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鵬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美國總統(tǒng)唐納德·特朗普簽署備忘錄,宣布將采取措施對中國出口的部分產品加征25%關稅,并限制來自中國的資本對美國的投資。這個決定立刻激起了地球另一端的反應,7小時后中國宣布對美國出口中國的約300億美元產品加收關稅。
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之間可能出現的貿易戰(zhàn)立刻引起了資本市場的震動。無論是美國、中國、日本還是歐洲,風險資產的價格都出現大幅度下跌。標準普爾指數單周下跌的幅度甚至超過了2月初的市場單周震蕩幅度。避險情緒使部分投資者大量買入日元。雖然美聯(lián)儲剛剛宣布加息,美聯(lián)儲主席杰羅姆·鮑威爾的表態(tài)也較前任更加鷹派,美國國債的價格還是因為市場對中美貿易戰(zhàn)的恐懼而大幅上漲。另外,黃金價格出現比較明顯的反彈。這就像我們在去年年底預期的,2018年是個非常動蕩的年頭。
和很多宏觀事件一樣,事實和人們的想象往往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人們的想象,特別是投資者對事件的想象會反映在資本市場的報價上。當然,這也是大部分公司人最關注的。我們可以先聊這部分問題。
無疑,市場,特別是中國內地的資本市場對此事的反應是過度的—不反應過度還是市場嗎,通常市場對重大事件的反應都會過度或者產生變形—即使美國對中國的加關稅計劃完全得以實施,而中國這部分出口產值完全不能消化以致消失,此事對中國的總體影響大概只占經濟總量的0.3%到0.4%。這個貿易戰(zhàn)對中國的影響算不上重大。
而且,我以上的糟糕假設基本上不太可能完全實現。因為世界上并非只有美國和中國兩個經濟體。這個問題我們在特朗普提出對中國的鋼鐵和鋁產品加稅的時候已經討論過。
而中國內地資本市場的反應也并不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訴求相對應。截至目前特朗普還未提供對中國加收關稅的產品清單,但他強調主要的加稅產品會集中在中國出口美國的高端制造業(yè)、AI產品以及高鐵設備等。而內地資本市場上股價下跌最嚴重的基本和以上領域沒什么關系。
實際上,最近內地資本市場動蕩很可能源自很多投資者的“換馬”心態(tài)。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在2017年某些股票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另一些股票卻在下跌,如果你認為股票是一種類似于擲硬幣的游戲,那么就會有在持有上漲的股票一定時間后換另一些前一陣不怎么漲的股票。也有一些人把這種投資行為稱作把握趨勢。那么投資者應該把握所謂的趨勢嗎?反正我還從來沒見過能長時間把握趨勢獲得超級收益的人,這是個極小概率事件。我建議你還是以股票的性價比來衡量是該持有或者賣出股票吧。
另一個層面,中國和美國的貿易戰(zhàn)會變成什么樣呢。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和美國肯定會就雙方的籌碼展開新的談判,達成新的平衡。
其實在1945年,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剛結束時,還沒有什么貿易摩擦演變成重大的全球性政治和經濟問題,特別是在兩個巨大的經濟體之間。貿易問題難以促成經濟危機,最大的原因還是全球性多邊貿易狀態(tài)的形成。
雖然,就像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提出的,在貿易全球化的過程中,有幾個假設并不完美(它們是貿易造成局域經濟體風險的堆積、就業(yè)由于人們的路徑依賴產生不充分以及基層工作者難以收益)。但是從長期來說,世界越來越平坦讓整個人類的平均福祉大大提高了。
不過,就像全球化存在問題一樣,它在某種情況下會被逆轉或者停頓。比如,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由一位治理思路混亂而且趨于偏執(zhí)的政治家擔任總統(tǒng)時,這種可能性就被放大了。特朗普的行為方式也許符合美國當前部分人的文化風潮。
貿易戰(zhàn)即使真的發(fā)生,它對經濟的影響從幅度上看也許并不一定那么巨大,但這種“戰(zhàn)爭”將在很長時間內持續(xù),直到自由主義再次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它才會變得不那么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