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杰,喬冀良,張振永 ,苗運武,廖平安,葛昌斌,郭春強,曹燕燕
漯麥163于2015-2017年參加湖北省鄂北組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品種區(qū)域試驗,試驗綜合評價為豐產(chǎn)性和穩(wěn)產(chǎn)性較好、品質(zhì)達專用小麥品質(zhì)標準、抗倒伏能力較強。為了進一步促進該品種的推廣應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該品種的增產(chǎn)增效潛力,對其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shù)進行了研究[1,2]。
漯麥163是漯河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以漯麥6010為母本,弗羅里達為父本,采用有性雜交、系譜法選育而成的小麥新品種。2009年,漯河市農(nóng)業(yè)科學院小麥研究所以漯麥6010為母本,弗羅里達為父本進行雜交;2010年F1代全部收獲,當年秋播全部點播;2011年,該組合收獲單株96個,每個單株種植3行,行長3 m;2012年,該組合選株系15個,每個株系選5~10個單株,當年秋播分株系種植;2013年,收獲穩(wěn)定株系 6個,分別定名為04116-20-6-1到 04116-20-6-6。2014 年,04116-20-6-3 在湖北省襄北監(jiān)獄農(nóng)場平均單產(chǎn)6 975 kg/hm2,比對照鄭麥9023增產(chǎn)6.5%,其田間種植號為163,定名為漯麥163。2015年,在湖北省襄北監(jiān)獄農(nóng)場單產(chǎn)6 585 kg/hm2,比對照鄭麥9023增產(chǎn)5.8% 。
2015-2016年度進入湖北省鄂北組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單產(chǎn)7 147 kg/hm2,比對照鄭麥9023增產(chǎn) 4.68%,極顯著(P<0.01),12 個試點中 10 點增產(chǎn),增產(chǎn)點率 83.3%,居本組試驗第二位。2016-2017年度繼續(xù)參加湖北省鄂北組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單產(chǎn) 7 056 kg/hm2,比對照鄭麥 9023 增產(chǎn) 8.33%,極顯著(P<0.01),增產(chǎn)點次 8 個,增產(chǎn)點率 89%,居本組試驗第四位。
2015-2017年參加湖北省鄂北組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單產(chǎn) 7 101 kg/hm2,比對照鄭麥 9023增產(chǎn)6.51%,21個試點匯總,18點增產(chǎn),增產(chǎn)點率85.7%。其中,2015-2016 年度平均單產(chǎn) 7147kg/hm2,比對照增產(chǎn) 4.68%,增產(chǎn)極顯著 (P<0.01);2016-2017年度平均單產(chǎn) 7 056 kg/hm2,比對照增產(chǎn)8.33%,增產(chǎn)極顯著(P<0.01)。
品質(zhì)分析結(jié)果(表 1)顯示,容重 800 g/L,粗蛋白質(zhì)含量 13.49%,濕面筋含量 28.8%,穩(wěn)定時間 6.5 min。主要品質(zhì)指標達到中筋小麥標準。
表1 2015-2017年漯麥163品質(zhì)分析
漯麥163屬弱春性品種。幼苗生長半匍匐,分蘗力強較。株型緊湊,莖稈蠟粉輕,旗葉長度中等、上舉。穗層欠整齊,穗紡錘形,小穗著生密度中等,長芒,白殼,子粒白皮、橢圓型,角質(zhì),熟相較好。
2015-2017年參加湖北省鄂北組小麥品種區(qū)域試驗,株高 83.7 cm,有效穗 490.5 萬 /hm2,每穗實粒35.4 粒,千粒重 47.2 g,生育期 200.1 d,比鄭麥 9023遲熟 2.1 d(表 2)。
表2 2015-2017年漯麥163特征特性
抗病性方面,中感赤霉病、紋枯病、條銹病,高感白粉病。其中,紋枯病抗性相比對照鄭麥9023較好(表 3)。
表3 2015-2017年漯麥163抗病性
抗倒性方面,漯麥163田間倒伏≥4級點次有2個,倒伏面積為11.1%。田間倒伏輕于鄭麥9023(表 4)。
表4 2015-2017年漯麥163抗倒性
1)適期適量播種。10月下旬播種,播量為120~150 kg/hm2,基本苗 225 萬~270 萬株 /hm2,晚播田塊增加播量[3,4],播期每推遲 2 d,播量增加 7.5 kg/hm2。
2)注意清溝防漬,控旺促壯[5],防止倒伏。
3)防治病害。抽穗揚花期用多菌靈600 g/hm2+三唑酮 150 g/hm2,對水 225 kg/hm2防治赤霉??;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 750~1 125 g/hm2,對水 750 kg/hm2均勻噴霧,防治銹病。
4)適時收獲。漯麥163于子粒蠟熟末期適時收獲。如遇陰雨天氣應及時搶收,晾曬[6]。
參考文獻:
[1]葛昌斌,廖平安,郭春強,等.高產(chǎn)小麥新品系漯麥956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shù)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6(1):49-50.
[2]袁靈紅,楊朝民,李建偉,等.早熟高產(chǎn)小麥新品種偃亳197關(guān)鍵栽培技術(shù)探討[J].園藝與種苗,2016(1):46-48.
[3]張 鋒,張中州,趙永濤,等.漯河地區(qū)小麥生產(chǎn)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種業(yè),2013(1):33-34.
[4]張鳳琴,王向東,逯臘虎,等.全糯小麥新品種晉麥99號的選育[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7,45(3):332-334.
[5]廖平安.國審小麥新品種漯麥4號及高產(chǎn)栽培規(guī)程[J].農(nóng)業(yè)科技通訊,2005(9):21-21.
[6]曹燕燕,黃 杰,張 璐,等.超高產(chǎn)小麥新品種漯麥6010的選育及配套技術(shù)[J].中國種業(yè),2014(2):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