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
摘? ? 要: 給事中作為加官自秦代開始出現(xiàn),魏晉逐漸穩(wěn)定成為官稱,而至隋才真正定義、明晰職能。給事中不僅貫穿于秦至清的幾千年的官職體系中,更由于其作為皇帝的隨侍秘書而備受重視。進一步梳理給事中的官職流變有利于加強對其職能變化的理解,強化對古代官僚體系的認識。
關鍵詞: 給事中? ? 職能? ? 官僚
根據(jù)文獻所載,給事中一詞從秦代開始出現(xiàn),“給事中三字,原意為服務于內廷,在漢代并非正式官稱,常為大夫、議郎的加官,凡加給事中者俱可在皇帝左右顧問應對?!盵1]其職位歸屬、具體職掌都尚不明確,“無員”表明其并不在正式的官職編制之中。至魏晉時期,給事中“或為加官,或為正員”,才逐漸穩(wěn)定成為一種官職?!短屏洹ぞ戆恕らT下省》對給事中的歷史淵源及定義進行了較為明晰的梳理,可知至隋朝,給事中的職能范圍和隸屬部門才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
在歷史的長河中,給事中無論是作為加官常侍皇帝身側,或是成為正式官職執(zhí)掌庶務,給事中都扮演了皇帝的高級顧問秘書,與皇帝親密非常。目前學界對于給事中的探討大多集中于唐明清三代的斷代議論,缺失整體的、歷史的梳理。本文試從給事中的歷史資料梳理出發(fā),對給事中的職能流變及變化背后蘊含的政治文化原因進行探討。
給事中一職由來已久,在歷史文獻中分布較廣,但缺少大框架的文獻整理。歷史資料的整理作為研究的第一步至關重要,筆者結合各歷史文獻、以時間為脈絡,對給事中的歷史資料進行了歸納和整理,望有助于之后的探討和研究。
根據(jù)以上對于給事中的歷史資料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出自秦至清的兩千多年的統(tǒng)治中,給事中一職發(fā)生了諸多變化。以下僅就給事中的職能、歸屬、地位變化等試分析之。
一、職能范圍不斷擴大、至盛極而衰
給事中自秦漢以來,作為皇帝身邊的隨侍人員,常顧問應答,是為皇帝的高級顧問秘書。但由于其官無定員,因此職能明顯受限。魏晉之后,漸掌獻納得失,省諸聞奏之責。至隋朝,給事中一職才得以明確定義,置于門下省之中,品階職能等皆有具體規(guī)定。隋煬帝時,給事中開始執(zhí)掌省讀奏案之職,后職能進一步擴大至封駁奏抄、駁正違失、分判省事、考核授職、??蔽臅?、審理冤獄等。宋代,給事中執(zhí)掌分工細化,先以“掌讀中外出納及判后省之事”為職,后分五案治事,在封駁奏抄、駁正違失的基礎上,增加了文書收發(fā)和記錄起居注等工作。明代時出現(xiàn)六科給事中,執(zhí)掌侍從規(guī)諫,封駁科參、補闕拾遺,稽察六部百司之事,向皇帝進諫朝政和品德缺失。給事中作為言官,對“主德闕失、朝政失得”皆可建言,具有監(jiān)督職能,“故給事中之品卑而權特重”[2]。至此,給事中的職能范圍不斷擴大、不斷細化,但從明末至清,給事中的執(zhí)掌權力急劇日下。清代設內閣“鈞國政、贊詔命、厘憲典、議大禮,大政裁酌可否入告”[3],“雍正年間,既行科道合一,又設軍機處,并立密折制度,在皇帝和大臣之間架設了一條繞開正常公文傳遞渠道、他人不得參預的雙向聯(lián)系線索,給事中的‘駁正之權幾乎喪失殆盡”[4]。清代給事中的封駁、監(jiān)察之權被內閣、軍機處等取而代之,職能權力名存實亡。
二、組成人員及機構歸屬不斷變化
給事中于秦初設時,作為加官無定員。魏晉時,“或為加官,或為正員”,其組成人員和人數(shù)依舊沒有規(guī)定。魏晉至隋初,給事中的人員數(shù)量逐漸開始定量,其職責和歸屬也日益明確,大多歸屬于集書省下。隋唐起給事中的人員定額、機構歸屬和職責第一次有了明確的規(guī)定,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給事中都隸屬門下省。至宋神宗時,“設置門下后省,以給事中為長官”,此時給事中還統(tǒng)管封駁司、通進司和進奏院。明代,給事中獨立于門下省之外,“吏、戶、禮、兵、刑、工六科,各置都給事中一人”,給事中的人數(shù)較前有了很大的削減、其機構歸屬也有了顯著變化。清代作為給事中一職的衰亡時期,人員并無定額,從“六科自為一署”到“以六科隸屬都察院”,給事中逐漸被其他機構吞并、名存實亡。
三、給事中的地位由高而低
秦漢開始,給事中由于其隨侍皇帝、隨時提供顧問的特殊性,容易受到皇帝青睞。給事中一職可以作為升官的跳板之一,也可彰顯皇帝對官員的器重之意。例如西漢時“三公、列將軍、九卿”皆可授予給事中一職,地位顯赫。隋唐時,給事中從第五品,但由于其職掌省讀奏案、封駁奏抄、駁正違失、分判省事、考核授職、??蔽臅?、審理冤獄等職,給事中的實權地位進一步擴大。此后,給事中的品階并無提高,甚至于明代的六科給事中不過官至七品,但給事中實際執(zhí)掌的權力和地位遠比品階更重要?!叭f歷之時,九重淵默,泰昌以后國論紛紜,而維持禁止往往賴抄參之力,今人所不知矣?!薄傲恐贌o敢抗科參而自行者”,給事中的權力可見一斑。至清代,“康熙年間,定滿、漢給事中皆為七品,雍正年間為方便臺省合一而內升外轉,定為正五品,光緒年間為官制改革而升為正四品”,給事中的品階雖有所提升,但其地位卻急劇日下,人員縮減、機構并吞直至取消官職。
從歷史文獻中,我們得出了以上關于給事中的職能、歸屬、地位變化特點。從中可見,自秦至清,給事中的官職變化呈動態(tài)性變化,其職能和地位都有起有伏,這背后所蘊含的政治文化原因值得我們思考。
一方面,給事中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尊榮、任其衰敗。從前文的分析中,可見給事中長久都扮演皇帝的隨侍秘書,這種與皇帝親密的關系、方便的溝通使其地位不斷膨脹。由于深得皇帝信任,給事中的執(zhí)掌范圍不斷擴大,逐漸涉及文書簽發(fā)、官員考核、案件審理等各方面,因此其職雖小但權力巨大。給事中身份的特殊性,使其擔任了朝廷監(jiān)察之重任,這也將給事中推上了更高的地位和尊榮。如果說與皇帝的親近關系帶給了給事中無上的榮耀,那么清代的官僚系統(tǒng)改革則使給事中與皇帝漸行漸遠。軍機處和內閣成為皇帝的左膀右臂,完全使給事中失去了作用。失去了與皇帝直接溝通的途徑,給事中的地位勢必江河日下。清以前,給事中對于皇帝德行以及朝政得失皆有建言之權,但雍正之后這種監(jiān)察權基本被廢,“內閣及六部對于六科給事中之原有職掌,亦不重視,聊予應付,是六科之作用,已漸就廢弛矣”[5]。失去了監(jiān)察權和封駁權的給事中,權力已被架空,加之給事中被合并至都察院,最后終于走上了衰敗取消的道路。
另一方面,君主專制的不斷加強也昭示了給事中衰敗之必然。秦漢至明清兩年多年的統(tǒng)治,就是君主不斷制衡臣下權力、加強君主專制的過程。明清以前,給事中長期隸屬門下省,逐漸從一個皇帝侍從轉變?yōu)閾碛蟹怦g權、監(jiān)察權的政務處理機構。這期間給事中權力的擴大,不僅因為皇帝的信任,更是由于完善中書門下制度、牽制宰相權力。明初,六科給事中具有建言權,但其權力較之唐宋已大大削弱。作為君主專制不斷固化的明代,皇權不斷強化、臣下權力不斷受到限制,擁有“科參”之權的六科給事中勢必受到皇權的打壓?!懊鞔怨?、察官職司不專,給事中與御史均身兼二任,這不僅使言無專職,亦且使察無專責?!盵6]這種局面到了皇權至高無上的清代得到了徹底的爆發(fā)。君權與臣權失去了相互制約的平衡局面,臣下之言論完全受制于皇帝?;蕶嗟膶V剖沟媒o事中的監(jiān)察權、封駁權和建言權徹底架空,完全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中國的封建官僚體系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大課題,給事中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其存在之久、變化之頻繁使得其耐人思考。加強對這種特殊官職的探討,或許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們對于古代政治文化的理解。
參考文獻:
[1][6]張增香.明代六科給事中淺議[J].東疆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4).
[2]顧炎武.日知錄[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8.
[3]趙爾巽.清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76.
[4]王為東.清代六科給事中制度之式微[J].南都學壇人文社會科學學報,2004(6).
[5]陶百川,陳少廷.中外監(jiān)察制度之比較[M].北京:中華文物供應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