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編輯部
哈佛大學學者曾經(jīng)做過一項調(diào)查研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jié)論:愛干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干家務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業(yè)率為15∶1,犯罪率是1∶10。愛干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
還有專家指出,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務勞動與孩子的動作技能、認知能力的發(fā)展以及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
在美國,孩子不論年齡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員,所以告訴孩子,他們在家庭中應該負起的責任是很重要的,而承擔家務則是最好的方式。不同年齡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務勞動?
有人將中美孩子家務勞動做了一個對比圖,也許有點“片面”,但值得父母們思考——
9-24個月:可以給孩子一些簡單易行的指示,比如讓寶寶自己把臟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
2-3歲: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6-7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4-5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還可以自己鋪床;準備餐桌;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吸地擦地;清理洗手間、廁所;
5-6歲:可以鋪床/換床單;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收拾房間。
13歲以上: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凡是從小就好吃懶做、不愛勞動的人,長大了多不能吃苦,獨立自謀能力差,工作成就平平。因此,望子成龍的父母從孩提起就應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和條件,對孩子進行早期勞動訓練,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讓孩子生成一雙勤勞手,使其終身受益。
孩子在體驗中長大,體驗越多,感受越深。凡是孩子能做到的事情,家長盡量不要替他去做。孩子進一步,大人退一步,這就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