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
摘要:天津的歷史和文化始終伴隨著好運文化和移民文化的結合?,F(xiàn)如今存留的歷史遺跡如有近七百年歷史的天后宮則是伴隨著漕運的發(fā)展而形成的文化,本文簡要介紹了媽祖文化,并提出了保護天后宮的建議。
關鍵詞:天后宮;保護
天津是因漕運發(fā)展而興起的城市,元朝定都北京,天津作為京畿重鎮(zhèn)承擔了部分職能,為了方便糧食運輸,天津的海運漕運便發(fā)展起來,隨之而來的漕運文化開始興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從東南沿海傳入的媽祖文化。媽祖是盛行于中國沿海地區(qū)的,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我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lián),因而研究天津的媽祖文化,對于了解中國的漕運文化至關重要,而研究天津的天后宮則是研究天津媽祖文化的重要歷史依據(jù)。
一、天津的天后宮
天后宮是天津市區(qū)現(xiàn)存最古老的寺廟。它建于元朝,并在泰德三年(1326年)重建。被列為中國三大媽祖廟,與福建莆田媽祖廟和臺灣北港朝天宮齊名。天后宮占地面積5360平方米,由鐘樓,鼓樓,鳳尾廳,藏傳佛教館,七圣寺,側廳和張縣亭組成。天后宮目前是天津最古老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國最早的媽祖廟之一。在早期,天后宮是海員崇拜海神,舉行表演和聚會的地方,因為當時漕運興盛,而天津的三岔河口地區(qū)更是南、北運河及??诘难屎硪?,這使得天后宮建在三岔河口地區(qū)?!跋扔刑旌髮m,后有天津衛(wèi)”是對天津天后宮歷史地位的一種流行而生動的總結。據(jù)天津的史志記載,曾經(jīng)在天津地區(qū)共修建了27座媽祖廟,能找到具體記載的也只有16處,今天,只有天后宮遺址和古文化街的天后宮。古文化街的天后宮始建于元朝,此后朝代多次修建,特別是在明朝大規(guī)模重建,元朝時期的建筑風格基本上已經(jīng)不復存在。
二、天后宮的文化品牌價值
天后宮有著豐富的文化品牌價值,在歷史中從國家到地方,有許多關于天后宮的記錄,如“元氏”,“天津尉智”,“天津府志”,“天津縣”,“天津之旅”,“天津政治史”,“天津直羅”,“天門紀路”等文獻書籍,這些資料分為五類,一是在地圖文獻中,比如來自康熙“天津尉志”,道光刻“金門寶家圖”,清代木版疊印“天津地圖”都可以找到天后宮的位置;二是文學作品中,比如散文《娘娘宮》、專著《天津皇會考》、相聲《娃娃哥哥》、近年歌舞劇《媽祖》等皆從不同層面反映天后宮;三是繪畫作品,比如《潞河督運圖》畫卷、《皇會彩輿圖》等也描繪了不一樣的天后宮;四是在電影電視作品中,比如電視連續(xù)劇“狗不住傳奇”,“天津衛(wèi)”,“末代皇帝”,“洪易大師”,“龍嘴銅鍋”,“三號”,“天津有高粱隊”,“上海探戈”“街頭”,“刑警”,“秋景”等都選在天后宮,香港電影“劍與劍”也有天后廟的照片;第五,在歌曲唱片中,比如在1936年美國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特地前往天津錄制天后宮大樂唱片,天后宮的地位可見一斑。
三、天后宮的保護和發(fā)展
天津建衛(wèi)有600多年的歷史,天后宮的年齡更長,雖然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天后宮的修建已經(jīng)為他們的傳承和發(fā)展迎來了嶄新的一頁,一些傳統(tǒng)的民俗活動通過申遺得以保護。但不得不說,某些古老的文化內涵正在逝去,傳統(tǒng)的古色古香難以真正的傳承。
在過去,天津宮的春節(jié)新年市場有著豐富的傳統(tǒng)節(jié)目,比如“拴娃娃”、“戴鎖”、“謝奶奶”、“敬拜女神”等習俗,都在天后宮上演。天津女人喜歡在新年期間穿紅色衣服,雖然屆時宮殿擁擠,但是人流如潮,人們紛紛前往。作為游客,通過對天后宮的觀賞,了解媽祖如何從一個善良、勇敢的林姓女子逐步成為海神,戰(zhàn)神,直至達到全能神的地位,更能加深對媽祖文化的深入理解,而自元世祖敕封媽祖開始,拜媽祖已然成為船工們及乃至沿海一帶眾人出船保平安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有效開發(fā)媽祖文化將是今后天后宮發(fā)展的重要方向,因此政府和民眾要齊心協(xié)力,使媽祖文化不至于與我們漸行漸遠。
在保護和發(fā)展天后宮方面,需要做以下三點,一是完善文物保護的法律法規(guī),讓天后宮的保護是有法可依,結合中國具體國情而制定一份行業(yè)規(guī)則,經(jīng)過多次修改和發(fā)行賦予其新內涵,為了更好的保護天后宮我們更應該充實其內涵,使其更具針對性;二是要將天后宮的保護與時代相結合,不斷增加其衍生內涵,讓天后宮成為文化朝圣必去之處,如今天津已成為新一線城市,外來人口不斷涌入,而天津也成為多元文化融合的綜合性國際大都市,如何以開放的姿態(tài)展現(xiàn)天津兼容并包的氣魄,與當下如何保護和發(fā)展天后宮不謀而合;三是將加強天后宮與天津傳統(tǒng)民俗的聯(lián)系,讓過節(jié)必去天后宮成為一種潮流,不斷賦予其新時代的新意義,雖然當下漕運文化已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一溪潮來集萬艘的現(xiàn)象已一去不復返,這是迫切需要給天后宮的新內容,讓它重新煥發(fā)活力。
參考文獻:
[1]馬甘玉蓮等著:媽祖文化[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2]楊婷:天津古文化街的文化旅游開發(fā)思考[J],經(jīng)濟研究導刊[J],2016年第27期.
[3]劉澤華主編:《天津文化概況》,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