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新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分析與反思

2018-04-18 09:19:04張津輝
法制與社會 2018年6期
關鍵詞:反不正當競爭法缺陷合理性

摘 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自1993年頒布以來,由于在立法競合、概念界定、責任救濟方面存在缺陷,在解決社會問題、理論自圓等方面上一直為學者所詬病。對此,經(jīng)過2017年修訂,該三個方面得到了較為充分的改正。為此,本文對三個方面的缺陷進行回顧與分析,以論證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相關條款設置的合理性。

關鍵詞 《反不正當競爭法》 缺陷 合理性 分析

作者簡介:張津輝,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法學專業(yè)本科生。

中圖分類號:D922.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2.275

1993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后文統(tǒng)稱舊《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以來,一直不乏批判之聲。簡述其原因,大致在于當時的市場分析調查、立法人才儲備以及市場準備等條件都不成熟,主要是為了應對在中國試圖拓寬貿(mào)易時所遇到的來自外國的壓力而匆匆立法;此外舊《反不正當競爭法》頒布以來,相應行政法規(guī)的缺失、司法解釋的落后,導致立法與實踐的脫離。

因此,201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稿(后文統(tǒng)稱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通過,將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的立法競合、概念界定、責任救濟三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改正,對于解決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固有缺陷、促進社會糾紛解決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的重要表現(xiàn)。

一、競合問題

我國采用分立立法模式的競爭法律體系,將《反不正當競爭法》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后文統(tǒng)稱《反壟斷法》)分別立法。對此本文不作詳細討論,只預設兩部法律需要進行區(qū)分并且從目的上分析,前者在于保證公平競爭,后者在于保護自由競爭。

(一)主體范圍

由于關系到我國競爭法立法模式,那么舊《反不正當競爭法》與2007年頒布的《反壟斷法》的競合問題便成了最為棘手的問題。

首先,在主體范圍上,舊《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所規(guī)定的反競爭行為主體不盡相同。前者規(guī)定了經(jīng)營者、行政機關及其所屬部門;后者規(guī)定了經(jīng)營者、行政機關以及法律法規(guī)授權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組織以及行業(yè)協(xié)會。因此區(qū)別在于是否承認特定組織或者行業(yè)協(xié)會的反競爭地位,可以說在這一點上,2007年的《反壟斷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在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基礎上擴張了主體范圍,同時也意味著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滯后。為此,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在第五條第三款中肯定了行業(yè)組織的地位。

(二)行為范圍

其次,在行為范圍上,由于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獨自承擔著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及壟斷行為的任務,舊《反不正當競爭法》不得不在具體規(guī)定假冒、仿冒等6個比較典型的不正當競爭行為以外,還規(guī)定了5種從性質上應該屬于反壟斷法調整的行為范圍,包括企業(y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政壟斷、掠奪性定價、非法搭售、串通招標。由于不同法律對相同行為做出了規(guī)定,在行為要件、法律責任認定方面,兩法做出了不同的規(guī)定,導致實務中的困難。

為此,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第二章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了大幅度修改,條文由11條改為7條,將企業(y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政壟斷、掠奪性定價、非法搭售、串通招標全部刪去,體現(xiàn)了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這些缺陷的反饋。除此之外,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信息時代網(wǎng)絡經(jīng)營者的競爭關系特別作出規(guī)定,是立足于當今我國市場現(xiàn)狀的表現(xiàn)。

二、概念問題

我國立法向來有界定基本概念的傳統(tǒng)。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3條界定了犯罪的概念,《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2條也對合同進行了界定。

(一)一般概念

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則涉及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主體問題,即“經(jīng)營者”必須滿足“營利性”。為許多學者所詬病的在于,例如科研機構、醫(yī)療機構等非營利性組織是否能算的上“經(jīng)營者”,在舊《反不正當競爭法》中,這些組織是無法得到法律保障的。因此有學者提出,是否是經(jīng)營者并不重要,是否以營利為目的也不重要,關鍵在于其行為是否促進或者足以促進其他競爭。為此,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刪去“營利性”,擴大了主體范圍;除此之外,還將行為范圍擴大,即不限于“經(jīng)營”者,還有“生產(chǎn)”者。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2條第二款對“不正當競爭”作出一般性界定,雖然有學者肯定了該一般條款的地位并提出合理的適用模式,但是仍有不少學者提出其模糊性對實際操作并不具有太大意義。同時此條第一款也被認為是價值指令或者宣誓性條款,極易導致濫用。為此,新《反不正當競爭法》未修改該條款,似乎是對于司法適用方向進行了指明。

此外,與之相關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還涉及到類型化問題。2004年德國競爭法廢除了“皇冠條款”第1條的一般條款,采用了以列舉為主的劃分法;此前德、日、美等國學者已經(jīng)在列舉法方面做出較為成熟的討論。德國競爭法的修改實則表明在不正當競爭行為的類型化問題上列舉為主、一般條款為輔的模式已經(jīng)得到了普遍的承認。既然類型化方向已得到確定,下面只需要明確如何列舉。這亦響應了前文所述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第二章的完善。

(二)具體概念

除了一般性概念的立法缺陷,對于具體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概念也存在概念界定上的問題。其中典型的比如仿冒行為。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規(guī)定的仿冒客體包括:注冊商標,知名商品特有名稱、包裝、裝潢;企業(yè)名稱或姓名。除此之外并沒有概括性規(guī)定以涵蓋其他商業(yè)標識的條款。再如舊《反不正當競爭法》對“知名商品”沒有作出定義,導致國家工商總局在1995年做出的對“知名商品”的簡單界定惹來例如缺乏可操作性的重重批判,同時引發(fā)四川、廣東等省實施條例的出臺。為此,新《反不正當競爭法》作出了充分的回應,在第6條中解決了概括性規(guī)定以及知名商品認定等多個問題。

對于概念問題,新《反不正當競爭法》顯然吸收許多學者理論,在相關條款上堅持了“列舉+一般條款”的模式;更為重要的是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基于社會問題的解決、社會矛盾的緩解,從概念上進行更新具有重大意義。

三、責任問題

(一)以民事責任為主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采用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刑事責任三大責任共同追究或者救濟的方式,但是現(xiàn)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在于在三種責任中,受損害方應當以何種責任為主而現(xiàn)實中又不得不傾向于哪種責任救濟。

在舊《反不正當競爭法》出臺以前,不正當競爭行為就是被認定為民法原理中的侵權行為;而且現(xiàn)今各國,大部分采用了以民事責任形式為主的方式;從立法目的來看,《反不正當競爭法》注重維護微觀的競爭秩序,追求局部和個案的公正,保障具體交易場合特定當事人之間的利益平衡,保護受害的競爭者的利益;另外,現(xiàn)實中,舊《反不正當競爭法》并未對所有不正當競爭行為都規(guī)定行政責任,該法規(guī)定的行政強制措施及調查取證手段非常軟弱,而且行政執(zhí)法機關未必能公正高效執(zhí)法,事實上“打假”部門經(jīng)?!凹俅颉?,因此鑒于行政手段自身的不足,應當強化不正當競爭行為的民事責任,激發(fā)受損競爭者積極通過民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維護市場競爭秩序。因此,反不正當競爭法主要采取事后調整的方式,理應以民事救濟手段為主,以行政和刑事制裁手段為輔。

(二)民事救濟的反思

但是在舊《反不正當競爭法》適用過程中,利用民事救濟困難重重。

首先是前文已述關于求償主體的范圍問題——即將求償主體僅限于經(jīng)營者,將導致消費者無法針對不正當競爭行為請求賠償。

其次是民事賠償力度不夠。許多國家吸取美國反壟斷法經(jīng)驗,規(guī)定侵害人一律承擔三倍于受害人損失的賠償額,取得較好的收益。此外賠償額的不足也不利于受害人主動進行民事訴訟,可能導致行政責任優(yōu)先被考慮,這將不利于提高救濟或者追究責任的效率。

最后,關于民事責任形式,現(xiàn)行規(guī)定只有損害賠償一種形式,例如請求停止違法行為等基本形式都沒有,實在不利于民事責任追究的進行。

于是,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舊《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第20條進行大幅度修改,即現(xiàn)第17條。

首先是擴大了損害賠償請求權的主體范圍,即將原來的“受侵害”刪去,賦予直接受害人、同類競爭者等以起訴權。

其次是豐富了民事責任形式,對于原來將民事責任形式僅限定在損害賠償?shù)臈l款進行重新表述,以概括性表述將民事責任形式擴大到停止違法行為等上。

四、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解決《反不正當競爭法》與《反壟斷法》的競合問題,新《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本身的范圍與行為主體的范圍進行了修改,在競爭法立法模式上,竭力達成理論自圓,就我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構建而言,具有重要作用;為了解決適用難的問題,“經(jīng)營者”、“不正當競爭行為”等一般性概念得到了重塑,亦增加了概括性概念,大大有利于社會糾紛的解決;此外,新《反不正當競爭法》更加重視民事救濟條款的適用,體現(xiàn)出新時代國家關注市場競爭秩序的維護與國民基本生活之間的張力。

參考文獻:

[1]王仁富.中國競爭法律體系及其協(xié)調性研究. 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2.

[2]李彬.競爭法的基本范疇研究. 北京:知識產(chǎn)權出版社.2016.

[3]鄭友德、伍春艷.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修訂十問.法學.2009(1).

[4]徐士英.新編競爭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吳峻.反不正當競爭法一般條款的司法適用模式.法學研究.2016,38(2).

[6]王太平.我國知名商品特有名稱法律保護制度之完善——基于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條第2項的分析.法商研究.2015,32(6).

[7]鄭友德、劉平.試論假冒與不正當競爭.法學評論.1998(1).

[8]吳鳳蘭.修改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之探研.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6).

猜你喜歡
反不正當競爭法缺陷合理性
新形勢下新聞采訪行為的合理性探討
新聞傳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34
域外證據(jù)領事認證的合理性質疑
至善主義、合理性與尊重
醫(yī)院會計制度的缺陷及其改進措施探討
中國市場(2016年36期)2016-10-19 04:28:06
新聞聚合APP著作權侵權的行為規(guī)制
今傳媒(2016年5期)2016-06-01 23:53:50
《反不正當競爭法》草案的四大亮點
論商業(yè)賄賂的反不正當競爭法規(guī)制
《反不正當競爭法》修法爭議
財經(jīng)(2016年10期)2016-04-07 17:10:18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討
印度電商為兩大“缺陷”苦惱
古交市| 通许县| 龙岩市| 抚顺县| 紫金县| 罗甸县| 汽车| 辽阳县| 疏勒县| 舒兰市| 汉沽区| 汉川市| 府谷县| 巴彦淖尔市| 赫章县| 沈阳市| 福建省| 唐河县| 陆河县| 五家渠市| 芜湖县| 方正县| 辽宁省| 厦门市| 普洱| 乳源| 盐池县| 元阳县| 大姚县| 太康县| 玉环县| 芒康县| 车致| 遂宁市| 福州市| 岳阳市| 会泽县| 梅河口市| 桐柏县| 玉林市| 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