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楊洪基唱的這首歌在大街小巷傳唱時,我不過七八歲的年紀。每天,我都陪著外公和外婆守在電視機前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年幼的我看不懂電視劇里群雄紛爭的歷史風云,但對“紅臉、綠衣、美髯公”的關羽卻印象深刻。
關羽,字云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名將,一生追隨劉備,忠義勇武,堅貞不二。小說《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稱其“千萬雄兵莫敢當,單刀匹馬斬顏良。只因云長武藝強,致使猛將束手亡”。后世之人更喜歡稱他為“關老爺”“關公”“美髯公”。這種民間味道甚濃的稱呼,實實在在透露出了人們對他又敬重又喜愛的情愫。
《三國志》中關羽的出場寫得簡單極了,一句“亡命奔涿郡”便交代完畢。《三國演義》里那句“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六年矣”,雖有著演義與傳說的味道,但頗符合世人對關羽的想象——嫉惡如仇,除暴安良。單此一句,便將關云長的“仁”與“勇”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他的“義”與“忠”則毫無保留地給了他的兄弟和主君。劉備、張飛對他“恩若兄弟”,所以他隨時準備為他們舍生取義。而“人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實打實地展現(xiàn)了關羽對劉備的一顆忠心。
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有很多,但一生做到“忠勇仁義”,在身后能被儒、佛、道三教共同尊崇,被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加封,被民間尊為神靈,變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枚符號的,關羽算是獨一個。他能登上神壇,受世人奉祀,大概源于他的人格里所蘊含的精神被各個時代所需。無論是王公貴族,還是商人、武士,亦或文人、農(nóng)民,似乎都能在關羽那兒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慰藉。
在儒家,關羽是關圣帝君、武圣人,與孔子齊名;在道家,他被奉為伏魔大帝;在佛家,他被尊為蓋天古佛伽藍菩薩;在民間,人們又尊稱他為關公、武財神。無論是官方史籍還是民間傳記,有關關羽的記載與傳說從來沒有停止過。特別是元末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問世后,更是讓關羽的忠義形象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即便是從未受過正規(guī)教育的人也都聽過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也都曾敬佩關羽受傷后進行刮骨療毒時仍談笑如常的堅強意志。數(shù)百年來,流傳于街巷的童謠、墻壁上的年畫、茶館里的評書、戲臺上的演繹等,帶著各個時代的色彩,把關公的形象和故事一代代地向下流傳。
中國歷史上的名將有很多,但在身后能被儒、佛、道三教共同尊崇,被歷代統(tǒng)治者不斷加封,被民間尊為神靈,變成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枚符號的,關羽算是獨一個。?
寧波關帝廟
歷代皇權的穩(wěn)定需要一個維護正統(tǒng)道義的形象來維護,正因為如此,貼著“忠義”標簽的關羽備受統(tǒng)治者的推崇。東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為使關羽歸順,上表朝廷后,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這只是當時很小的一個爵位。關羽兵敗當陽被孫權殺死后,蜀后主在景耀三年(公元260年)追謚關羽為“壯繆侯”。宋代,關羽被敕封為“顯烈王”“忠惠王”“武安王”。到了明代,他被皇帝加封為“協(xié)天護國忠義大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震天尊關圣帝君”。明朝皇宮和皇城的多個門內(nèi)皆供有關帝圣君像,民間也隨之對關羽有了“關帝”之稱。清朝時,統(tǒng)治者對關羽的崇拜達到了頂峰。滿清尚武,把關羽視為“守護神”。每次出戰(zhàn)之前,軍隊都要拜關公以祈求護佑。沈陽故宮的清寧宮內(nèi)供奉著關公畫像,努爾哈赤也被稱為“白面關公”。順治帝加封關羽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在入關后的10位清朝皇帝中,共有8位皇帝先后13次封謚關羽。光緒帝欽封其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護國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圣帝君”,封號長達26個字,可見當時清廷對關羽的推崇。
《壯繆侯廟別友人》唐·郎君胄將軍秉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zhàn)場,一劍萬人敵。
石家莊關帝廟,又名崇寧真君廟。
常見的關羽形象有橫刀關公、立刀關公和騎馬關公。橫刀關公在民間被稱為武財神,有著招財、守財、保平安之意。關羽忠義、守信用的品質(zhì)正是商人所看重的,故明清以后,商人們漸漸把關羽作為出門在外的守護神加以供奉。而立刀關公代表著關羽講義氣、顧大局的形象,因此被視為是忠義之臣的化身。騎馬關公借著關羽騎馬“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有祈愿“馬到成功”之意,一般不用來供奉。
“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加諸在關羽身上的封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顯赫。他也由一名武將逐漸成為一種精神信仰,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民間,關公幾乎成為了一位萬能之神。他可以呼風喚雨,可以鎮(zhèn)壓外敵,可以招財進寶,還可以保佑平安生子。據(jù)說在山西運城,如果小孩多病,或與父母八字不合,便有長輩將他帶到山西常平關帝家廟崇寧殿前的柏樹上系紅繩,認關老爺當干爹,以求庇佑。
關公所代表的“忠、義、仁、勇”等精神,是古人對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美德的理解與詮釋,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結晶,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信仰與信念支撐。即使在中西文化不斷融合發(fā)展的今天,關公精神依然能夠穿越時空、跨越階級,成為全球華人所共同尊崇和認可的價值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