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方煜
【摘 要】中國式邏輯的主要特征是不講邏輯,這種情況在生活中,在學生的作文中普遍存在。如何讓學生的論述思維走向嚴密,進而走向深刻?本文以近年的高考滿分作文或考場優(yōu)秀作文選段為例,從統(tǒng)一型、兼顧型、比較型、本質(zhì)型、推進型五個角度進行介紹,以期提高高中生論述文寫作的思維能力。
【關 鍵 詞】論述文寫作;思維能力;嚴密;深刻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34-0037-03
曾經(jīng)有個階段,我們把“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奉為圭臬,一切行動以此為指針。細細探究這句話,背后可能出于兩點原因:一是一切以利益為指針,敵人的敵人在利益上與敵人有沖突,而你與敵人也有沖突,為了兩者利益最大化,你和敵人的敵人可以成為朋友;二是一切以階級斗爭為核心的年代,在人們眼中,這世上只有兩類人,敵人和朋友。既然你是敵人的敵人,代表著與自己有共同的敵人,那么我們就是朋友了。
可以說,這是很典型的“中國式邏輯”——這世上除了黑,就是白,除此之外的赤橙黃綠青藍紫,我們是看不到的。一切的思維,在許多中國人眼中,變得簡單而絕對了。站在邏輯的角度分析“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句話,我們的思維確實存在嚴重的缺陷。一般而言,敵人可以分成公敵與私敵,如果從私敵的角度而言,我們兩個人有共同的敵人,拋開道德層面,你們也許可以成為朋友。但如果是公敵,比如說是恐怖分子呢?就意識形態(tài)而言,許多西方國家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他們見不得中國崛起,但他們最頭痛的敵人就是恐怖分子。這些恐怖分子,他們的目的是制造恐慌,其行為是反人類的。難道我們能視他們?yōu)榕笥褑幔?/p>
實際上,真的有中國人視他們?yōu)榕笥训?。君不見?11事件后,多少中國網(wǎng)民在網(wǎng)上公然叫好,直呼本·拉登為首的恐怖分子為英雄。不幸的是,這樣的人在國內(nèi)不在少數(shù)。這種以不講道理為特征的中國式邏輯,對于我們思維能力的形成,對于我們辯證地看待事物,都是巨大的障礙,并將極大地制約著我們民族的發(fā)展。
再來看學生的作文情況:
想要成功就必須學會放棄,要放棄那鼓掌,放棄那敬仰。當你學會放棄,就會知道成功的秘密。英雄就是一步一步的放棄成就的。我們必須學會在路邊為別人鼓掌。那樣我們才會知道厚積薄發(fā)。
這一段文字節(jié)選自2012年浙江省一考生《站在路邊鼓掌的人》的開頭,從邏輯層面來看論述文,這段文字至少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觀點不清。該年作文的題目要求是“你是做一個奔跑的英雄還是做一個路邊鼓掌的人”,作者態(tài)度傾向于“在路邊鼓掌”,但“在路邊鼓掌”是引人走向成功,還是讓人做到厚積薄發(fā),抑或是讓人學會放棄,讀后還是一頭霧水。
第二,關系混亂。文章先后說到成功、放棄、英雄、鼓掌與厚積薄發(fā),這些概念之間到底存在著怎樣的關系,讀者也是不明白。
第三,分析絕對。這一點尤為明顯,可以說,作者的分析,沒有一句是經(jīng)得住推敲的?!跋胍晒捅仨殞W會放棄”,如果說放棄雜念等可以成功還可以理解,如果放棄堅守說得過去嗎?至于“放棄鼓掌、放棄那信仰”更是無從說起。同樣,“當你學會放棄,就會知道成功的秘密”等句子,分析都顯得過于偏頗,過于絕對。
第四,思維跳躍。作者從成功與放棄的關系,一下子跳躍到英雄與放棄的關系,馬上又躍到了在路邊鼓掌,最后的落腳點卻是厚積薄發(fā)。這些論點之間沒有必然的邏輯聯(lián)系,作者的邏輯極其混亂。
可以說,這樣的作文狀況,無論是考場還是平時,在學生中極為普遍,這對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思維的培養(yǎng)、人格的形成都是極為不利的?;蛟S考慮到這樣的現(xiàn)狀,高中語文新課標(討論稿,即將公布)隆重推出了“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概念,并將之列為語文學科的四大核心素養(yǎng)之一。就寫作而言,其本質(zhì)是思維的訓練。我們的訓練要懂得從辨別、比較、求質(zhì)、歸納、引申中,逐漸逼出觀點,在訓練中讓自己的思維由偏頗到全面,由零散到系統(tǒng),由模糊到清晰,由跳躍到連貫,由幼稚到成熟,進而一步步走向深刻,走向全面,走向嚴密。我們在作文中要做到不玩玄虛,不搞花里胡哨,盡量讓作文呈現(xiàn)出思維的廣度、深度、梯度。
那么,具體到我們的作文,該如何讓學生的論述思維走向嚴密,進而走向深刻?筆者以近年的高考滿分作文或考場優(yōu)秀作文選段為例,概要介紹一下幾種常用的方法。
任何事物往往都有其矛盾或?qū)α⒌囊幻?,但哲學認為,事物在矛盾的同時又是統(tǒng)一的,我們要善于把握其對立中的統(tǒng)一。例:
事實上,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刺猬精神和狐貍精神是不可偏廢其一的。只講執(zhí)著,那是愚頑不化;只講變通,那是“變色龍”般的見風使舵。至于何時變通,何時執(zhí)著,我看標準只有一條——真理到底傾向何方。
總之,當你困惑于執(zhí)著還是變通時,牢記一點——選擇真理。刺猬與狐貍對你同樣重要,刺猬使我們堅持,狐貍使我們變通。
——節(jié)選自優(yōu)秀作文《刺猬與狐貍》
為了論述“刺猬精神和狐貍精神是不可偏廢其一”,作者從兩方面作了論述:只講執(zhí)著,那是愚頑不化;只講變通,那是“變色龍”般的見風使舵。這兩者看似是兩條平行線的關系,但作者卻敏銳地看到其統(tǒng)一的一面:真理到底傾向何方。作者在論述上懂得從兩者的關系入手,不厚此薄彼,觀點辯證而嚴密。
萬物各有其長處與短處,俗語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對于我們?nèi)祟悾詈玫霓k法是揚長避短,兼收并蓄,讓事物都能為我所用。例:
而新潮的事物,往往順應時代潮流而生,體現(xiàn)了其強大的生命力。尤其是一些技術方面的新生事物,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了無限的可能與便利,為我們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寬廣的平臺。但新事物的缺陷在于,一是沒有經(jīng)過時間的經(jīng)驗,可能是一陣風過后,沒留下深刻有用的東西;二是一些技術層面的事物,容易讓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人為物所役;三是一些外來的東西,很多只是時髦,并非適用我們自己。但如果一概舍棄新潮的話,我們就會被時代潮流所淘汰,跟不上世界前進的腳步。應該說,最好的辦法是新舊兼融,扎根傳統(tǒng),悅納新潮,學會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節(jié)選自優(yōu)秀作文《扎根傳統(tǒng),悅納新潮》
對于傳統(tǒng)與新潮的選擇,作者沒有簡單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而是作了全面而辯證地分析:一方面,新潮的優(yōu)點在于“新”字,順應了潮流,代表了改革,為我們的人類提供了更為寬廣的平臺;但其缺陷也在于“新”字,沒有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一些人容易喜新厭舊,一味沉溺其中,還有一些人純粹是趕時髦。而這些,恰好是傳統(tǒng)的長處。作者由此得出了辯證的結(jié)論:扎根傳統(tǒng),悅納新潮。正是兼顧了新舊,使得作者的觀點不偏不倚,令人信服。
與統(tǒng)一型與兼顧型不同,比較型往往在細細比較了兩種情況的優(yōu)劣之后,在看似兼顧之中,態(tài)度有其明顯的傾向性。例:
面對如今社會中越來越多的報考公務員的現(xiàn)象,我感觸頗多,誠然,這是他們所樂意接受的一種方式,但其中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當今中國年輕人的生活態(tài)度,我卻不敢茍同,他們甘于為人鼓掌,在穩(wěn)定的工作崗位上,忙忙碌碌,卻不知自己為了什么,有人稱之為“羊性”,不說“羊性”不好,只是若無點“狼性”,那我們的青春與一潭死水有何差別。
——節(jié)選自2012年浙江省滿分作文《為我鼓掌》
這是浙江2012年標卷中得分最高的一份卷子,經(jīng)過閱卷大組的熱烈討論,最終得分為60分。大組認為其最突出的優(yōu)秀點是:文章拋棄了多數(shù)考生靠舉例取勝的做法,而通過一種理性思維,逐步進行歸納、演繹、對比、分析、推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論述范式,一步步引領閱讀者進入到自己的文章,與之進行溝通、交流,進而讀出其豐富的思想,思維清晰、縝密,這種能力,正是當前絕大部分學生所缺乏的。
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屬性,這是某類事物區(qū)別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質(zhì)。體現(xiàn)在作文中,指的是一些同學目光犀利,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直達其內(nèi)核,看出本質(zhì)性的因素。例:
而真正所應做的,不是舍棄一方追求一方,而是讓VR回歸到一種工具本身,它的存在,只是提供了一種可能。它的存在,是生活的另一方面,是現(xiàn)實的另一方面。虛擬,源于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的需要,也是現(xiàn)實一種。
——節(jié)選自2016年浙江滿分作文《現(xiàn)實一種》
在眾多考生糾結(jié)于“擁抱虛擬”“遠離虛擬”還是“與虛擬保持一定的距離”時,這位考生卻直指事物的根本:所謂的VR,其本質(zhì)是一種工具;對于人類而言,它應該為人所用——而不是倒過來,人為物所役。而這種工具,它能創(chuàng)造出另一種生活,這種生活,源于現(xiàn)實,是現(xiàn)實的需要,應該也是現(xiàn)實的一種。這種見識,顯然比命題者看得更遠,遑論考生,這也使得這篇文章成為2016年浙江高考作文當之無愧的壓軸之作。
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我們習慣了站在靜態(tài)的角度看待事物。而實際上,事物往往是發(fā)展變化的,我們只有站在動態(tài)的角度,才能更清楚地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例:
也有人說:“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边@種情況當然也是存在的。如若觀一人之一字便能品出其人之心無疑是片面之言,過于武斷而成無稽之談。像與一個人相處許久,尚難知其本心,更何況只見其留下的只言片語?但大量的作品中,再怎么工于心計的人也會露出些許端倪,無論心慈面善之作者寫出多少激進的文字,他人終會了解其溫文爾雅之可愛。
——(節(jié)選自2015年滿分作文《似曾相識燕歸來》)
作者先承認作品與人品相背離的情況是存在的,因為,觀一人一時一字便能見出其心,確實過于武斷。但如果看了作家大量的作品,其人品自然會在作品中有所展現(xiàn),再怎么偽裝也是逃遁不了的。這樣的判斷很好地抓住了短時與長時、部分與整體間的辯證關系,將認識放到一個動態(tài)的環(huán)境中,在發(fā)展變化中推進了自己的認識,顯示出了作者超越一般考生的哲學思辨能力。
寫作,尤其是論述文寫作的問題,本質(zhì)是思維問題。這種思維能力關乎人的終身發(fā)展,關乎民族的發(fā)展前途。高中作文,我們亟須對學生的思維嚴密性與深刻性進行訓練,唯有如此,學生的思考力才會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養(yǎng)成,我們的民族才有持久發(fā)展的動力。
(編輯:張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