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坤
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也是國內國際市場流通領域的重要商品,開發(fā)“無公害”蔬菜生產有著重要的意義:一是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無污染的蔬菜,最大限度地滿足城鄉(xiāng)人民對“菜藍子”的需求,保障人們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二是通過研制、篩選和配套、綜合開發(fā)應用“無公害” 蔬菜生產技術,可以促進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態(tài)技術的形成,用地與養(yǎng)地的結合,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相結合;保護和改善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良性循環(huán),提高生態(tài)效益;三是可以帶動產品的包裝、加工、銷售、運輸、貯藏等環(huán)節(jié)的開發(fā)與興起,繁榮市場,壯大經(jīng)濟??傊?,發(fā)展應用“無公害”蔬菜生產有著很高的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
1 蔬菜公害的種類
在蔬菜上,公害大約可分為三類:
1.1 農藥:比較主要的有:有機氯包括DDT、六六六,其特點是累積性強,不易分解。對人畜的肝臟和中樞神經(jīng)有損害;有機磷包括對硫磷、甲胺磷等高毒品種:易分解,其毒性為抑制膽堿脂酶,可因呼吸困難而引起死亡。輕時可引起慢性頭痛,記憶減退;菊酯類農藥包括敵殺死、速滅殺丁,無高毒,但對昆蟲天敵、蜜蜂的的毒性較大。
1.2 化肥:目前對環(huán)境污染最厲害的是氮肥。這是因為氮肥用量大,流失嚴重。它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幾方面:①污染大氣。②對水體的污染,影響飲用水質量。③對農作物產品的污染:主要的是硝酸鹽和亞硝酸鹽。
1.3 其它(包括病原菌、工、農業(yè)三廢)主要的有二氧化硫、氯氣、含毒塑料膜。值得注意的是蔬菜對一些污染物有較強的富集作用。一般可達3~6倍。在蔬菜上毒物的含量要高于土壤的含量。
2 無公害蔬菜生產要點
所謂“無公害”蔬菜不是沒有任何污染,而是產品中有毒物質不會造成公害。
利用栽培、人工管理等措施控制病蟲害的發(fā)生或減輕危害。
2.1 堅持以農業(yè)無公害栽培技術為基礎。
①品種上應選用抗病品種。目前主要蔬菜抗病品種有:抗霜霉病、角斑病的黃瓜;抗病毒病的甜椒;抗葉霉病的番茄。其次選用生態(tài)防治:棚室蔬菜更要加強管理,人為的對水分、空氣和溫度的控制,使其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利蔬菜的生長發(fā)育,而不利于病蟲的繁殖和侵害,主要采取放風降溫、高溫悶棚、施藥后提溫排濕、滴灌、嫁接等措施。
②地塊選擇上,應該是離工廠、醫(yī)院等三公里以外的無公害污染源區(qū),農田大氣環(huán)境、灌溉水質和土壤必須符合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所要求的質量標準。種植地塊的土壤應土層深厚肥沃,結構性好,有機質含量達2~5%。
2.2 實施種子消毒處理。
種子干熱處理:含水量小于10%的種子在70℃以下處理72小時,可以防治霜霉、枯萎、菌核、疫病、灰霉、黑星、炭疽等多種病害。
溫湯浸種:將種子放在50℃左右的溫水中,持續(xù)攪拌浸種15分鐘,可殺死甘蘭類、果菜類、瓜類種子表面附著的致病菌。
藥劑處理:茄果類、瓜類種子可用0.1%高錳酸鉀藥液,在50℃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10%磷酸三鈉溶液處理20分鐘,撈起洗凈后再用清水浸種3~4小時即可。
2.3 科學的采用化學防治。
無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學農藥,化學農藥是防治蔬菜病蟲害的有效手段,特別是病害流行、蟲害爆發(fā)時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關鍵是如何科學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蟲為害,又要減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量控制在允許范圍內。
化學防治是蔬菜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有效措施,而且在一些病蟲的防治上是唯一有效措施。只要采取科學的施藥方法,使用高效低毒的農藥就可避免農藥對人體及環(huán)境造成公害的可能。在農藥的使用上,既要對癥下藥,又要掌握好用藥時間和用藥量。
在化學防治上堅決禁止使用甲胺磷、呋喃丹、氧化樂果、甲基對硫磷、對硫磷、久效磷、甲拌磷(3911)甲基異柳磷、五氯酚鈉、殺蟲脒、三氯殺螨醇等農藥,包括含上述成分的混配制劑。
使用化學農藥,采收時要注意“安全間隔期”,即在最后一次用藥后,隔一定的天數(shù)才能采收上市。
2.4 科學使用肥料
根據(jù)蔬菜作物的營養(yǎng)需要配合施肥。選用腐熟的廄肥、堆肥等有機肥為主,輔以礦質化學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生食蔬菜禁用人畜糞肥作追肥。嚴格控制氮肥施用量,否則可能引起菜體硝酸鹽積累。
首先應增施有機肥作底肥,畝用量在4000公斤以上,盡量減少化肥的應用量。二是要應用生物菌肥以提高蔬菜產品的品質、產量及抗病力。三是要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