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放在今天,李芳芳多年前寫的劇本《十七歲不哭》,仍是一部優(yōu)秀之作。她對青春的理解,遠在大部分國產青春片導演之上,所以她5年前執(zhí)導的《無問西東》,放在今天看也一如既往地對味,盡管這還是一部清華百年校慶的命題作文。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北砻嫔?,影片用打亂的敘事、交錯的時空,呈現(xiàn)四位清華學子的故事,實際上也是從小切口進入中國近百年的歷史。如此宏大的歷史格局,做得不好分分鐘就要翻車,但影片基本做到了盡可能還原那個時代,真實而自然。1920年代建校不久的清華,能考上的都是人中龍鳳,老師開明,學生勤奮;1930年代抗戰(zhàn)時期的西南聯(lián)大,敵機在頭頂轟隆隆飛過,老師學生們在山溝溝里繼續(xù)上課;1960年代,人性的美好、殘酷與復雜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一道難題;進入現(xiàn)代時期,職場人在爾虞我詐的水泥森林中活得身心疲憊。影片中每個時代的基調是可信的,每個人物或主動或被動做出的選擇,也是經得起推敲的,從這個角度說,這道命題作文已經超過了及格線。
《無問西東》當然不僅僅是及格,放在國產青春片中,它可以稱得上優(yōu)秀,因為它會讓不同年代的人產生共鳴。片里的主角都非完人,他們在人生關頭面臨的選擇,仍然是今天很多年輕人的困惑。比如學業(yè),吳嶺瀾念大學時對前路感到迷茫,而一位好老師或一場好講座能讓人醍醐灌頂。比如事業(yè),陳鵬在遠大前程和心儀的女生之間,自愿為愛而犧牲所冒的風險一點都不小。比如親情,在最緊要的關頭,沈光耀究竟要將親人還是國家放在第一位?無論是陳鵬還是張果果,吳嶺瀾還是沈光耀,王敏佳還是班主任師母,他們所呈現(xiàn)的人生境遇,總有一兩個片段會深深戳進你的內心,讓人動容。
《無問西東》所呈現(xiàn)的青春,是真正屬于或應當屬于年輕人的芳華。真正的青春是歌頌愛和勇氣,歌頌對自由和知識的渴望,歌頌對自我和真實的探尋。這是一部拍得相當理想主義的片子,在今天的年輕人看來,他們的臺詞似乎過于文縐縐,他們的選擇似乎太意氣用事,可放在當年的語境下,那些“不切實際”恰恰就是曾經的現(xiàn)實。也正因為《無問西東》拍出了青春的理想主義,才讓它具備了動人的力量,因為青春最寶貴的,正是理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