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尋茶之路

2018-04-24 05:23:08雷虎
旅游 2018年4期
關鍵詞:蒙頂山茶場湄潭

雷虎

川貴尋茶之旅,是一條“非主流”的旅行線路。因為好的茶葉,就像是名貴藥材,從來都不會生在尋常路邊。它是懸崖藥,地獄花,只有不斷至所未至的尋訪才能識得。

茶這一片神奇的樹葉做藥引,我們在崇山峻嶺中穿行。

蒙頂禪茶

雅安,是“最美的景觀大道”318國道出成都之后穿過的第一座城市。雅安有三雅:雅魚、雅雨和雅女。而我們來到雅安,卻是因為三雅之外的雅茶。

只為雅茶而來

車出雅安市名山縣高速收費站,菜叔10年前有過一面之緣的朋友全哥早已在路口等待。全哥指了指公路上方那座云蒸霧繞的山說,那就是目的地——蒙頂。

晚上在臨近山頂?shù)摹爸嗖鑸觥笨蜅W∠?。叫“知青茶場”,是因為上世紀60年代,來蒙頂山“上山下鄉(xiāng)”的知青在此恢復了蒙頂山中斷多年的種茶傳統(tǒng)。客棧主人的父親,就是當年的老知青。蒙頂山的知青茶場開起來,老知青也在這里結(jié)婚生子扎根。幾十年過去,中斷的蒙頂山茶傳統(tǒng)得以延續(xù),知青卻已經(jīng)老去,知青茶場也已不在了,這家“知青茶場”客棧,以另一種形式在延續(xù)。

我們住在“知青茶場”的二樓,推開窗戶往下看,一片青翠的茶園中有一位頭頂草帽的老人正哼著歌兒采著茶,他便是“知青茶場”的老主人。從窗戶往上看,我們已經(jīng)在云層之上,原本高聳入云的蒙頂山已經(jīng)成為了小土丘。

清晨,我們選擇了一條名為“天梯”的山間小道上山。“天梯”1400多級臺階沖霄而上,兩邊高大的松樹如列隊的士兵。我們行走在天梯之上,就像在走朝圣天路,又像首長在檢閱士兵。在“天梯”走到一半時,太陽一掙脫云層就掛在半山腰,視線穿過“天梯”兩邊的松樹,發(fā)現(xiàn)在樹林與云霧中隱藏的大片高山茶園。

茶園頂上有直通山頂?shù)睦|車在穿梭,茶樹間歇有早起的茶農(nóng)采茶鋤草,蚊蟲在茶樹上試圖品嘗芽尖朝露,蜘蛛早已在八卦陣靜候……

龍虎不言茶說話

沒到山頂已經(jīng)日出,但絲毫不影響我們繼續(xù)登頂。因為登山路上不斷有新的發(fā)現(xiàn)在抽絲剝蠶繭般解開“蒙頂茶之謎”。

差不多登頂時,路前方出現(xiàn)一家氣派的寺廟。十來棵合抱粗的銀杏環(huán)繞,金碧輝煌的寺廟在巨大的銀杏樹下顯得小鳥依人。我們進入寺廟試圖找和尚談茶論道,但銀杏樹下只見茶桌不見僧,寺廟也并未供奉佛像只供奉了一個白胡子農(nóng)夫。走進仔細一瞧才恍然大悟,農(nóng)夫名為吳理真,是史料記載中那個第一個將野生茶樹人工栽培,影響茶葉發(fā)展軌跡,奠定了蒙頂山在茶山中的超然地位的人,因而被稱為“茶神”供奉在寺廟中。而這寺廟名為“天蓋寺”,便是僧人們負責品茶鑒茶的地方。

“要弄清蒙頂山茶,就不能不說蒙頂山的僧!”我想起了前一天我們尋訪過的一位名叫楊天炯的茶人說過的話。楊天炯先生是上世紀50年代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的高材生,畢業(yè)后被分配到蒙頂山,成為恢復蒙頂山茶葉生產(chǎn)的知青。楊天炯退休后一直致力于蒙項山茶文化研究,編撰了一本名為《蒙頂山茶事通覽》的茶書?!睹身斏讲枋峦ㄓ[》記載了流傳在蒙頂山僧與茶的故事:蒙頂山向來就有僧人制茶的傳統(tǒng),而且蒙頂山各寺廟在唐宋時期就形成了各寺廟分工協(xié)作制茶的傳統(tǒng)。蒙頂山鼎盛時期山中有30多處寺廟,有的負責采茶,有的負責制茶,而有的負責鑒茶……

為何最重要的鑒茶職責交給天蓋寺僧來完成?因為這里不僅供奉有“茶神”吳理真,更因為天蓋寺后一汪清泉與幾株御茶樹:走過天蓋寺后蜿蜒的石徑,路邊突然出現(xiàn)一眼口徑約30公分的古井,井名“甘露”,欲沖甘露井水泡茶,但走進古井卻被鎮(zhèn)住了——古井上壓了一龍紋井蓋,蒙頂山山民說這古井通靈,只要掀開井蓋就會引來大雨,因而古井長期用龍紋井蓋封印。

甘露井水有龍紋封印不可飲,繼續(xù)前行。行不過百步,眼前出現(xiàn)一個小小的山間盆地,磚石砌起高大的圍墻圈養(yǎng)著幾株看似營養(yǎng)不良的古茶樹,別看這幾株古茶樹其貌不揚,卻是進貢皇帝的“御茶樹”。欲進御茶園采御茶,剛要翻身進圍墻就被一雙直勾勾的眼睛盯上——一只吊睛白額大蟲正欲把我撲倒。當然,這大蟲只是石老虎。但就像甘露井上的龍紋井蓋護住甘露井水一般,石虎不言,但某種意義卻真正地守護了這片茶園。

如果甘露井上沒龍紋井蓋,御茶園沒有石虎守衛(wèi),那每天洶涌的人群上山,甘露泉還不得被吸得底朝天,御茶園還不被連根拔起?石龍不能生云,石虎不能生風,但卻勾起了茶人對自然的敬畏,見證蒙頂山茶葉風云。

悠長的石徑遠上蒙山巔,石徑兩旁皆茶園。石徑開辟了多少年,茶園存在了多少載沒有人知曉。以前,寺廟的和尚們聽著鐘起挑著水走過這石徑,累了就隨便采一片茶葉咀嚼回甘解困。

掃來竹葉煮茶葉

菜叔似乎對蒙頂山的寺廟情有獨鐘,比出家人還虔誠,一路開車加步行又把我們引入了一處名為“永興寺”的佛家叢林。與我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香火鼎盛的寺廟截然不同,蒙頂山的寺廟似乎要把“佛門清靜地”幾個字進行到底。

永興寺始建于西晉初年,雖然幾經(jīng)興廢,如今只剩下幾位僧人,但不改千年古剎風范。幾株枝繁葉茂的銀杏隨風一搖擺,飄下的葉片墜落到寫有“五峰禪林”四個大字的牌坊上后最終鋪在寺門口,只一個照面古剎禪意立馬撲面而來。菜叔說到這里只為了尋找一位法號為“普照”的師父,她是這寺廟的二師父,據(jù)說種得一手好茶。

普照有著陽光普照的笑容,她手指了指頭頂上的第三重大殿,又指了指一間幽暗的禪房對我們說:“你們先去拜拜觀音菩薩,我去打水泡茶!”我們拜完觀音時,普照師父正拎著開水瓶從伙房走出?;锓块T口寫了兩聯(lián)禪機滿滿的對聯(lián):掃來竹葉煮茶葉,劈碎松針煮菜根。在哪兒心有所屬,哪兒就是心安之處。我們向普照師父求證永興寺制茶的歷史,希望能管中窺豹發(fā)現(xiàn)蒙頂山禪茶端倪。普照師父笑而不答,只招呼我們喝茶去。永興寺制茶可能有很久的傳統(tǒng),但是這傳統(tǒng)似乎沒有延續(xù)。她10歲就在此出家,做茶二十多年,但基本上都是自學成才。每年2月到5月,她會制作一些茶葉來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

出世入世茶與僧

從蒙頂山驅(qū)車而下,我們偏離主干道,只為尋找一座名為千佛寺的禪院。菜叔是個茶葉偏執(zhí)狂,聽聞蒙頂山各寺廟各司其職,讓蒙頂山禪茶生生不息,就決心探尋禪茶之秘。一路走幾十米停一次車,問一次山民,終于看到了千佛寺的指示牌。

眼前一曲羊腸小路,茂盛的竹林伸出手臂遮蔽了小路上方的空間,讓這通往千佛寺的路似乎成為了一條綠色的時空隧道。石道的另一頭果然別有洞天:幽徑入禪林,進寺不收票,吃齋居士不要錢。有芭蕉出墻,有古樹參天。主持名為玄靜,18歲來此出家。千佛寺讓人感覺有遺世獨立的感覺,為什么感覺這寺廟和別處不一樣,我們也說不出來,只能向玄靜師父請教。他指了指大雄寶殿里的佛像,又指了指正對著大雄寶殿的韋馱殿說:“這大雄寶殿的佛,莊嚴肅穆的樣子,和其他的寺廟不一樣吧?這韋馱殿的格局,其他寺廟很少見吧?”這時我們開始仔細觀察大雄寶殿中的佛,佛雖然慈眉善目,但眉目間有種威嚴和神采。韋馱殿雖然供奉著佛像,但整個殿堂的造型就完全是一個和大雄寶殿相對的戲臺。

向玄靜師父求證各寺廟分工合作制茶之事,他說:“解放后有一段時間,蒙頂山曾經(jīng)一個僧人都沒有了,蒙頂山禪茶的歷史?誰知道。是和尚做的茶就叫禪茶嗎?心中有禪,吃禪茶何需來寺廟?”

峨眉高山茶

我們抵達四川峨眉縣,不為登蜀山代表峨眉山,只為尋川茶隱者峨眉茶。

尋茶遠上白云巔

車出名山縣后,一路沿著青衣江邊的峭壁,在318國道上蜿蜒。我們沒有預約茶農(nóng),只看到有茶園散落在懸崖上,就讓車輛偏離318國道,沿著河邊更狹窄陡峭的鄉(xiāng)間小道上山。

車頭一拐,拐出了柳暗花明。上方,一條鐵索橋飛架南北,我們扶著鐵索橋走過木質(zhì)的橋面;腳底,湍急的河水撞擊青色的巨石,河水的轟鳴聲與快門聲交相輝映。向老鄉(xiāng)打聽哪兒有茶園,老鄉(xiāng)揮一揮手指向云霧繚繞的山頂,那兒有大片的高山茶。

茶山遠上白云間,我們沿著河邊的盤山公路開了幾分鐘,鄉(xiāng)村小路便到了盡頭。路盡頭是一個古樸的村莊,村里似乎平時很少有外人拜訪。當我們車停在路口時,很多村民都來圍觀。向村民打聽才得知,這兒是思經(jīng)鄉(xiāng)大河村,村里家家戶戶都種茶。

村民們帶我們到家里的茶園。這里的茶葉都不成規(guī)模,茶樹星星點點散落在竹林與玉米地間。村里有三四十戶人家,每家有三四畝茶園。因為不成規(guī)模,所以村里沒有自己的炒制作坊。每到采茶的季節(jié),就會有名山縣的茶葉販子來收鮮葉。茶葉販子把鮮葉價格壓得很低,村里茶葉雖然是主要的經(jīng)濟來源,但每家每戶靠賣鮮葉,一年也只有3000元左右收成。這年茶葉販子不知什么原因沒來收茶葉,村民們只能把鮮葉送到幾公里外的思經(jīng)鄉(xiāng)茶葉加工廠。

村民們純樸熱情,邀我們到家里品茶吃飯。茶水進口,甘醇和菜香撲面而來?!斑@水是山泉水燒的,這茶是我家做飯的鍋炒的!”老伯一句話點明了茶水甘醇和茶香撲面的秘密。

擴張的茶與萎縮的家

從大河村出來,車從河谷沿著懸崖間的公路盤旋了一個多小時,我們來到魚泉鄉(xiāng)青元村,一處海拔1400多米高的高山茶場上。在這兒我們找到一位做茶做出規(guī)模的茶農(nóng)小張。

小張的茶園是由一處梯田改建而來。青元村種茶的歷史,要從2002年說起。那時,國家實行了退耕還林政策。有泥石流風險的梯田不允許再種莊稼了,因為茶園也可算到林地的范疇,于是村里就有人開始把梯田改成茶園。

小張的茶園是4年前建的,因為村里外出務工人員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地荒廢,于是他就承包了幾百畝來種茶。山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好,小張的茶園很快就通過了有機茶生態(tài)認證?!安璧馁|(zhì)量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采茶的人!年輕人絕大多數(shù)都外出務工了,沒有出去的也基本上都下山住縣城了。我平時也住在縣城,只有采茶時,我才會回村。”小張開著車載著我們在他的茶園巡視,攝影師想拍攝“高山采茶歸”的場景,尋遍全村的茶園,總算在一處臨河的懸崖邊發(fā)現(xiàn)一位采茶的老奶奶,老人正是他母親。

生活茶葉瓜果間

車輛在河谷間的竹林里穿梭,鄉(xiāng)村公路很窄,窄得地圖上都沒有標記。我們要去的是一座名為黑苞山的山峰,據(jù)說山頂有一個制茶的村莊,住著一個名叫周春文的制茶手藝人。

越往黑苞山上走,我們越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路。本來在山谷里,還有零星的茶園,但越往黑苞山上開,茶園越來越少。最后連一株茶樹也沒有了,滿山遍野都是桃樹和李子樹。

開始時,進黑苞山只有一條路。但每走過幾百米遠,前方就有一個岔路口。最終,我們就像一只小螞蟻,淹沒在數(shù)不清的桃樹樹枝里。前方出現(xiàn)一個扛鋤頭走過的老農(nóng),菜叔連忙下車詢問。聽到“周春文”三個字,老農(nóng)把手往上黑苞山更深處一指。我們就這樣走走停停再問問,終于在天黑時迷失在黑苞山里。這時,找不找得到茶藝人周春文已經(jīng)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到住店的地兒。

村里最高大上的房子還真的是客棧,更巧的是這兒就是周春文家。但周春文并不在這里,此時他正在山頂?shù)牟枞~作坊制茶。

在山頂一處三合院中,我們見到了黑苞山茶藝人周春文,他一手夾著霸氣的自卷煙,一只手正在給送茶青的茶農(nóng)們過秤,一只花狗正圍著他搖尾巴??吹接锌腿藖?,周春文停止工作,坐在竹椅上和來訪者閑聊。

黑苞山自古以來就有做茶的傳統(tǒng),但是近幾年茶葉不景氣,黑苞山的村民越來越多地開始把茶園改成果園。周春文一家是黑苞山為數(shù)不多的幾家專注于制茶的。不但自家的茶園沒有減少,還收購茶民們的茶青做成了自己的品牌,成為遠近聞名的茶葉家族企業(yè)。自己負責普通的傳統(tǒng)黑茶的生產(chǎn),這是黑苞山的世代傳承特色。兒子管技術(shù)研發(fā)高端茶葉,開始出“芽丁玉竹”“峨眉紫筍”“干年白芽”等好幾種全新茶葉產(chǎn)品;女兒負責銷售,已經(jīng)在成都開了茶葉專賣店,在北京和上海也開了加盟店……

黑苞山的茶葉,已經(jīng)從自發(fā)形成的精放茶葉生產(chǎn),走向集約品牌化時代。

黔茶起落會有期

黔茶是茶葉中冉冉上升的新星。

因茶而盛新農(nóng)村

找茶是一項艱苦的工作。魏師兄驅(qū)車把我們帶到湄潭近郊湄江鎮(zhèn)一個名為金花村的地方。一進村口,我們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村口的茶山上,幾百把五顏六色的雨傘懸浮在綠色的茶樹上,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條騎在茶山上的彩虹。

金花村的確是一個很“妖”的村莊:這里的民宅每一棟都是五顏六色的,墻壁都由紅黃藍綠等幾種色塊拼接而成。彩色的房子星星點點散布在綠色的茶山之上,如同巨大的肥皂泡漂浮在海洋之上,又像彩繪的天空之城穿行在天際之中。

一對純樸的村民邀我們至農(nóng)家小院,按照當?shù)卮偷亩Y儀,端出了本地獨有的老鷹茶、苦丁茶和手工綠茶組合而成的“三丁茶”。三丁茶初入嘴時略帶苦澀,但越飲越甘。如今,金花村雖然是以茶葉而聞名的村莊,但其實靠茶葉的收入只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是靠新發(fā)展起來的農(nóng)家樂。

因茶而衰老茶場

到湄潭的第二天,我們就往連綿的群山中進發(fā),去尋找老湄潭茶人眼中的“老湄潭”——湄潭茶廠舊址“囤子巖”。

車輛在寬闊的柏油路上一拐彎,拐進了一條山間小路。山間茂盛的植被和凹凸不平的石子路,讓尋茶之路尋出了達喀爾汽車拉力賽的感覺。原來深山中的老茶場已經(jīng)廢棄太久,早已經(jīng)開始封山育林變成了老林場。

魏師兄“刷臉”后,守林員開門放行。我們一邊沿著幾十年前鋪好的石子路上山,山林寂靜無聲,車輪跌入坑碾過石子的聲響都清晰可見。在盤山公路上峰回路轉(zhuǎn)半小時后,眼前豁然開朗。抵達山頂,頭山上的云層似乎觸手可及,湄潭縣匍匐在山腳的山谷。

我們順著菜叔的視線,發(fā)現(xiàn)前方的山頭上一排灰瓦白墻的老房子孤零零地立在滿目蔥翠的茶園間。“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這完全是陶淵明田園詩中呈現(xiàn)的景象,但又感覺缺了“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生活氣息。

走近那片老房子才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每個房間都上了一把鎖,但鎖上已銹跡斑斑;每個窗戶都用膠布糊好,但膠布已經(jīng)破洞百出。透過那些破洞,依稀可見回想起當初生活的場景:有的房間排列著巨型的炒鍋,那是當年茶場用來炒茶的場所;有的房間立著木質(zhì)的高低床,那是茶葉工人的宿舍……

此處海拔有1250米,高山上氣候說變就變。為了躲避突如其來的雨,我們跑進一座廢棄的炒茶車間。車間年久失修,朝山谷一面的墻已經(jīng)倒塌。車間左右各有炒鍋五六口,雖然這些炒鍋有的被風雨腐蝕,已經(jīng)完全脫落,但十幾口炒鍋一字排開,依舊能感受到這高山茶場昔日的輝煌。但手工炒茶作坊變殘垣,預示著機械化已避無可避。

老葉新茶輪回中

這囤子巖茶場,只是當時的湄潭茶場的一家分場。一家分場的廢墟就有這么大的氣魄,那當時的湄潭茶場該有怎樣的氣象?

下山后,我們來到湄潭茶場制茶工廠舊址,這里是湄潭中央實驗茶場舊址所在地,如今已被開辟為湄潭茶葉博物館。83歲的湄潭茶老茶人林大爺泡上一杯新制的湄潭翠芽開始口述老湄潭茶場的歷史:1952年,湄潭實驗茶場開始建廠,我成了實驗廠的第一批員工,從那以后,與茶為伍的生活就持續(xù)了60年。別看現(xiàn)在這茶場不生產(chǎn)茶了,但在當年這可是整個湄潭縣效益最好的單位。鼎盛時,廠里有2000多工人。當時的茶葉可是戰(zhàn)略物資,都是統(tǒng)購統(tǒng)銷用來掙外匯的。我們每天加班加點,茶葉生產(chǎn)出來,就被搶空了。不像現(xiàn)在有60萬畝,正是因為茶場越來越多,湄潭茶廠生產(chǎn)的茶也開始市場化。走市場我們跟不上,茶廠也就衰敗了。

同樣是茶人,從林大爺?shù)讲耸?,我看到舊葉與新茶的輪回。

TIPS

·四川雅安蒙頂山

景點:天蓋寺、皇茶園、永興寺、盤龍亭、天梯古道、茶史博物館。

交通:成都新南門、高升橋、城北客運中心等每日有班車到蒙頂山所在的名山縣,經(jīng)成雅高速路到蒙頂山僅1小時車程。由名山縣城直達蒙頂,有班車前往,還有“摩的”等其他交通工具可選,交通十分便捷。

住宿:蒙頂山上建有景區(qū)賓館,條件較好,但價格相對也高。此外,景區(qū)附近分布有許多農(nóng)家樂,其中不乏裝修高檔者,入住條件優(yōu)越,價格也較為實惠,可在網(wǎng)上提前預訂。

門票:標準價:60元(旺季4-10月),淡季為45元,兒童身高1.1米以下免票,70歲以上老人、軍官

憑證免票;兒童身高1.1-1.4米半票,60-70歲老年人、殘疾人、學生須憑證購買半票。

·貴州遵義湄潭七彩部落

景點:茶園茶山、如幻如夢的七彩民居、拉膜論壇會場、千年紅豆杉、招財塔、植物迷宮。

交通:位于湄潭縣城東北部,距縣城10公里,可駕車前往或搭乘大巴。

住宿:可居住在湄潭縣城,另外景區(qū)也有許多農(nóng)家樂,可在網(wǎng)上提前預訂。

門票:成人20元/人

猜你喜歡
蒙頂山茶場湄潭
高鐵穿過蒙頂山
蒙頂山鄉(xiāng)愁
蒙頂山一夢
蒙頂山茶經(jīng)
湄潭茶園
鑒賞
當代貴州(2018年49期)2018-03-13 01:29:40
茶場勞動用人合同管理過程中的法律問題
福建茶葉(2018年4期)2018-01-19 18:01:04
貴州湄潭:建管護運 四好通途 致富農(nóng)村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5
因為一個鎮(zhèn) 愛上一座城 古茶場文化小鎮(zhèn)的一縷風情
中華建設(2017年3期)2017-06-08 05:49:29
論茶場勞動合同管理及法律防范
福建茶葉(2017年6期)2017-02-03 23:21:07
庆元县| 富川| 闻喜县| 建德市| 莱阳市| 兴文县| 汝州市| 武强县| 焦作市| 贺兰县| 南汇区| 平武县| 焉耆| 名山县| 新干县| 股票| 定襄县| 鄂尔多斯市| 玉门市| 洞头县| 隆林| 务川| 上虞市| 乌拉特中旗| 突泉县| 曲麻莱县| 广宗县| 保康县| 巴林左旗| 河曲县| 高州市| 调兵山市| 简阳市| 如皋市| 南江县| 报价| 武义县| 长泰县| 宜黄县| 仁寿县| 周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