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玲玲
摘要:艾麗絲·門羅被譽為是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尤其是在2004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逃離》,這部佳作為她摘得了2013年諾貝爾獎文學獎的桂冠。《逃離》主要由八個短篇小說組成?!恫ヅ肥瞧渲械牡箶档诙?。本文旨從新批評理論的視角,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來分析這個故事的敘事技巧。對《播弄》的深入分析,有利于讀者更好地把握小說的主題,理解故事背后的深意。
關鍵詞:《播弄》;新批評;寫作技巧
出生于加拿大渥太華的艾麗絲·門羅(Alice Munro),被稱為“加拿大的契科夫”。門羅以短篇小說見長,她共創(chuàng)作了十幾部短篇小說集。門羅曾多次獲獎,包括加拿大總督獎,英聯邦作家獎和吉勒獎等。2013年,門羅獲諾貝爾文學獎,也因此成為諾貝爾獎歷史上的第13位女性。門羅筆下的故事往往發(fā)生在小城鎮(zhèn)。她擅于書寫平凡女子的日常生活。通過對不同背景的女性生活的刻畫,門羅真實地展現了他們在身體、精神方面的體驗。門羅在《播弄》中一如既往地關注普通女人的生活,講述她們的悲歡與無奈。《播弄》講的是一位普通女子因為命運的播弄而錯過了愛情的故事?!安ヅ币云浔旧砭皖H具宿命色彩的標題和意外的結局讓讀者明顯地感受到命運對人生的捉弄。
故事內容
若冰因每天要照顧脾氣古怪又“半殘”的姐姐及一些瑣事,心情十分抑郁,她很想放松自己。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得到了一張鄰鎮(zhèn)斯特拉特福劇院的戲票,從那以后她每年夏天都會去那看一次莎劇。一次,若冰因丟了錢包遇到了正在街上遛狗的丹尼爾。丹尼爾熱情招待并幫助她回家,在此過程中,他們愛上了對方。站臺告別時,他們約定,若冰來年夏天這個時候再來他家找他,但是她必須穿同樣地衣服,弄跟今天一樣的發(fā)型。第二年,若冰的那條裙子送到洗衣店清洗,卻因故沒有及時拿回。無奈之下,她又去買了一個類似的,但是款式和顏色不同。約定那天,若冰激動得沒有看完劇就去找丹尼爾,然而,“丹尼爾”卻沒認出她,還把她拒之門外。若冰悲傷至極,決定以后都不再來。
四十年后,若冰在工作的地方遇到了一位老人,感覺似曾相識。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若冰找同事幫忙調查了他的信息。結果她發(fā)現40年前拒絕她的那個男人不是丹尼爾,而他的孿生兄弟,亞歷山大。謎團終于解開了,然而遺憾的是,丹尼爾已經去世了。
新批評理論
新批評因蘭色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評》一書而得名。新批評派成員眾多,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艾略特和理查茲,他們主張象征主義在詩歌中的體現以及文字分析的批評方法。新批評理論中有很多文本分析方法:象征,仿擬,預示,悖論,反諷,含混,張力,隱喻等。本文將運用其中的反諷,預示和象征這三個分析方法來解讀門羅的這篇《播弄》。
一、反諷
反諷是說話或寫作時一種帶有諷刺意味的語氣或寫作技巧,單純從字面上不能了解其真正要表達的含義,而事實上其原本的意義正好是字面上所能理解的意涵的相反,通常需要從上下文及語境來了解其用意。
(一)愛而不得
故事中的若冰對丹尼爾一見鐘情,也付出了很多。例如,在丹尼爾的家里,丹尼爾放音樂的時候,沒有問她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而她也沒有告訴他她喜歡什么類型的音樂。實際上,“她喜歡的是民間音樂,可是她覺得他說不定會覺得這樣的愛好是討厭和排外的,如果跟她對門的內哥羅的一些概念聯系起來的話?!彼悄敲丛谝獾つ釥枌λ目捶?。
此次分別后,她迫切地等待著下一次相見。等待的這段時間,她去圖書館查閱有關門的內哥羅的資料。“她為何要下功夫去查究,理由很難說清楚,她也沒有試著去解釋。......她之所以必須這樣做......原因就是要把丹尼爾置放在一些真正的地方和一段真正的歷史之中,這樣就能讓她想到,自己剛剛得知的這些名字必定是她所熟悉的,這段歷史必定是他在學校里學習過的,有些地方必定是他小時候或青年時期去過的。”她還試圖了解鐘表制造,盡管沒有取得什么進展?!八偸侨缬半S行的依附著她。她睡覺醒來時就想到有他這么個人,工作間歇時也會想到他。”愛情的力量讓“她感覺到有一種光芒在照亮著她,照著她的身體、她的聲音以及她在做著的一切事情。這使得她走起路來也與平時不一樣,無緣無故也會微笑起來,對待病人也體貼入微,異乎尋常。”有多愛就有多在乎!只因丹尼爾臨別約定時的一個要求,她還把裙子送去洗衣店清洗,盡管那天見面之后她再也沒穿過那條裙子,就因為丹尼爾的一句話,她要讓那條裙子依舊如新。
她滿心期待地為愛付出,本以為會換來一個美好的結局。然而,結果卻讓人嘆息。她被丹尼爾的孿生兄弟,亞歷山大,拒之門外,而若冰卻誤把他當成丹尼爾,一氣之下便不再來,也因此誤會丹尼爾這么多年。多年以后,當她發(fā)現這個秘密的時候,丹尼爾卻已經去世了。多么遺憾啊!可是冥冥之中又好像早已注定!
(二)遲到的裙子
故事開始,若冰多次說到,沒有那條裙子,她會死的。裙子對她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也與結局形成了強烈對比)。后來我們知道這件衣服是她為見丹尼爾而準備的。自從與丹尼爾分別之后她再也沒有穿過那條鱷梨綠拋光布裙子。不是不喜歡,而是丹尼爾說過讓她再穿同一條裙子去見他。為了保持衣服依舊如新,她把衣服送到洗衣店。盡管她如此小心地愛護這條裙子,可是那個裙子最后還是沒有及時準備好。
(三)自尊心作祟
讀完故事,我們知道若冰的錢包就是在洗手池的邊臺上落下的?!八敃r欣賞著自己,扭過頭越過肩膀去看背后裙子上的那個V字——她相信她的背還是很經看的——并檢查一下有沒有乳罩帶子露出來的任何痕跡。緊接著,在虛榮心膨脹、愚蠢的得意揚揚的狀態(tài)中,她高視闊步地走出女洗手間,卻把手包留在了那兒?!蓖耆两谧晕倚蕾p中,錢包忘了也全然不知,多可笑!
第二年,她來赴約,走到丹尼爾家門口,看到“他”在埋頭工作,但“她不想走進去。她要讓他出來,讓他來開門,朝自己走來。”看到“他”把門關上的那一刻,她感覺到莫大的羞辱,憤然離開。自尊心和虛榮心使她不愿邁出那一步,去問個究竟,才會一直誤會和埋怨丹尼爾這么多年。諷刺的是命運偏偏喜歡跟人開玩笑,把她拒之門外的不是她心心念念的丹尼爾,而是他的雙胞胎弟弟。也許當時丹尼爾出去遛狗了,也許有其他事情一會兒就回來了,但是若冰她沒有等。最終還是留下遺憾!
二、預示
預示強調上文對下文的暗示、交代。它既有一條主線,又使這條主線只是隱約可見,具體展開時,預先對讀者作些暗示,使情節(jié)漸漸隱隱而起,讓讀者從表面看來無任何直接的聯系中發(fā)現其中存在著各種暗示和伏筆,面對一些重大情節(jié)的發(fā)展,不致感到突然。
(一)莎劇
《皆大歡喜》是莎士比亞的著名喜劇之一,這部作品表現人們對美好、幸福和愛情的渴望。當他們將要再次見面時,若冰選擇去看這《皆大歡喜》,也說明若冰心里是渴望自己的故事也能像劇中的故事一樣,能有一個美好的結局。若冰是看了《李爾王》之后愛上莎劇,也是看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之后與丹尼爾相遇。然而,《李爾王》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這兩部作品都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劇,這也預示著他們的愛情終將以悲劇收場。
(二)朱諾
小說中,朱諾是一條狗的名字。在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朱諾是丘比特的妻子。她是婚姻的捍衛(wèi)者。她的任務就是為婦女們提供幫助,并且保護他們。找不到錢包的若冰不知所措,這時她碰到了朱諾。這預示著她必定會度過難關。果不其然,她遇到了丹尼爾,丹尼爾熱心幫助她回家,他們也互生情愫。第二年若冰去見丹尼爾的時候,沒有看到朱諾,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暗示她可能見不到丹尼爾,因為這次沒有朱諾的幫助和保護。最后,她真的就沒有見到真正的丹尼爾。
(三)純屬“意外”
站臺分別時,丹尼爾要求她“你仍得穿同樣的衣服,穿你的綠裙子,頭發(fā)也仍得是這個樣子”,不然他認不出來她。言下之意似乎是,如果其中某一方面發(fā)生了變化,他們可能就見不到了。第二年,若冰赴約時,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在去年那個時候到,而是早到了一會兒;沒能穿那件鱷梨綠拋光布裙子,而是件酸橙綠的裙子;也沒能保持和上次一樣的發(fā)型,這些看似意外的巧合帶來的結局是她沒有見到真的丹尼爾??此苹闹囃蝗?,其實也在情理之中。前文的“要求”早已為后面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三、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遠,含蓄深刻。這是一種隱晦、含蓄而又能使讀者產生體會一種特殊美感的技巧。
(一)黑天鵝
在故事中,黑天鵝出現了兩次。第一次是在若冰看完《安東尼與克莉奧佩特拉》之后,沿河散步的時候看到水上有只黑天鵝,然后便發(fā)現錢包不見了,之后便與丹尼爾相遇。第二次,若冰被丹尼爾的雙胞胎弟弟拒之門外,傷心欲絕,在河邊哭泣的時候又看到了那只黑天鵝。在英語國家,天鵝象征者高貴和優(yōu)雅,而黑天鵝則象征著黑暗,孤獨與不幸。黑天鵝每次出現都與丹尼爾有關,也暗示了她和丹尼爾的愛情可能不會圓滿。
(二)裙子
故事中,裙子多次出現。故事開始,“我會死的,如果他們不把那條裙子給我準備好,那我一定會死的”已經奠定了一種裙子主宰命運的基調。故事結尾,“如果她在這件事上未能成功,那必定是因為綠裙子的關系。由于洗衣店里的那個女人那個生病的孩子,她穿錯了一條綠裙子?!贝颂幰部梢钥闯?,裙子的變化是她錯過愛情的關鍵因素。所以說裙子的象征意義很明顯。首先它象征著女性的魅力。若冰穿著這條裙子,美麗動人,也深深吸引了丹尼爾。此外,這條裙子也是他們約會的一個必要條件。丹尼爾明確要求她,“你仍然得穿同樣的衣服。穿你的綠裙子......”,裙子可能就是維系他們愛情的紐帶,裙子變了,他們的約會也失敗了。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門羅的這篇《播弄》的分析解讀,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使用不同的寫作技巧是想告訴讀者不同的選擇會帶來不同的結局,未來難以預測,很多事情可能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我們不要后悔,也無需遺憾。人生如戲,誰又能逃得過命運的捉弄?
參考文獻
[1]Alice Munro.Runaway[M].New York: Vintage Books,2004.
[2]艾麗絲·門羅.逃離[M].李文俊譯.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9.
[3]D.C.米克.淪反諷[M].周發(fā)祥譯.北京:昆侖出版社,1992.
[4]杰拉德.普林斯.敘述學詞典[M]].喬國強,李孝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5]沈秀英.從小說《播弄》看愛麗絲·門羅講述故事的技巧[J].名作欣賞,2014(22):67.
[6]趙毅衡.新批評——一種獨特的形式文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作者單位: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