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全 董禎華
摘 要: 在里耶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張家山漢簡等新出簡牘中,存在“輿田”和“稅田”的記載。“輿田”不是民戶擁有的全部土地,而是指登記在田租籍中的田地,是應征收田租的土地?!岸愄铩笔怯靡约{稅的土地,其本身也是“輿田”。“取程”和“誤券”的存在,說明“稅田”并非真正在農(nóng)戶土地上劃出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地塊,而是一種虛擬的地塊,是僅存在于計算過程中的一個數(shù)字概念,并非實物形態(tài)?!岸愄铩睂嵸|(zhì)上是田租計算的一種方法。
關(guān)鍵詞: 新出簡牘 秦漢 輿田 稅田
在近年出土的張家山漢簡、里耶秦簡、岳麓書院藏秦簡等新出簡牘中,有關(guān)于“輿田”和“稅田”的記載。目前,對“輿田”和“稅田”的含義,學界存在不同的看法。弄清“輿田”和“稅田”的含義,有助于解決秦漢土地制度和田稅征收方式等問題。
一、“輿田”是應納稅的土地
在岳麓書院藏秦簡《數(shù)》和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中,有關(guān)于“輿田”的記載。
誤券租禾誤券者,術(shù)(術(shù))曰:毋升者直(置)稅田數(shù)以為實,而以券斗為一,以石為十,并以為法,如法得一步。其券有【斗】者,直(置)輿(簡93)田步數(shù)以為實,而以券斗為一,以石為十,并以為法,如法得一步。其券有升者,直(置)輿田步數(shù)以為實,而以(簡94)券之升為一,以斗為十,并以法,如·【法】得一步。(簡95)[1]
輿田租枲述(術(shù))曰:大枲五之,中枲六之,細七之,以高乘之為實,直(置)十五,以一束步數(shù)乘之為法,實如法得□。(簡0900)[2]
租枲述(術(shù))曰:置輿田數(shù),大枲也,五之,中枲也,六之,細枲也,七之,以高乘之為實,左置十五,以一束步數(shù)乘十(簡1743)五為法,如法一兩,不盈兩者,以一為廿四,乘之,如法一朱(銖),不盈朱(銖)者,以法命分。(簡1744)[3]
枲【輿】田六步,大枲高六尺,七步一束,租一兩十七朱(銖)七分朱(銖)一。(簡0835正)[4]
枲輿田,周廿七步,大枲高五尺,四步一束,成田六十步四分步三,租一斤九兩七朱(銖)半朱(銖)。(簡0411)[5]
枲輿田九步少半步,【細】枲高丈一尺,三步少半步一束,租十四兩八朱(銖)廿五分朱(銖)廿四。(簡0475)[6]
禾輿田十一畝,【兌】(稅)二百六十四步,五步半步一斗,租四石八斗,其述(術(shù))曰:倍二【百六十四步為】……□。(簡1654)[7]
在上述簡文中,“禾輿田”指種植谷物的“輿田”;“枲輿田”指種植枲的“輿田”。枲,大麻的雄株,只開雄花,不結(jié)果實,稱“枲麻”,古時用以織褐編履?!渡袝び碡暋罚骸搬奉敖z枲,鉛松怪石?!笨追f達疏:“枲,麻也?!盵8]
“輿”,本義為車廂。如《荀子·勸學》:“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薄拜洝敝玖x,可引申為載、登載、記載。《后漢書·光武帝紀》:“臣請大司空上輿地圖?!崩钯t注:“《廣雅》曰:‘輿,載也。言載在地者,皆圖書之。司空掌土地,故命上之?!盵9]《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王日夜與伍被、左吳等按輿地圖,部署兵所從入。”裴骃《集解》注引蘇林曰:“輿,猶盡載之意?!盵10]《史記·三王世家》:“臣請令史官擇吉日,具禮儀上,御史奏輿地圖?!彼抉R貞《索隱》:“謂地為‘輿者,田地有覆載之德,故謂天為‘蓋,謂地為‘輿,故地圖稱‘輿地圖?!盵11]彭浩先生認為,在這些史料中,“輿”引申為登載、記載,輿地圖即記載地形、政區(qū)之圖[12]。其說可從。對于“輿田”之含義,彭浩先生認為,是指登記在圖、冊上的土地,也就是符合受田條件者得到的土地①。我們認為,“輿田”是指登記在圖、冊上的土地,但登記在何種圖、冊上,卻是值得仔細研究的。
從新出簡牘看,秦漢時期既存在登記田地的簿籍,又存在登記田租的簿籍。張家山漢簡《戶律》:“民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田租籍,謹副上縣廷,皆以篋若匣匱盛,緘閉,以令若丞、(簡331)官嗇夫印封,獨別為府,封府戶。(簡332)”[13]此條律文提到了宅園戶籍、年細籍、田比地籍、田命籍、田租籍等五種漢代簿籍。這五種簿籍出于戶律,表明其與民戶事務有關(guān)。對于“田命籍”,朱紹侯先生認為,可能是“田名籍”,應是登記土地在誰的名下占有的問題[14]。楊際平先生認為,“田命籍”或即名田籍,即依法可以名田宅的最高限額,與各戶實際占有的田宅數(shù)量[15]。王彥輝先生認為,“田命籍”或許是吏民占有和使用土地情況的簿籍②。我們基本同意這種看法?!疤锩笔敲駪粽加泻褪褂锰锏氐目偧?,不僅登記了每戶占有田地的總量和塊數(shù),而且應具體標明每塊田地的形狀、大小、類型、質(zhì)量,以及是否交納田租,田租的交納方式等。“田租籍”應是登記民戶所交納田租的總籍,應包括轄區(qū)所征收田租的種類和總量,每戶所交納田租的種類、總量和納稅方式等。
戶曹是秦縣廷所屬機構(gòu),主管全縣民戶的戶籍、墾田、租徭等事務。里耶秦簡8-488:“戶曹記錄:鄉(xiāng)戶計,徭計,器計,租質(zhì)計,田提封計,漆計,鞫計。凡七計。”[16]“田提封計”是戶曹的職責之一。田提封,土地總數(shù)?!稘h書·東方朔傳》:“提封頃畝,及其賈直?!鳖亷煿抛⒃唬骸疤岱?,亦謂提舉四封之內(nèi),總計其數(shù)也?!薄疤锾岱庥嫛?,即統(tǒng)計民戶的田地總數(shù),其目的是制成民戶占有土地的簿籍。這與漢代“田命籍”在性質(zhì)上是一樣的?!白赓|(zhì)計”也是戶曹的職責之一。租,租稅。質(zhì),官府制作的買賣契約,又引申為稅金?!吨芏Y·地官·質(zhì)人》:“質(zhì)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凡賣儥者質(zhì)劑焉,大市以質(zhì),小市以劑?!薄白赓|(zhì)計”,即統(tǒng)計租稅總數(shù),其目的是制成民戶所納租稅的簿籍,其中應包括田租的簿籍。公田經(jīng)營及其收入(包括假稅)歸“田官”具體負責,似與戶曹系統(tǒng)并無關(guān)系。里耶秦簡8-481:“倉曹記錄:禾稼計,貸記,畜計,器計,錢計,徒計,畜官牛計,馬計,羊計,田官計,凡十計。史尚主?!盵17]此簡中的“田官計”,表明與公田有關(guān)的墾田及收入由倉曹負責統(tǒng)計歸檔。
田籍與田租籍是秦漢政府對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進行管理的基礎(chǔ),也是征收田租的依據(jù)。二者有聯(lián)系,但區(qū)別也是明顯的。有二類登記在田籍中的土地,不會登記在田租籍中。
其一,正在開墾的草田。民戶可以向國家申請開墾草田,變?yōu)樽约旱乃教?。里耶秦?-2350:“卅三年六月庚子朔丁巳,【田】守武爰書:高里士五(伍)吾武自言:謁墾草田六畝,武門外,能恒籍以為田,典槾□。六月丁巳,田守武敢言之:上黔首墾草□□,敢言之。六月丁巳。日水十一刻刻下四,佐銜以來發(fā)?!雹鄄萏铮磯ǚN的荒田?!豆茏印ぐ擞^》:“草田多而辟田少者,雖不水旱,饑國之野也?!薄稘h書·東方朔傳》:“又詔中尉、左右內(nèi)史表屬縣草田,欲以償鄠杜之民?!鳖亷煿抛⒃唬骸安萏镏^荒田未耕墾也?!贝藯l簡牘是田守武上報的關(guān)于士伍吾武申請開墾草田6畝,登記為私田的爰書。
此種正在開墾中的草田,雖已成為申請者的私田,但到變?yōu)槭焯飸幸粋€過程。政府對這種開墾中的草田,也會規(guī)定一個過渡期,過渡期內(nèi)應是免征田租的。這種土地應登記在田籍上,但由于還不是應納稅之田,故不應出現(xiàn)在田租籍中。
其二,不交田租的優(yōu)免田。秦漢時期,戶主身份不同,其在土地租稅方面的待遇往往不同,有些戶主因爵位、身份等原因,可以享受減免田租的待遇。
張家山漢簡《戶律》:“卿以上所自田戶田,不租,不出頃芻稾。(簡317)”[18]頃芻稾,即按田畝征收的田芻、田稾。此條律文規(guī)定卿以上等級,不繳納田租,不繳納田芻、田稾。田租、田芻、田稾的性質(zhì)均為土地稅,實際就是免征卿以上等級的土地稅。此處的卿以上等級,當包括卿爵及侯爵。這是漢初對卿以上等級的優(yōu)待。而秦對軍功爵更為重視,不是立有軍功,從不輕易賜爵,因為秦的爵位與官位、秩祿、復除密切相關(guān)[19]。明代學者徐孚遠注《史記·秦始皇本紀》“百姓內(nèi)粟千石,拜爵一級”曰:“秦人積級,得除吏復家,故不輕賜爵。漢則賜民多矣,然亦稍輕,不得為吏也。入粟千石,比一首功,其重爵可見?!雹芤虼?,可以斷定,秦對高爵者的優(yōu)待不會低于漢初,免除田租應是卿爵以上等級享有的優(yōu)待之一。
不交田租的優(yōu)免田,應登記在田籍中,但不會登記在田租籍中,因為這部分土地與田租征收無關(guān)。
可見,民戶擁有的土地并不是都登記在田租籍中的。正在開墾的草田、不交租的優(yōu)免田,登記在田籍中,但不會登記在田租籍中,因其與田租征收無關(guān)。田租籍中的土地都是與田租征收有關(guān)的。因此,我們認為,“輿田”是指登記在田租籍中的田地,而不是登記在田籍中的土地?!拜浱铩辈⒉皇敲駪魮碛械娜客恋?,它只是與田租交納有關(guān)的土地,是應納稅之田。這部分土地只是田籍中土地的一部分。
二、“稅田”是虛擬的用以納稅之田
在岳麓書院藏秦簡《數(shù)》和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中還有關(guān)于“稅田”的記載。
枲稅田卌五步,細枲也,高八尺,七步一束,租廿二斤八兩。(簡1651)[20]
枲兌(稅)田十六步,大枲高五尺,三步一束,租八斤五兩八朱(銖)。今復租之,三步廿八寸當三步有(又)百九十六分步(簡0841)之八十七而一束,租七斤四兩三束〈束〉(銖)九分朱(銖)五,救(求)此之述(術(shù))曰:直(置)一束寸數(shù),耤令相乘也,以一束步數(shù)乘之以為實,(簡0805)亦直(置)所新得寸數(shù),耤令相乘也,以為法,實如法得一□□。(簡0824)[21]
禾兌(稅)田卌步,五步一斗,租八斗,今誤券九斗,問幾可(何)步一斗?得曰:四步九分步四而一斗。述(術(shù))曰:兌(稅)田為實,九斗為法,除,實如法一步[22]。
稅田稅田廿四步,八步一斗,租三斗。今誤券三斗一升,問幾何步一斗。得曰:七步卅七〈一〉分步廿三而一斗。術(shù)(術(shù))曰:三斗一升者為法,(簡68)十稅田【為實】,令如法一步。(簡69)[23]
在上述簡文中,“禾稅田”是指種植谷物的“稅田”;“枲稅田”是指種植枲的“稅田”。
租誤券。田多若少,耤令田十畝,稅田二百卌步,三步一斗,租八石?!そ裾`券多五斗,欲益田。其述(術(shù))曰:以八石五斗為八百。(簡0939)[24]
在此條簡文中,“益”,增加。“耤”,即藉,有假設之意。如《史記·陳涉世家》:“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藉第令毋斬,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據(jù)題意可知,總土地面積為10畝,“稅田”為“二百卌步”,即1畝,“稅田”占總土地面積的十分之一。“稅田”交納的田租共8石,顯然,這8石田租是“稅田”的全部產(chǎn)量?!岸愄铩钡?石田租,并不是“田二百卌步”應交納的田租,而是“田十畝”應交納的田租。“稅田”交納的田租,占“田十畝”總產(chǎn)量的十分之一。
禾輿田十一畝,【兌】(稅)二百六十四步,五步半步一斗,租四石八斗,其述(術(shù))曰:倍二【百六十四步為】……□。(簡1654)[25]
據(jù)題意可知,“輿田”面積為11畝,合2640平方步,“稅田”為264平方步,占“田十一畝”的十分之一?!岸愄铩苯患{的田租共4石8斗,是其全部產(chǎn)量。“稅田”交納的田租占“田十一畝”總產(chǎn)量的十分之一。
這兩道例題說明,“稅田”是用以納稅的土地面積,其具有這樣幾個特征:第一,“稅田”是應納稅的總土地面積的一部分。第二,“稅田”交納的田租,是總土地面積應交納的田租。第三,“稅田”交納的田租是其全部產(chǎn)量。當然,由于“稅田”是應納稅總土地面積的一部分,也是應征收田租的土地,故“稅田”本身也是“輿田”。在這兩道例題中,田租都是“禾”,可知,秦谷物的田租率為十分之一,即“什一之稅”。
在岳麓書院藏秦簡《數(shù)》和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中,還有關(guān)于“取程”的例題。
取禾程述(術(shù)),以所已干為法,以生者乘田步數(shù)為實,(實)如法一步。(簡0887)[26]
取程,八步一斗,今干之九升。述(術(shù))曰:十田八步者,以為實,以九升為法,如法一步,不盈步,以法命之。(簡0537)[27]
取程,禾田五步一斗,今干之為九升,問幾可(何)步一斗?曰:五步九分步五而一斗。(簡0955)[28]
取枲程十步三韋(圍)束一,今干之廿八寸,問幾何步一束。術(shù)(術(shù))曰:干自乘為法,生自乘有(又)以生一束步數(shù)乘之為(簡91)實,實如法得十一步有(又)九十八分步卌七而一束。(簡92)[29]
程,測量、計量?!抖Y記·儒行》:“鷙蟲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编嵭ⅲ骸俺蹋q量也?!薄稘h書·東方朔傳》:“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鳖亷煿抛ⅲ骸俺讨^量計之也?!盵30]程,又引申為標準、準則?!盾髯印ぶ率俊罚骸俺陶撸镏疁室?。”《漢書·高帝紀》:“張蒼定章程?!比绱咀ⅲ骸罢拢瑲v數(shù)之章術(shù)也。程者,權(quán)衡丈尺斗斛之平法也。”顏師古注:“程,法式也?!盵31]取程,即取得標準,在此處是指測算農(nóng)作物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一般以一斗多少平方步或一束多少平方步作為標準?!叭〕獭奔礈y算農(nóng)作物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是計算農(nóng)作物總產(chǎn)量的基礎(chǔ),是計算和征收田租的基礎(chǔ)。
在岳麓書院藏秦簡《數(shù)》和張家山漢簡《算數(shù)書》中,還存在關(guān)于“誤券”的例題。
租吳(誤)券田一畝租之十步一斗,凡租二石四斗。今誤券二石五斗,欲益耎其步數(shù),問益耎幾何。曰:九步五分步三而一斗。術(shù)(術(shù))(簡96)曰:以誤券為法,以輿田為實。(簡97)[32]
禾兌(稅)田卌步,五步一斗,租八斗,今誤券九斗,問幾可(何)步一斗?得曰:四步九分步四而一斗。述(術(shù))曰:兌(稅)田為實,九斗(簡0982)為法,除,實如法一步。(簡0945)[33]
券,券書。誤券,指租券所列租數(shù)與應收租數(shù)有誤。誤券的計算方法,是以稅田面積除以所征收的田租數(shù)(誤券租數(shù)),所得出的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由于“誤券”所列的田租數(shù)是錯誤的,其所求得的“程”即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當然也是錯誤的數(shù)字。那么,這種計算的意義在哪里呢?
睡虎地秦簡《金布律》:“縣、都官坐效、計以負賞(償)者,已論,嗇夫即以其直(值)錢分負其官長及冗吏,而人與參辨券,以效少內(nèi),少內(nèi)以收責之。其入贏者,亦官與辨券,入之?!盵34]可推知,秦漢的田租券一式三份。這三份券書,一份留于農(nóng)戶,一份在鄉(xiāng)部,還有一份當上交負責登記田租籍的縣府戶曹,備案存檔。田租券發(fā)出后,當具有法律效力,一般難以改動,特別是上交戶曹的一份,更不可輕易修改。因此,當出現(xiàn)租券數(shù)與應收租數(shù)差異的“誤券”時,補救辦法是按租券上的錯誤數(shù)額征收田租,待下次或來年再次征收田租時補差。這樣,“誤券”的租數(shù)實際就變成了實收的租數(shù)?!罢`券”所求得的“程”(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雖然是錯誤的,但田租確實是按照這個標準征收的,是實收的“程”(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故需計算出并補登在農(nóng)戶及鄉(xiāng)部所持有的田租券上。這樣,農(nóng)戶及鄉(xiāng)部所持有的田租券上,就有兩個“程”(單位產(chǎn)量的面積),一個是應收的,一個是實收的,以備下次或來年補差。
“誤券”現(xiàn)象往往給基層官吏舞弊提供了機會。睡虎地秦簡《法律答問》:“部佐匿者(諸)民田,者(諸)民弗智(知),當論不當?部佐為匿田,且可(何)為?已租者(諸)民,弗言,為匿田;未租,不論為匿田?!盵35]規(guī)定,部佐已向農(nóng)戶收取田租而不上報,就是匿田;未收田租,不以匿田論處。當“誤券”數(shù)小于應收田租數(shù)時,基層官吏有可能將田租差額的部分征收上來,不上報而據(jù)為己有,形成“匿田”。
客觀存在的“取程”和“誤券”現(xiàn)象給我們提供了弄清“稅田”內(nèi)涵的機會。至目前為止,所有論者均認為,“稅田”是在各戶土地上按規(guī)定的比例圈圍出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地塊⑤。我意以為并非如此。
在西周井田制下,“私田”和“公田”共存于井田之中,但又有明確的界限?!八教铩睘閭€體家庭耕種,收獲物歸個體家庭所有;“公田”為村社成員集體耕作,其收成全部上交,歸貴族享用。到春秋時期,村社成員對“公田”上的勞動已失去興趣,“解(懈)于公田”[36],“公田不治”[37],成為普遍的現(xiàn)象。春秋中期以后,各諸侯國陸續(xù)廢除井田制,其方法是打破“私田”與“公田”的界限,將土地分配給個體家庭,實行履畝而稅。田制變革后,其稅收方式可能是多樣的,如果以在農(nóng)戶的土地上劃出每年位置固定不變的“稅田”進行征稅,其和井田制下“公田”的征稅辦法大同小異,不久必然會導致“稅田不治”的后果。因此,可以斷定,秦的“稅田”不是在農(nóng)戶的土地上劃出每年位置固定不變的地塊。
“稅田”是否可以每年劃定一次,甚至在農(nóng)作物成熟之時臨時劃定呢?從邏輯上看,這種假設也不能成立。其一,監(jiān)督成本太高。在農(nóng)作物成熟之時,在每個農(nóng)戶土地上劃出臨時的“稅田”,就意味著這塊土地上的全部收成都要作為田租上交,這就需要對每個農(nóng)戶的“稅田”,從收割到脫粒,再到晾曬和運輸,直至進入官倉,都要監(jiān)督。這個監(jiān)督過程環(huán)節(jié)多、周期長,且監(jiān)督對象過于分散,數(shù)量又大,僅依靠少量基層官吏是無法實施的。其二,“取程”和“誤券”的存在說明這種假設不能成立。如果確實存在在每個農(nóng)戶土地上劃出臨時性的“稅田”,就意味著“取程”和“田租券”之說完全沒有意義,因為不管“取程”為多少,“田租券”計算出的租額為多少,最終還是以這塊地的實際收成為準。而且通過計算得出的“田租券”的租額與“稅田”的實際收成之間,總會存在或多或少的差額,這樣,每份“田租券”都會成為“誤券”。這顯然與史料反映的歷史實際不符。
“稅田”并非真正在農(nóng)戶應納稅的土地上劃出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地塊,而是在計算田租時,以應納稅的土地總面積乘以規(guī)定的稅率所得出的土地面積數(shù),它是一種虛擬的地塊,是僅存在于計算過程中的一個數(shù)字概念,而非實物形態(tài)?!岸愄铩睂嵸|(zhì)上是田租計算的一種方法。
在秦漢時期,存在著根據(jù)一定的稅率,在應納稅的總土地面積(輿田)中計算出“稅田”的田稅征收方式,“稅田”的產(chǎn)量就是應交納的田稅數(shù);同時還存在著根據(jù)一定的稅率,在應納稅總土地面積(輿田)的總產(chǎn)量中計算出田稅數(shù)的田稅征收方式。前者是按土地面積的一定比例征稅,后者是按產(chǎn)量的一定比例征稅。關(guān)于秦漢的田稅征收方式問題,另有專文論述。
注釋:
①彭浩.談秦漢數(shù)書中的“輿田”及相關(guān)問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28.此外,陳偉先生認為,“輿”讀為“舉”,指全部、所有。陳偉.秦漢算術(shù)書中的“輿”與“益耎”[EB/OL].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2010.9.13.馬彪先生認為,“輿田”是按照契約已經(jīng)授予承租人的田畝。馬彪.《算數(shù)書》之‘益耎‘與田考[EB/OL].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2006.11.26.肖燦先生認為,“輿田”是授予的田地,是私人有使用權(quán)的農(nóng)耕地,按一定稅率繳納租稅。肖燦.從《數(shù)》的“輿(與)田”、“稅田”算題看秦田地租稅制度[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
②王彥輝.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與漢代社會研究[M].中華書局,2010:10.此外,楊振紅先生認為,“田命籍”可能是記錄那些具有豁免特權(quán)不需交納田租者的土地冊。楊振紅.秦漢“名田宅制”說——從張家山漢簡看戰(zhàn)國秦漢的土地制度[J].中國史研究,2003(3).曹旅寧先生認為,“田命籍”可能就是記載農(nóng)民耕種土地的質(zhì)量及休耕土地情況的簿籍。曹旅寧.張家山漢律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5:131.朱紅林先生認為,“田命籍”即“田名籍”,“名”有占有之意,“田名籍”亦是表示土地所有權(quán)之文書。朱紅林.張家山漢簡《二年律令》集釋[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209.彭浩、陳偉、工藤元男先生認為,“田命籍”當釋為“田合籍”,似指按鄉(xiāng)匯合統(tǒng)計的田畝簿冊。彭浩,陳偉,工藤元男,主編.二年律令與奏讞書——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出土法律文獻釋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224.袁廷勝、董明明先生亦認為,“田命籍”為“田合籍”,可能是記載國家所有田地情況的總籍,同時是記載每戶所有田地情況的總籍。袁廷勝,董明明.《二年律令·戶律》“田合籍”辨[J].南都學壇,2013(1).
③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EB/OL].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2013.12.22.里耶秦簡牘校釋小組.新見里耶秦簡牘資料選校(二)[EB/OL].簡帛網(wǎng)(http://www.bsm.org.cn),2014.9.3.
④[明]陳子龍,徐孚遠,輯.史記測議(明崇禎十三年刻本)[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105.
⑤彭浩.談秦漢數(shù)書中的“輿田”及相關(guān)問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28.于振波.秦簡所見田租的征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孫銘.簡牘秦律中的田租征收方式[J].農(nóng)業(yè)考古,2014(06).臧知非.說“稅田”:秦漢田稅征收方式的歷史考察[J].歷史研究,2015(03).
參考文獻:
[1][13][18][23][29][32]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261,178,166,258,261,261.
[2][3][4][5][6][7][20][21][22][24][25][26][27][28][33]朱漢民,陳松長,主編.岳麓書院藏秦簡(貳)[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41,42,43,45,47,53,47,49,39,38,53,33,34,34,39.
[8](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78.
[9](南朝宋)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65.
[10][11][漢]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3085,2110.
[12]彭浩.談秦漢數(shù)書中的“輿田”及相關(guān)問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1-28.
[14]朱紹侯.論漢代的名田(受田)制及其破壞[J].河南大學學報,2004(1).
[15]楊際平.秦漢戶籍管理制度研究[J].中華文史論叢,2007(1).
[16][17]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簡(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167,34-35.
[19]朱紹侯.軍功爵制在西漢的變化[J].河南師大學報,1983(1).
[30][31][36][37]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2864,81,1433,1124.
[34][35]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睡虎地秦墓竹簡[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61,21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簡牘與戰(zhàn)國土地制度研究”(批準號:14AZS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