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張某與池某系夫妻關系,2012年5月25日池某在張某不知情的情況下與閆賽簽訂買賣協(xié)議,將涉訴房屋賣與閆賽,約定房屋價款為75萬元,并約定如池某不將房屋賣與閆賽,則應當支付閆賽房屋價款的20%作為違約金。合同簽訂后,閆賽向池某支付共計75萬元,其中537078元由閆賽為池某及張某償還抵押貸款。2012年11月12日,閆賽辦理房屋過戶手續(xù)時,張某提出對該房屋的異議登記導致過戶手續(xù)未能辦理,閆賽遂向法院提起訴訟。B市Y縣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解除池某與閆賽的房屋買賣合同,池某返還購房款75萬元、支付違約金15萬元并賠償房屋差價損失60萬元,張某對購房款75萬元中的537078元負連帶給付義務。張某不服一審判決,上訴至B市一中院,認為房屋買賣行為產生于張某與池某分居期間,且張某已于2012年1月4日還貸40萬元,剩余貸款僅9.5萬元,因此請求改判張某對于未還貸款9.5萬元與池某承擔連帶責任。B市一中院經審理,最終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評析]本案系閆賽認為池某構成根本違約,其無法實現合同目的而主張解除合同并由池某、張某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訴訟,張某在本案中不存在獨立的訴訟主張,故其所持其為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上訴理由于法無據,張某對于閆賽的訴訟請求所作抗辯,不能對抗池某處分自身實體權利行為的效力,一審法院審理程序并無不當。夫妻一方無權處分共有房屋導致房屋買賣合同解除,另一方應就返還購房款承擔連帶責任。此時應當注意區(qū)分返還購房款與違約金、房屋差價損失等其他違約責任,因后者是由于無權處分一方的個人行為導致,無過錯的另一方無需就該部分承擔連帶責任。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無權處分共有房屋所得房款為夫妻共同財產,無權處分一方對房款的實際用途不改變其共有性質,即便該行為發(fā)生在分居后且另一方對此不知情,也不能對抗買房人的權利,另一方僅可在離婚訴訟中就夫妻債務分擔問題另行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