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沖
我國原創(chuàng)科學童話在經(jīng)歷了20世紀80年代的大繁榮后,出人意料地出現(xiàn)了一段調整期。進入21世紀以后,為了鼓勵各種形式的科普創(chuàng)作,2006年,國務院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06—2020年)》中,確立了“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營造有利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社會環(huán)境”的重要政策和措施,提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以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鼓勵著名科學家及其他專家學者參與科普創(chuàng)作。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選題規(guī)劃,扶持原創(chuàng)性科普作品” 。
正是在這些政策和措施的感召下,科學童話的創(chuàng)作又迎來了新一輪的繁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學童話的興起就是一個明顯的標志。
為了推動科普創(chuàng)作的繁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新聞出版廣電局、科協(xié)聯(lián)合組織開展了“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評選”活動。這一激勵措施,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了一大批優(yōu)秀的科普作家和作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更是異軍突起,一些早已在文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作者,一進入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領域,就如魚得水,嶄露頭角。李丹莉、周俊儒、王功恪、易小婭、馬合穆提·穆罕默德、阿迪力、郭倩倩……紛紛參于科學童話的創(chuàng)作,連連獲獎。被譽為“新疆第一位主攻科學童話的作家”的李丹莉,在連續(xù)四屆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優(yōu)秀科普作品獎后,她的《智慧花園——科學童話系列》又獲得了“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優(yōu)秀科普作品銀獎”。
縱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科學童話作品,人們不難看出有著許多明顯的特色和難得的創(chuàng)新。
一
中國“少兒科普編創(chuàng)的領軍人物”王國忠曾經(jīng)說過:“科學童話的題材是多種多樣的,可以寫動植物的生活,可以寫自然現(xiàn)象,可以寫機器,可以寫礦物,可以寫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也可寫天文、地理的奇跡和發(fā)現(xiàn),可以寫現(xiàn)在,也可以寫未來。”可見科學童話的選材十分廣泛。然而,對于每一位科學童話作家來說,他們選取的題材又需要各有特色。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有著豐富的科普資源,選擇其中最有科學價值的動植物和地礦資源作為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的題材,是少年兒童最感興趣也最容易理解的。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科學文藝領域,李丹莉是一位“拓荒者”。翻開李丹莉創(chuàng)作的科學童話,一個耀眼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馬上就會呈現(xiàn)在你的眼前。在她的作品里,無論是空中飛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無論是盛開的鮮花,參天的大樹,或者一塊普通的石頭,一滴水,一粒沙子,一朵云霞,一縷陽光,都有著新疆獨有的特色。
動物類的大紅魚、雪豹、馬鹿、野驢、貂熊、北山羊、鵝喉羚等;植物類的駱駝刺、木楊樹、羅布麻、雪蓮花、苦豆子、沙冬青、阿魏菇等;礦產(chǎn)類的和田玉、浮石、醬斑瑪瑙、石棉、蛇紋巖等,包括雪山、草地、溪流、湖泊、隕石,這些在新疆人看來也許是習以為常的自然資源,其實都各有其深刻的科學內涵,值得人們去認識和研究。
李丹莉一一把它們挖掘出來,成為自己精心描寫的童話對象?!洞蠹t魚的心聲》(圖1)、《我是勇敢的野駱駝》《美麗的相遇》《小小駱駝刺》《孤獨的沙冬青》《小石頭的夢》等一篇篇生動有趣的科學童話,讓孩子們在美好的文字間,既增長了知識,又開拓了思維,更激發(fā)了對自己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
圖1 《大紅魚的心聲》(2015年,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挖掘身邊的科普資源需要有一雙敏銳的眼睛,它要比放大鏡強,比顯微鏡亮,比X光更有穿透力,才能發(fā)現(xiàn)奇妙無窮的科普題材。身邊的科普資源,對成人來說可能是司空見慣,對兒童來說卻新奇有趣;在此地可能是不足為怪,在彼地卻會是難得一見;在如今可能是習以為常,在往昔可能是不可想象。如果我們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內涵和奧秘,就會成為有用的科普素材,構思出優(yōu)美的科學童話來。
駱駝刺是戈壁灘上的常見植物,不像蒲公英那樣會讓種子飛上空中,也不像風滾草那樣隨風周游四方,它只能忍受烈日的灼烤、旱風的戲謔、黃沙的削割,但它把自己的根須深深地扎到地下,頑強地生長著,把自己的綠葉獻給辛勞的駱駝,這就是李丹莉《小小駱駝刺》中的童話故事。雞喜歡吃蝗蟲,經(jīng)過訓練能成為一群專吃蝗蟲的“捕蝗雞”,這是周俊儒科學童話《大紅袍》中講的知識。
這些看似信手拈來的科普題材,其實包含著作家長期觀察和了解自然和生活得到的感悟。據(jù)李丹莉介紹,她創(chuàng)作科學童話《回家》就經(jīng)歷了一個深入學習的過程。在一個深冬的夜晚,她看到窗外的雪花無聲地飄落,紛紛揚揚漫天飛舞,結滿冰凌花的樹枝美麗優(yōu)雅地伸向夜空,伸向暗紅色的無極,一個美麗而又神秘的童話意境在她的腦海里呈現(xiàn)出來。于是,她就準備構思一個發(fā)生在雪山上的童話故事——《回家》。這是一個關于新疆瀕危動物雪豹的悲傷凄美的科學童話。為了寫好這部童話,她用了一年的時間了解雪豹的特征、習性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等方面的科學知識。正是在這種深入認識的基礎上,她才能寫出那兩只堅強、善良、可愛的雪豹——托木爾與拉雅,才能把那些瀕危滅絕的野生動植物寫得楚楚動人。
二
科學童話不是科學知識的圖解,不能簡單地把科學內容填進童話的格式中。和文學童話一樣,它也要張開幻想的翅膀,把兒童引入奇妙的童話世界。
科學童話是幻想的藝術,它在各種體裁中應是最美麗的一種樣式??茖W童話憑借著幻想的翅膀飛翔。兒童善于幻想,在他們的眼里,任何有趣的東西——無論是一座山、一塊冰,一陣風,還是雪豹、鮭魚、雪蓮、云杉……似乎都和人類一樣,不僅有生命,而且有意識。因此,一篇好的童話,就應該是一首幻想的樂章。
童話的幻想首先表現(xiàn)在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設置上。一般來說有3種不同的童話世界:一是人的世界(常人體);一是物的世界(擬人體);一是神的世界(超人體),這3種故事環(huán)境都可以形成不同的童話。然而,新疆的科學童話更多的是這3種世界的融合,人、物、神生活在同一世界里,他們可以直接對話,在同一矛盾沖突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這種表現(xiàn)比之純粹的人的世界、物的世界、神的世界的設置,無疑增加了真實感,它更容易引導孩子們走到那個似真非真的童話世界中去。周俊儒的科學童話《山鬼》就是最好的說明。
《山鬼》通過動物赤豹的眼睛,觀察和敘述了人類破壞自然環(huán)境和貪得無厭的骯臟心理。人類一向自詡是萬物之靈,是唯一擁有思想和智慧的動物??稍趧游锏难壑校祟惒贿^是一種不可理喻的兩足直立動物,比任何猛獸都殘忍貪婪。他們毫無休止地砍伐森林、捕殺動物;為了賺錢,變著法子,折磨動物,破壞環(huán)境;自以為是改變環(huán)境,享受生活,其實是自欺欺人,毒害自己。正是人類這些無節(jié)制的活動,導致了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原本“一座綠色的山”竟然“落到一片荒涼貧瘠的黃土地上,成了一座孤山”。自然界失去了它的和諧與美麗。就像赤豹看到的那樣,沙漠化一天天擴大,一點點吞噬著人類居住的綠洲,人跡所到之處,已經(jīng)沒有了動物自由生存的樂園。作品在敘事上打通了過去、現(xiàn)在、未來的時間界限,角色上人、神和動植物同存共舞,把擬人體、超人體人物形象直接置于現(xiàn)實生活之中,使故事更加生動、更加深入人心。
李丹莉的《阿魏的QQ好友》,在幻想上更為大膽。她給植物設置了一個學校,把植物同學們分成各種特色班,比如“荒漠植物班”“亞熱帶植物班”“高山植物班”等。植物成了學生,自然就有校園生活,于是,又把現(xiàn)實世界于2005年才開發(fā)出來的一個網(wǎng)絡空間搬到了童話世界中。主人公阿魏建立了一個QQ群,和同學們群聊起來。一個昵稱“隱形的翅膀”的同學幫阿魏明白了許多事理,學習不斷進步,由體育委員變成班上的學習委員。而這位“隱形的翅膀”正是原來的學習委員,后來隨父母出國的阿魏菇。這種新穎別致的構思,既增加了現(xiàn)代元素,又突破了原有創(chuàng)作上的一些框框,不能不說是一種新的嘗試。
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一直以來都特別強調“物性”原則,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科學邏輯,才稱得上是科學童話。其實,科學童話是童話,它應該遵循的是幻想邏輯。它的邏輯起點可以是所要宣傳的科學知識本身,也可以不是。藝術真實不等于科學真實。幻想邏輯是藝術世界的邏輯,它不需要在任何時候都遵循科學的邏輯,否則就不要寫什么童話了。一些人定義的“物性”原則,只是把物的主要特征單一化、固定化,以此來擬人,以此來“尊重科學”,這就極大地限制了人們的想象空間,極大地限制了人們對科學童話形象和科學童話世界的創(chuàng)造,把一些作者的手腳捆綁起來了。李丹莉的創(chuàng)作實踐無疑是一次突破,一種創(chuàng)新,一個啟發(fā)。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的實在因素?!毕胂笫腔罨说闹R,知識與想象并重,就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習知識的原動力。
我們要鼓勵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我國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總的傾向還是幻想不足的前提下,更應該鼓勵幻想、幻想、再幻想。在藝術不失真的前提下,幻想得越大膽越有趣越好。
三
我們也有這樣一些科學童話:它們在用鳥言獸語講述著一個個故事,這些故事都包含一定的科學知識,語言流暢活潑,小讀者也可以接受。但是,它們不能算是優(yōu)秀的科學童話,原因在于作品的主人公,不是用行動、矛盾、沖突,也就是情節(jié)來傳播科學,而是像教科書那樣介紹知識。這就大大影響了科學童話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這些作品里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知識硬塊”。所謂“知識硬塊”,是生長在科學童話作品中的一種知識“毒瘤”,是一種與童話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和形象塑造很不協(xié)調的“寄生物”。它使小讀者們望而生畏,不敢正視;即使勉強讀下去,也覺得枯燥無味,難以理解;有時甚至如墜云里霧中,不知學到了什么。
是的,科學童話的主要任務是宣傳科學知識、科學思維和科學精神。但是,科學童話里的主人公,不管是活蹦亂跳的鳥獸蟲魚,還是無生命的石頭、云彩、星星,甚至是一種科學概念,都要服從文學創(chuàng)作的要求。
正如恩格斯所說,“傾向應當從場面和情節(jié)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而無須特別把它指點出來”,“作者不必把他所描寫的社會沖突的歷史的未來的解決辦法硬塞給讀者”。革命導師的這段話,對科學童話的創(chuàng)作同樣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科學童話應該通過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把科學知識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小讀者,而不是通過某種“人物”的嘴來發(fā)表科學演講。所以,我們要求應把科學元素溶化于童話之中,成為一種“溶液”,既不是“乳濁液”,也不是“泥漿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科學童話作家用他們自己的作品做了很好的示范。
《小博士漫游生命科學王國》(王功恪、易小婭)是一部以揭示人類生命演化歷史和未來發(fā)展為題材的科幻童話。全書放眼生命科學,以游記的形式把一系列現(xiàn)代科技知識串聯(lián)起來,參觀生命長廊博物館,走進基因工程產(chǎn)業(yè)園,暢游基因美食一條街、生物導彈制造基地、新世紀人體器官制造廠、電子生化人中心……直至穿越時空,到太空人造生物圈去歷險。這一連串親歷親為的童話故事把DNA的身世與未來、細胞的奧秘與“變臉”、人工種植血液的不可想象、人腦工程的高深莫測、基因工程的神奇與魔力、生物導彈的無堅不摧、蛋白質芯片的異想天開等,全都展示了出來。
主人公小博士在隨身攜帶的日記本上曾寫下這樣一段話:“這真是一場讓人回味無窮的旅行,有超越生命極限的種種藍圖,還有變廢為寶的精彩演出,交流與循環(huán)從來都是相依相偎,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墒俏胰耘f想念我那藍色的小星球。我渴望雙腳踩在地球上。突然之間,我發(fā)現(xiàn)自己如此深愛這片熱土,雖然未來,地球可能不是唯一一個適合人類生活的星球,甚至,只是一個巨大而熟悉的物種儲備站,但是我愛這顆藍色的星球!”知識與情節(jié)、科學與情感水乳交融,這樣的科幻童話當然能吸引小讀者了。
科學童話中的細節(jié)描寫,實際上既是對故事的描寫,也是對“知識”的描寫。要注意的是,不可只滿足于寫出“知識”,在通過細節(jié)寫出知識的同時,必須做到合情合理,順乎自然。將故事同知識融為一體,就可以避免出現(xiàn)作者直接出面講知識的那種“知識硬塊”。
《我是勇敢的野駱駝》是寫一頭野駱駝和狼較量的故事。其中有個細節(jié)這樣寫道:
“后面的狼緊追不舍,我跑進了鹽翹地。這鹽翹地可不是鬧著玩的,一般動物根本不敢進入。鹽翹如堅韌的刀刃,進入的動物們隨時有劃傷的危險。
我其實也不敢輕易來這里,但是生死抉擇之際只好冒這個險,好在我堅厚的蹄踩還可以忍受鹽翹。身后的狼果然沒跑多久就齜牙咧嘴,腳上劃著大口子,血也流了出來。
狼被我遠遠甩在身后,我也不再在鹽翹地久留,跑出鹽翹地,來到一洼水前,美美地飲水解渴?!?/p>
就這一個細節(jié)把野駱駝的智慧寫了出來,而且介紹了野駱駝和狼在生理上的區(qū)別以及有關鹽翹地的知識。
四
“最好的故事是人物和層層推進的懸念沖突的有機結合”(美國諾亞·盧克曼語)。科學童話作為一種特定的文藝形式,出現(xiàn)擬人化的童話角色,他們就被賦予了人的性格。因此,將科學童話中的主人公塑造成什么樣的心理素質,能不能將培養(yǎng)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科學精神和科學品格等融進科學童話的人物身上,使之對讀者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也是值得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中加以重視的問題。
科學童話《大紅袍》(周俊儒)是寫一群捕蝗雞和蝗蟲斗爭的故事。老公雞大紅袍和小公雞小金星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文章一開頭這樣寫道:
“‘大紅袍’是一只老公雞的綽號。大紅袍年輕時,紅冠星眼,鐵爪鷹翅,高高翹起的尾羽絢麗多彩。現(xiàn)在的大紅袍老了!它步履蹣跚,粗壯的老爪上布滿了累累傷痕,一只爪子上還凍掉了一個后趾,結成了一個疙瘩。它的雙翅已經(jīng)沒有了一振生風的力量,翅膀下垂,有點收不攏。它的脖子總伸不直,脖子上的毛脫落了不少,倒有點像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里的鴕鳥。它的眼睛也少了明亮的光彩,代之以渾濁朦朧。它的雞冠歪向一邊,帶著歲月染成的紫紅色……”
“大紅袍”的這一亮相,一個活脫脫的老公雞的形象就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就是這樣一只老公雞成了“將軍”,被人類派來管理一群年輕的捕蝗雞。于是,隊伍中有只叫“小金星”的小公雞不滿了:“什么將軍?它老得連路都快走不動了,人為什么還用它?我們年輕有為,人們?yōu)槭裁床挥梦覀??有什么事情它能做到而我們做不到嗎?”小金星的個性凸顯出來,矛盾沖突隨之而來。
然而,大紅袍畢竟久經(jīng)沙場。他知道捕蝗雞“是為捕捉蝗蟲而生”的,這種命運會給他們的“生命帶來別的雞沒有的歡樂,也將帶來別的雞沒有的生存的艱難”。因此,他必須在訓練中處處嚴格要求年輕的捕蝗雞,“一遍遍地吹著破口哨,讓雞們集中散開、散開集中。散開時,讓雞們只管跑,跑多遠都行,一吹口哨,必須立刻從遠處往回跑,搶時間,不按時趕回來的罰站”。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老“將軍”也能與時俱進,聽取小金星的建議,把自己吹哨指揮改成由小金星吹號指揮。為了消滅鋪天蓋地而來的蝗蟲,大紅袍有理有節(jié)地指揮捕蝗雞出擊?!皣W──”成千上萬只訓練有素的捕蝗雞拉成長長的戰(zhàn)線,向蝗蟲發(fā)起進攻,有如從天而降的神兵。呀,雞吃蝗蟲,那真是“啞巴見他媽──沒說的”。雞的眼睛是那么尖,無論蝗蟲怎樣在草中躲藏也逃不出雞的視線;雞的奔跑速度是那么快,蝗蟲們拼命地連蹦帶跳,可剛剛落地還未再跳起,就被雞趕上一口啄??;即使蝗蟲在空中飛行,雞也會拍打翅膀,騰空一躍,準確地把蝗蟲捉住。就在大家齊心協(xié)力捕捉蝗蟲時,大紅袍并沒有閑著,他跟蹤詭計多端、狡猾透頂?shù)哪富认x大叉腳,經(jīng)過一場馬拉松式的較量,終于殺死了大叉腳。雖然最終他還是因為年老離開了捕蝗雞們,但他卻培養(yǎng)了一位年輕氣盛、富有經(jīng)驗的雞群首領——小金星。
讀了這篇科學童話,人們不僅明白了為什么要用雞來捕殺蝗蟲的科學道理,而且懂得了要完成一項任務需要怎樣的志向、紀律、精神和智慧,有了學習的榜樣,這就大大增強了科學童話的吸引力和藝術感染力。
周俊儒是專注創(chuàng)作生態(tài)科學童話的,先后著有童話集《三個狐仙》《山鬼》《女神》《最后一只小鳥》(圖2)等童話專集。在他撰寫的幾十個自然生靈遭受人類殘害的故事中,他著力塑造了一系列飽含生態(tài)意識、生態(tài)理念的人物(或動物)形象,使兒童從中了解到保護環(huán)境、保衛(wèi)家園是何等的重要。
圖2 《最后一只小鳥》(2006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著力塑造科學童話中的人物形象是多年來評論界一直倡導的重要觀點。孩子閱讀科學童話,當然是期待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情緒和知識享受,但閱讀以后能讓孩子牢牢記住的往往還是童話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我們能把科學知識、科學思想、科學精神揉進童話人物的外形、行動和心理活動之中,那傳播科學的效益將更加顯著,時效也將更加長久。
讀了《北極狼哈利》(郭倩倩),你會為麝牛的善良和北極狼的感恩所打動;讀了《小草籽》(周俊儒),你一定也會為小草籽尋找“一點點土,一點點水”的堅強信念而默默祈禱;讀了《想飛的云杉》(李丹莉),你不僅會為它變成風箏上天而欣喜,也會為它不懂得是“靠大家的幫助才飛向天空的”而惋惜……作者筆下的樹木花草、蟲魚鳥獸、山川沙石不僅有生命而且有感情,就像人類一樣的生活、游戲、飲食、戀愛。為了生存和繁衍子孫后代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激烈的拼搏。正是新疆的科學童話作家塑造了一個個生動而形象的童話人物,才使我們對那里的科學資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新疆科學童話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邁出了可喜的一步,新疆的科學童話作家已經(jīng)成為全國科學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支生力軍。我們期待這里能涌現(xiàn)出更多優(yōu)秀的科學童話作品,為我國科學童話的繁榮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