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力
玉米是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主要農作物,在本地區(qū)有著廣泛的種植歷史。為了切實保障本地區(qū)玉米供給,維護糧食安全,就需要農業(yè)科技工作者積極推廣先進的玉米栽培技術,并結合本地區(qū)玉米病蟲害流行特點和流行趨勢,做好玉米病蟲害防治,為玉米高產穩(wěn)產保駕護航。
1 玉米栽培技術
1.1 選擇優(yōu)良品種
要根據本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玉米生育期長短合理選擇雜交玉米品種。一般情況要選擇生育期長,品種豐產性能好,增產潛力大,抗病蟲害能力強,既能保證玉米正常成熟,又不影響下茬作物正常播種的雜交玉米品種。這幾年經過吉林省審定通過的玉米品種主要有吉農大17、雁玉1號、吉東705、德早111、天和22、豐澤127、源玉13、綠育9936、吉東56等。這些玉米品種具有高產穩(wěn)產的特點,適應本地區(qū)氣候環(huán)境,能夠獲得較好的產量和效益。
1.2 做好種子處理工作
要選擇顆粒飽滿,無病蟲害危害,無霉變,無破損的優(yōu)質種子,確保種子發(fā)芽率在90%以上。在播種前一周,選擇晴朗天氣,曬種2~3天。結合土地病蟲害流行特點,科學選擇藥劑進行拌種,防止地下害蟲和鼠害。
1.3 做好整地工作
玉林適應性廣泛,但為了確保玉米獲得高產和穩(wěn)產,應該科學選擇種植地。要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結構良好,肥力水平中等偏上,土壤疏松多孔,排灌能力優(yōu)異壤土和砂壤土為宜。選地結束后,還要做好整地工作。通常情況下,整地深度維持在25~30cm,以打破犁底層為主。整地結束后,要確保地面平整,無明顯大土塊,上虛下實。結合整地,還要做好機肥施入工作,一般每畝施入完全腐熟有機肥1500~2000kg,復合肥30kg,肥和鉀肥15~10kg。
1.4 適時早播
要根據當地的氣候溫度,栽培制度和品種特性來確定播種日期。春季玉米播種日期一般在10cm土溫穩(wěn)定在10~12度即可播種。夏季玉米播種,要在小麥收獲后,及時搶墑播種,避免因為播種時間較晚,而影響到玉米正常生長發(fā)育。玉米播種采用機械化精量播種,一次性完成開溝、播種、覆土、鎮(zhèn)壓工作。在播種前要調整好機械設備,確保播種均勻,播種深度一致,不存在重復播種和漏播現(xiàn)象。機械化播種每畝使用玉米種子4~5kg。
1.5 做好田間管理
1.5.1 苗期管理
這個時期要做好查苗、補苗、間苗、定苗、中耕松土工作。首先,查苗補苗。玉米出苗后,應該及時檢查田間出苗情況,發(fā)現(xiàn)斷壟情況,應該及時使用同一個品種,催芽后補種。對于斷壟不嚴重的,可以從稠密地區(qū)移栽玉米苗進行補種;其次,間苗定苗。當幼苗生長到2~3個葉片時,就可以進行間苗,幼苗生長到4~5片葉子時,就可以進行定苗,每穴定植一株。定苗按照去小留大,去雜留純,去弱留強的原則進行;再次,科學施肥。一般情況下,玉米苗期不需要進行施肥,如果在播種之前,底肥施入不足,玉米幼苗生長到3葉期,及時追施。一般每畝追施尿素4~5kg,氯化鉀5~8kg;最后,中耕松土。玉米整個苗期松松土2~3次。具體做法是在靠近幼苗根系處4~5cm位置進行淺松土,中耕過程中還要做好除草工作,如果發(fā)現(xiàn)地下害蟲危害,應該及時防治,使用80%的敵百蟲50g,加少量水稀釋后和麥麩混合均勻后,撒播到田間,制成毒餌。
1.5.2 中后期管理
首先,做好施肥工作。在玉米生長到8~9個葉子時,每畝施入尿素5kg,或施入復合肥10kg,玉米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尿素10kg,氯化鉀8kg。結合每次追肥,還要做好灌溉工作,確保玉米關鍵時期正常水分供給;其次,做好后期管理工作。玉米生長到后期,很容易出現(xiàn)極端天氣,暴雨導致田間雨水迅速增加,這個時期要做好田間排水工作。當遇到干旱天氣時,應該及時灌溉。為了確保玉米灌漿期能夠為其輸送更多營養(yǎng)物質,可以使用0.1%的尿素溶液和0.2%的二氫鉀溶液進行葉面施肥,提高養(yǎng)殖光合作用能力,積累更多有機物質。
2 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玉米瘤黑粉病
防治各種病蟲害,要選擇抗病品種,科學輪作,與禾谷類作物輪作2~3年。發(fā)病初期,在拘留未變色之前,及時將其摘除,帶出田間深埋處理,防止污染土壤。玉米收獲之后,要及時清理田間病殘體,秋季要及時進行深翻處理,減少初侵染來源。玉米播種之前,10kg玉米種子用2%立克秀可濕性粉劑30克,或2%速立克可濕性粉劑20~25克拌種。
2.2 玉米大斑病
防治玉米大斑病,應該選擇高抗品種,做好田間管理工作。首先要選擇抗耐大斑病的雜交玉米品種,要實行完善的輪作制度,避免在同一個地塊中連續(xù)多年種植玉米,秋季深翻土壤,消除田間病殘株,消滅菌源。在發(fā)病嚴重的種植地,最好不要進行玉米秸稈還田,可將秸稈堆肥處理后充分腐熟,消滅秸稈中的病原菌。同時還要進一步改善栽培技術,提高玉米抗病蟲害性能,與花生、馬鈴薯等套作或寬窄行種植,以減輕病害發(fā)生率。玉米需水關鍵時期要合理灌溉,雨季要做好田間排水,避免田間濕度過大。發(fā)病初期可以選擇使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等500倍液噴霧,每畝用藥液50~75kg。間隔一周使用一次,連續(xù)使用2~3次,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3 玉米螟
防治玉米螟應該消滅越冬幼蟲,在玉米螟冬后,幼蟲化蛹前期,通過將秸稈焚燒或堆肥發(fā)酵處理,殺滅秸稈中的幼蟲。同時還可以使用白僵菌封垛處理。在玉米螟危害高發(fā)期,可以在田間懸掛振頻式殺蟲燈、黑光燈、高壓汞燈誘殺玉米螟成蟲,一般在5月下旬開始誘殺7月末結束。同時有條件的種植戶還可以在田間釋放赤眼蜂,利用赤眼蜂來消滅玉米蟲蟲卵。在玉米心葉末期,用50%辛硫磷乳油1kg,拌50kg細砂制成顆粒劑,投撒玉米心葉內殺死幼蟲,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