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玲玲
【摘要】目的 探討急性心梗溶栓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發(fā)病特點及防治措施。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總結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心電圖和心肌酶譜變化情況以及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出現(xiàn)的類型、時間、特點。結果 80例患者溶栓后有71例實現(xiàn)了冠脈再通,占88.75%;61例出現(xiàn)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占76.25%,發(fā)病類型以單純室早、短暫性室速、室顫及房室傳導阻滯等為主。結論 急性心梗溶栓再通后,大部分患者臨床癥狀得以改善,但發(fā)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較大,需要在術中持續(xù)觀察患者心電圖及血壓變化情況,并采取必要措施予以防治。
【關鍵詞】急性心梗;溶栓治療;再灌注損傷;心律失常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4..01
急性心肌梗死(AMI)又稱作急性心梗,近年來AMI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和年輕化趨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開通梗塞相關血管是目前搶救AMI患者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使患者的梗死血管早期開通,提高心肌存活率,降低心肌受損程度,有效改善左心功能,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但溶栓再通后常常伴發(fā)心律失常(RA),同樣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心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AMI患者為研究對象,發(fā)病時間在0.5~6 h之內,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齡32~75歲,平均(57.46士6.98)歲;梗死位置在前壁、前間壁、廣泛前壁的患者55例,在下壁、后壁、右室的患者25例。所有入選病例均符合WHO規(guī)定的AMI相關診斷標準,并同時排除有溶栓禁忌證患者。
1.2 治療方法
溶栓前囑患者絕對臥床休息,持續(xù)高溶量吸氧,按常規(guī)給予患者腸溶阿司匹林口服3d和靜脈滴注肝素48 h治療,然后再建立一條靜脈通路以尿激酶靜脈滴注以溶栓,病程在三小時內的給予100萬U加100 m1生理鹽水靜脈滴注,病程超過三小時給予150萬U加100m1生理鹽水靜脈滴注,均在0.5 h內滴完。用藥完成后,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2 h內的胸痛變化以及持續(xù)的心電監(jiān)護情況。同時需要在溶栓前描記18導聯(lián)心電圖,溶栓后描記12導聯(lián)心電圖,并在最初的2 h內每隔0.5 h描記一次,患者屬于右室梗死的,加做了V3R~V5R;患者屬于正后壁梗死的,加做了V7~V9。心肌酶的檢測分別在入院時、發(fā)病8 h到24 h內的每個整點進行。在溶栓治療過程中,患者2 h內發(fā)生的RA即為再灌注性RA。
1.3 冠脈再通判斷標準
(1)患者溶栓2 h內,胸痛癥狀緩解或消除;(2)患者溶栓2 h內,心電圖抬高的ST段導聯(lián)下降超過50%;(3)患者溶栓治療后,心肌酶峰值提前出現(xiàn),肌酸激酶同工酶峰(CK-MB)值出現(xiàn)在發(fā)病14 h以內,肌酸激酶(CK)峰值出現(xiàn)在發(fā)病16 h以內;(4)患者溶栓2h內,出現(xiàn)再灌注性RA?;颊邼M足以上兩條及兩條以上即為冠脈再通,但(1)和(4)組合則例外。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實施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應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入選的80例AMI患者溶栓后有71例實現(xiàn)了冠脈再通,占88.75%,平均再通時間為(51.88士16.45)min;61例出現(xiàn)再灌注性RA,占76.25%,其中單純室早42例,占68.85%,短暫性室速10例,占16.40%,室顫5例,占8.20%,房室傳導阻滯4例,占6.55%;溶栓6h內發(fā)生再灌注RA的患者明顯多于溶栓6-12h的患者,二者比較差異顯著(P<0.05);出現(xiàn)CK-MB峰值的平均時間為(9.78士1.73)h,出現(xiàn)CK峰值的平均時間為(10.31土1.62)h;溶栓2 h內,胸痛緩解或消失的患者62例,占77.50%,心電圖ST段導聯(lián)恢復正常或下降超過50%的患者70例,占87.50%。
3 討 論
AMI溶栓再灌注性RA是指冠脈再通后,由于缺血心肌對氧的利用能力減弱,氧化不全產生大量氧自由基損傷,致使心肌細胞受損,大量鈣離子從細胞外進入細胞內,造成心肌細胞內鈣超載和局部電生理紊亂,再加上再通后將先前無氧代謝產生的乳酸被迅速沖洗出去,減短了心肌組織的不應期,從而引起短陣室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等RA。RA多在胸痛緩解及ST段下移之后出現(xiàn),前壁AMI多出現(xiàn)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顫或室早,下(后)壁AMI多出現(xiàn)心動過緩或房室傳導阻滯。有相關研究表明,RA的發(fā)生還與心肌缺血時間的長短,缺血嚴重程度及范圍有關,缺血時間越長、范圍越大、嚴重程度越高,RA發(fā)生率越高。因此,要想降低RA的發(fā)生,就需要嚴格控制再灌注的血流速度,同時在溶栓治療中應加強心電監(jiān)護,尤其是在胸痛緩解或ST段下降時,更應提高警惕,準備隨時搶救患者。當出現(xiàn)室早或短暫室速時,可先行觀察,部分患者可自行消失;當出現(xiàn)室早成對或呈RONT時,給予利多卡因;當出現(xiàn)持續(xù)性室速或室顫時,應及時給予電擊除顫;當出現(xiàn)心動過緩時,給予阿托品或異丙腎上腺素。另外,近年來也有報道指出,中藥生脈注射液對AMI溶栓再灌注性RA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用藥安全而有效,可以替代利多卡因,避免心臟劇停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衰海英.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臨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4,25(4):302-303.
本文編輯:吳宏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