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芝
大豆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工業(yè)原料作物。大豆的施肥體系一般由基肥、種肥和追肥組成。施肥的原則是既要保證大豆有足夠的營養(yǎng),又要發(fā)揮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大豆測土配方施肥是我國當前大力推廣的科學施肥技術,以最經濟的肥料用量和配方,獲取最好的農產品效益的科學施肥技術。實行測土配方施肥不但能提高化肥利用率,獲得穩(wěn)產高產,還能改善農產品質量,是一項增產、節(jié)肥、節(jié)支、增收的有效措施。要做到測土配方施肥,必須了解大豆的營養(yǎng)特點、各種肥料元素及土壤的性質和作用,才能掌握科學的施用技術。
1 大豆的需肥特點與施肥
1.1 巧施氮肥
大豆苗期合理施用氮肥對于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促進大豆旺盛生長和奪取高產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大豆生產中存在偏施和多施尿素的問題,而大豆對于氮、磷、鉀營養(yǎng)的需求是全面的,尤其在高產高效生產中,植株要為根瘤菌提供相關營養(yǎng)條件如磷、鉀、鈣、鐵和鉬等。大豆植株的氮營養(yǎng)水平不宜過高,因為氮水平過高勢必消耗較多的碳水化合物,使根瘤數量減少、體積變小,固氮能力弱,還會抑制大豆根瘤菌的活性,減少主根上的有效根瘤。因此,在大豆生產中,氮肥的用量一般不超過75kg/hm2為宜,而且只作基肥施用即可。
1.2 重施磷肥
充足的磷肥供應對于保證大豆正常生長、提高大豆產量有重要作用。因而大豆種植要施用足夠多的磷肥。磷有促進根瘤發(fā)育的作用,能達到“以磷增氮”效果。磷在生育初期主要促進根系生長和在開花前磷促進莖葉分枝等營養(yǎng)體的生長。開花時磷充足供應,可縮短生殖器官的形成過程;當土壤中磷的供應不足時,大豆根瘤雖然能侵入根中,但是不結瘤。鉬肥是根瘤固氮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在土壤缺磷的情況下,單施鉬肥反而使根瘤減少。磷對根瘤中氨基酸的合成以及根瘤中可溶性氮向植株其它部分轉移都有重要作用。因此,種植大豆或其它豆科作物,施用磷肥增產效果特別顯著。
1.3 合理施用鉀肥
鉀在土壤中的含量一般較高,但因農業(yè)生產過程中往往存在重氮、磷而輕施鉀的觀念,造成鉀素的相對缺少。特別是在高產栽培中更是表現出鉀肥的不足。鉀肥的施用對于提高作物抗逆性、防止作物早衰有重要作用。在干旱的年份施鉀肥能提高大豆的抗旱能力;在積溫較高地區(qū),鉀對大豆增產的貢獻比積溫偏低地區(qū)的貢獻大;氮肥、磷肥投入水平高時,不施鉀肥或供鉀不足,嚴重影響氮肥和磷肥的增產效應;在氮肥、磷肥投入較底時,鉀肥的增產效應也不能充分發(fā)揮。氮、磷、鉀肥之間存在明顯的正交互作用。對于土壤肥沃度中等或偏低的地區(qū),必須實行氮、磷、鉀平衡施肥,才能獲得較高的大豆產量。
1.4 有機肥與化肥的相互作用
有機肥是含有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完全肥料,在培肥改土方面有著化肥不可替代的作用。有機肥料不僅能為農作物提供全面營養(yǎng),促進生長,而且有機肥進入土壤后經過分解與合成,形成土壤有機膠體,它與土壤無機膠體復合促使土壤形成良好的土壤團粒結構,增強土壤的保水保肥供肥能力。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可使化肥利用率大大提高,肥效得到充分發(fā)揮,同時化肥用量也可相應減少。
2 大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2.1 基肥
基肥主要是各種農家肥(包括廄肥、堆肥等),一般每畝施1~3噸農家肥或更多一些。各種磷肥和鉀肥也適合做基肥,每畝施過磷酸鈣20千克和氯化鉀5~10千克,最好與農家肥混合施用。施農家肥少或肥力低的土壤,氮肥以50%做基肥或種肥,其余50%用的花莢期作追肥效果較好。氮磷鉀的基肥用量應視土壤肥力狀況中有所差別,一般肥力高的土壤可少施,肥力低的土壤可以適當增加用量,在土壤缺鋅、缺錳的地塊,鋅、錳肥宜與大量元素肥料或農家肥混合作基肥施用,一般每畝用硫酸鋅1~2千克,硫酸錳2~3千克?;适┯米詈檬欠兀ㄇ锓痛悍r施入,通過犁耙整地,達到土肥相融。
2.2 種肥
種肥不要直接接觸種子,以防燒種燒根,種肥用量比基肥要少得多,常用體質腐熟的牲畜糞、土雜肥、草木灰等農家肥,并配合施用少量氮磷鉀氮元素化肥和復混肥。施用磷酸二銨做種肥效果很好。
在丘陵薄地,每畝施用磷酸二銨12.5~15千克或過磷酸鈣37千克加尿素5千克;中等肥力的平川地,溫崗地,每畝施用磷酸二銨10千克或過磷酸鈣30千克加尿素4千克;在平原肥沃地,每畝施用磷酸二胺5~6千克或過磷酸鈣15千克加尿素2千克,同時合用硫酸鉀或氯化鉀每畝5~7千克;在缺硼地塊,每畝施入硼砂0.3~0.5千克。種肥要深施或側深施,施在種子側下方5厘米左右處為宜。
鉬肥在氮素轉化過程中起著特殊的作用,因此大豆常用鉬酸銨來拌種。拌種量一般每1千克種子用2克鉬酸銨,先將肥料用少量熱水深解,然后用冷水稀釋到所需要的量將肥液噴到種子上,邊噴邊拌,攪拌均勻后陰干即可播種。
2.3 發(fā)肥
(1)苗肥。土壤肥沃、基(種)肥充足時,可不施肥。但在土質較薄,基(種)肥不足或大豆幼苗生長不良的情況下,應在苗期每畝甲施氮素2~4千克(純量)或人畜糞尿,以促進苗期生長健康,為后期高產打下基礎。(2)花肥。在高肥力的土壤,前期肥料充足,大豆生長良好的情況下,無須施氮肥。但有些大豆產區(qū),地力差,基肥不足,豆苗瘦弱,開花結莢少而產量低,在初花期每畝追施氮素2.5~5千克(純量),可促進大豆后期生產,增加莢果數和粒重,顯著提高產量。(3)葉面施肥。在大豆開花結莢期,如果養(yǎng)分供應不足,進行葉面噴施化肥,對改善植株后期的營養(yǎng)有一定作用。如缺氮,可適當噴施1%~2%的尿素水溶液,如磷、鉀不足,可噴施0.2%磷酸二氫鉀水溶液或0.05%鉬酸銨水溶液,一般每畝用肥液50~75升。如果已用鉬酸銨拌種,后期不再噴施鉬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