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晉麗
以隴東片冬小麥區(qū)域試驗中的5個小麥品種為試驗材料,對小麥頂三葉與其它性狀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選育旗葉葉面積較大,倒二葉、倒三葉面積適中且旗葉長小于倒二、倒三葉的塔型結構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和籽粒產量。
葉片是制造光合產物的主要器官,小麥產量的90%~95%來自葉片的光合作用。因此,延長上部葉片和穗部的功能期,防止早衰,是增強光合效能的關鍵措施,為此,本試驗對小麥葉片性狀與其它主要農藝性狀的關系進行研究,選育合理株型,為選育高產、穩(wěn)產、抗病為的小麥新品種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選用省區(qū)試隴東片中的5個冬小麥品種:隴原04341、普冰9946、隴育9945 、靈選4號、西平1號為研究材料。
1.2 方法
1.2.1 試驗時間、地點
試驗于2011年9月~2012年6月,在隴東學院教學試驗田省試區(qū)進行。
1.2.2 試驗設計與管理
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三次重復,行長7m,10行區(qū),行距20cm,小區(qū)面積12.6㎡,基本苗450萬/公頃。田間管理同大田生產,每品種隨機選取,每重復各取10株共30株。
1.2.3 試驗測定項目
在成株期(2012年6月20日)測定旗葉長、旗葉寬、倒二葉長、倒二葉寬、倒三葉長、倒三葉寬。成熟期收獲后(2012年7月8日)考察株高、穗長、小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單產等性狀。
2 結果與分析
2.1 旗葉面積與其它主要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旗葉面積與穗粒數呈極顯著正相關,與千粒重、穗長、夾角、株高、千粒重、產量呈弱正相關.說明隨著旗葉面積的增大穗粒數顯著增多,夾角、株高、穗長、千粒重、產量有增高的趨勢。因此,在性狀選擇時,應注意對旗葉面積作重點考量,同時必須兼顧對夾角、株高的選擇,才能達到豐產的效果。
2.2 旗葉長度、寬度與其它主要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旗葉長與株高、穗長呈極顯著正相關; 與穗粒數呈顯著正相關;與千粒重、產量呈弱正相關;與小穗數呈極顯著負相關。旗葉過長,會造成下部葉片遮陰,減少光合作用的面積。旗葉寬與穗粒數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株高、千粒重、 穗長、小穗數、夾角呈弱正相關。說明隨著旗葉寬度的增加,穗粒數明顯增多,株高、千粒重、穗長、小穗數、夾角均有增大的趨勢。
2.3 倒二葉性狀與其它主要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倒二葉長和倒二葉面積與株高呈極顯著正相關,倒二葉寬與株高呈弱正相關,倒二葉的生長主要為拔節(jié)孕穗、穗下節(jié)間的伸長制造養(yǎng)料,所以倒二葉越長,植株越高。倒二葉面積與穗粒數呈顯著正相關,有利于形成大穗。
2.4 倒三葉性狀與其它主要性狀的相關性分析
倒三葉的寬度、長度、面積與產量呈弱負相關,說明隨著倒三葉長度、寬度、面積的增加,產量有降低的趨勢。
從試驗結果來看,選育旗葉葉面積較大而厚,倒二葉、倒三葉葉面積適中的材料,運送到穗部的營養(yǎng)也多,產量提高。這樣的結構有利于提高光合效率和籽粒產量。
(作者單位:730699甘肅省靖遠縣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