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克義
(云南省盈江縣農業(yè)局農技中心,云南盈江 679300)
2016年,云南省盈江縣馬鈴薯種植事業(yè)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不僅在產量上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而且馬鈴薯質量和種植技術水平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1]。經過廣大干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克服種種困難的前提下,共完成建設馬鈴薯新品種與集成技術展示基地7.33 hm2,超計劃0.67 hm2,超10%,其中合作88品種5.00 hm2、麗薯6號2.33 hm2,涉及15戶農戶。經田間多點測產表明,平均產量為2 880 kg/667 m2,總產 316 800 kg。
與此同時,通過推廣冬馬鈴薯規(guī)范化高產栽培技術,冬馬鈴薯種植效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通過技術改良和種植方法優(yōu)化,盈江縣7.33 hm2冬馬鈴薯總產316 800 kg,平均產量達2 880 kg/667 m2,較2016年當?shù)囟R鈴薯的平均產量2 030 kg/667 m2增加850 kg/667 m2,增長率為41%,按667 m2增加850 kg計算,項目區(qū)內總產增加93 500 kg。如果按當年冬馬鈴薯市場平均現(xiàn)行價3 000元/t計算,可實現(xiàn)667 m2增加產值2 550元,總產值增加280 500元。
除了種植產量和經濟效益的提升之外,盈江縣的馬鈴薯種植技術也有了突破。通過馬鈴薯種植的土壤選擇、品質篩選、切塊技術優(yōu)化、催苗技術再創(chuàng)新以及播種、光照技術等的改良,為今后馬鈴薯種植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另外,盈江縣在品種選擇與新品種培養(yǎng)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選擇了多個新品種進行試驗研究,具體選種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16年盈江縣新品種展示試驗觀察記錄
2.1 種植存在的問題 2016年,馬鈴薯種植也曾遇到重重難題,不管是盈江縣的土質土壤條件,還是馬鈴薯種植技術、技術推廣等,均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盈江縣水稻土普遍存在缺磷、偏酸情況,缺磷、偏酸的土壤情況影響了馬鈴薯的生長速度和最終淀粉比重,不僅降低了馬鈴薯的食用口感,而且容易引起馬鈴薯生長緩慢,以至于影響產量。另外,盈江縣的病蟲害問題也影響了馬鈴薯苗和馬鈴薯根莖的生長。盈江縣冬季氣候溫暖濕潤,冬馬鈴薯病害主要有早疫病、晚疫病,蟲害主要有地下害蟲和蚜蟲等。與此同時,種植戶存在的技術缺陷和認知漏洞也會對馬鈴薯的種植造成影響。傳統(tǒng)農戶的種植方法已不適用于當今馬鈴薯的種植,傳統(tǒng)種植不講求切塊方法、催苗時間及土壤控溫等,而種植細節(jié)對于馬鈴薯品質存在一定程度的影響。
2.2 改善對策 首先,針對盈江縣的土質問題,需要進行追肥和土壤調節(jié)。除了要求種植農戶合理選擇馬鈴薯種植地(冬馬鈴薯種植地應選擇疏松肥沃、通透性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且適應馬鈴薯生長的沙壤土)外,還進行了追肥培訓和馬鈴薯土地施肥技巧的改良,即重施底肥。通常選用復合肥、尿素、普鈣、硫酸鉀、硫酸鋅、硼肥和樂斯本等適用于當?shù)氐姆柿?,以一定的比例充分混合后于播種時施入播種溝內作為底肥。與此同時,強調均勻覆蓋與混合等細節(jié)問題。其次,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加大病蟲害的預防宣講力度,讓種植戶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爭取在每一季都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2]。同時提倡選用抗病蟲品種,選取優(yōu)良的抗蟲品種有利于降低農藥用量,從而降低生產成本投入,保證生產質量安全。
經過一年的努力,盈江縣馬鈴薯總經濟增值情況相當客觀,項目區(qū)內總產增加239 440 kg,如按當年冬馬鈴薯市場平均現(xiàn)行價3 100元/t計算,可實現(xiàn)667 m2增加產值2 033元,總產值增加742 264元。較2016年當?shù)囟R鈴薯的平均產量2 210 kg/667 m2增加656 kg/667 m2,增長率為29%。
盈江縣不僅在數(shù)量和經濟效益上有一定的增幅,馬鈴薯的銷售市場也進一步拓寬[3]。因對農田的改良等,馬鈴薯的口感和質量也有了一定提升。由于馬鈴薯耐貯存、耐運輸?shù)奶攸c,應對盈江縣馬鈴薯進行大膽的銷售市場猜想及計劃實施。首先,可以保持傳統(tǒng)的市場銷售,實體市場的銷售仍然占據(jù)盈江縣馬鈴薯銷售的重要位置,在實體銷售的同時可以推進線上銷售和網絡銷售:打造盈江縣馬鈴薯品牌,以綠色環(huán)保、口感甘糯、營養(yǎng)價值高等宣傳標識提升盈江縣馬鈴薯的市場地位;實施網絡化銷售,聯(lián)合互聯(lián)網的多個銷售途徑進行盈江縣市場整合,聯(lián)合農戶與網上購物平臺進行網絡銷售,可以取得良好的銷售效果[4]。
與此同時,應當大力向農戶推廣多渠道銷售的知識,讓盈江縣農戶擺脫獨立型個體售賣的小農模式,聯(lián)合生產、聯(lián)合售賣,以提高盈江縣馬鈴薯產品的影響力,從而推進整個馬鈴薯銷售市場的發(fā)展。
盈江縣馬鈴薯生產在種植、銷售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與可參考之處,針對問題解決問題的種植生產方式,與敢于探尋敢于拓展的篩選模式,可以讓我國的農產品占據(jù)更大的市場,從而走出小規(guī)模生產的低效率經濟時代,聯(lián)合我國的網絡系統(tǒng)與多媒體模式進行營銷。
[1]謝從華.馬鈴薯產業(yè)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J].華中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1-4.
[2]盧肖平,謝開云.國際馬鈴薯中心在中國[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3]鄒藍.馬鈴薯與中國西部發(fā)展[J].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009(3):108-110.
[4]李雙,梁紅英,劉濤雨.盈江縣馬鈴薯發(fā)展報道[J].云南農業(yè)經濟,2007(3):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