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海
油菜是蓮花縣冬季農業(yè)生產的主要作物,隨著農村勞動力的轉移,針對當前油菜生產勞動力投入大、勞動強度大、成本高、效益低等問題,推廣省工、省力、節(jié)本、增效的油菜輕簡高效栽培技術迫在眉睫,經過近幾年的推廣表明,該項技術比翻種穴播、條播每畝減少人工1.5~2個,降低成本150~200元/畝,比育苗移栽畝減少人工2.5~3.5個,降低成本250~350元/畝,而單位面積產量比翻耕直條播和育苗移栽增產。現(xiàn)將該項栽培技術要點介紹如下。
1 精選良種
選擇高產、優(yōu)質、抗耐性強、矮桿的品種。目前適宜蓮花縣種植的早中熟油菜品種有灃油792灃油 737、灃油730、贛油雜8號、贛油雜7號、中雙11、中油雜19等。
2 適時早播 施足基肥 一播全苗
2.1 施足基肥,增施硼肥
油菜施肥按照“重施底肥,增施磷鉀肥,必施硼肥”的原則進行,基追肥比例為6:4,一般情況下,667m?施純氮10~14kg,磷(P2O5)肥5~6kg,鉀(K2O)肥6~9kg。具體操作是:機開溝前,每667m?施腐熟有機肥1000~1200kg或45%復合肥30~35kg,尿素5~6kg,硼砂1kg作為底肥。
2.2 適時早播
甘藍型油菜生育期較長,適時早播有利苗期生長發(fā)育,為高產打好苗架。蓮花縣稻油兩熟油菜免耕直播適播期在9月下旬-10月中旬,早熟品種的播期可稍遲,中遲熟品種可適當提前。
2.3 搶墑播種,力爭一播全苗
9月下旬~10月上旬,前茬收獲后,要搶墑播種,油菜高密度免耕直播播種時應根據(jù)土壤不同墑情和土壤質地疏松情況,采取不同的播種方法,即土壤疏松,田間濕度小的稻田采用先施基肥、硼肥、播種后機開溝的方法;土壤板結成塊或田間濕度過大的稻田采用先施基肥和硼肥,機開溝后再播種的方法,這樣有利油菜出苗整齊,達到一播全苗的目的,若遇天旱土干,播種后應及時灑水或灌一次滿溝的跑馬水,確保一播全苗。
3 合理密植,適增播種量
適當提高種植密度是增加畝有效株數(shù)和有效角果數(shù)的關鍵措施,同時,有利于機械化收獲和提高肥料利用率,播種量一般每667m?為250~350g,每667m?留苗2.5~3.5萬株。種植密度應根據(jù)播種早遲和施肥水平高低來確定,播種早,肥力高的田可適當稀,播種晚,肥力低的田宜密。
4 開好“三溝”
油菜免耕直播一般畦面寬150~170cm,溝寬30cm,溝深25cm,每塊田都要開好畦溝、圍溝和腰溝,保持“三溝”暢通,降漬防漬,促進根多生長,保證壯苗,提高抗病能力,防止菌核病等病害發(fā)生。
5 加強田間管理
5.1 化學除草
播種后3d內,每667m?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ml加水40kg噴霧,可有效預防單雙子葉雜草,如油菜4~5葉期田間雜草較多,每667m?用高效蓋草能20~30ml兌水40kg均勻噴霧,在陰天或晴天下午3時后噴施,效果更好。
5.2 適當間苗補苗
3葉期及時間苗補苗,主要將叢生苗及時間除,缺苗處補苗,做到除弱留壯,將密度控制在每667m?留苗2.5~3萬株左右。
5.3 及時防治蟲害
油菜出苗后注意防治蚜蟲和菜青蟲,這是確保油菜全苗的關鍵,一般每667m?用50%吡蚜酮可濕性粉劑15g,或 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g兌水40kg噴霧。
5.4 施好追肥
苗肥在油菜3~4葉期結合間苗補苗定苗施用,在雨前每667m?撒施尿素8~10kg;臘肥在冬至前后施用,每667m?追施腐熟人畜糞、土雜灰等農家肥500~700 kg或45%復合肥10~20 kg;苔肥在油菜抽苔時根據(jù)苗情每667m?追施尿素4~5kg,氯化鉀6~7kg;硼肥在油菜初花前結合防治菌核病,每667m?用硼砂100~150g兌水40 kg葉面噴施一次。
5.5 清溝排漬
蓮花縣春季雨水較多,稻田油菜尤其要注意清溝排漬,雨季前及時疏通三溝,做到雨后田間不積水。
5.6 防治菌核病
春后油菜重點注意防治菌核病,一般可在油菜初花至盛花期防治2次,每667m?用25%咪鮮胺40~50g或50%腐霉劑50~70g或40%菌核凈100~150g兌水40kg噴霧。防治菌核病提倡選用無人機噴藥效果較好。
6 適時收獲
油菜收獲適期,一般在油菜終花后30d左右,當全株三分之二呈黃綠色,主軸基部角果呈枇杷色,種皮呈黑褐色為適宜收獲期,應及時采取人工收獲,聯(lián)合機收的可相應推遲5~7d收割,為降低機收損失率,提高生產效益,選用聯(lián)合機收的田塊在油菜成熟可人工割曬時噴施干燥劑,噴施5~8天后機收,并將油菜桔桿粉碎還田。
7 曬干貯存
貯存油菜籽含水量控制在8~9%以內較為安全,在晾曬過程中應注意防止發(fā)芽霉變,同時注意機械混雜,確保油菜籽質量及菜籽油品質,提高綜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