到后山,然后叼來軟草蓋住嬰兒,給孩子吃狗奶。從此,它天天跑到后山,用自己的奶汁喂養(yǎng)著這個棄兒,夜里還守在身旁。直至鄭兩班回來才把孩子還他。
仡佬族吳姓始祖有個獨生仔,名叫勒殿,生下來剛?cè)齻€月就死了娘,沒有奶吃,沒有衣穿,凍僵了。父親以為兒子死了,哭得很傷心,把他放在大門背后的狗窩里,轉(zhuǎn)身出去叫村上的老人來幫忙拿去埋葬。父親走后,母狗回到窩里睡覺,勒殿得到暖氣,蘇醒過來了,找奶吃,摸到狗奶,便吸了起來。父親領(lǐng)著村上老人回來見到這個情景,很驚奇,都說他們家里養(yǎng)了一條神狗。從此以后,父親每晚都讓勒殿跟母狗睡在一起,讓他吃著狗奶一天天長大。父親死后,這只狗就成了勒殿唯一的親人,走到哪里帶到哪里,形影不離。有一天,勒殿出去喝醉了酒,回來的路上躺在山嶺上睡著了。突然,山嶺起火,到處燒得噼啪響,火苗一股一股往上躥。眼看大火就要燒到勒殿身邊了,那只狗急得汪汪大叫,一會用舌頭舔舔主人的臉,一會用嘴不斷搖動主人的腦袋??衫盏钸€以為有人在給他灌酒,就迷迷糊糊說:“不要了,不要了。”老母狗坐在主人身邊傷心流淚。山火越燒越近了,主人還沒醒過來。那只狗發(fā)現(xiàn)不遠(yuǎn)的地方有個水塘,便跑過去,跳進(jìn)水中,裹上一身爛泥,來回把勒殿身邊的草地打濕,不讓火燒著他。等勒殿醒來時,發(fā)現(xiàn)周圍一片焦土,老母狗坐在他身邊只喘粗氣,口中冒出白沫,立即把狗抱到懷里,心中十分難過。不久,老母狗病死了。為了報答它,勒殿給它修了一座墳?zāi)梗餮宰訉O后代,從此以后不吃狗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