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祥
久居山外,兒時的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總是心中的記憶。
走出大山時,院中的那幾棵樹,墻頭那些野草,房頂那幾塊石板,總在眼前擺動。
出生時住的那兩間石頭壘的泥土房已經(jīng)破舊,房頂都漏雨了,院中的雜草也沒過了腰間。有時夢里回到了那個家,回到了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
自從走出十渡王老鋪的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但靜下心來,有時寂寞,有時惆悵。老感覺心中缺少了什么東西似的。
當看過大海,登了高樓,賞了群山。當走進朋友的那些美麗家園,走進寂靜山間的農(nóng)家院落,心中豁然開朗。??!牽動我心的還是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
走進公安隊伍,真的把個人交給了組織,交給了事業(yè)。有時家就近在咫尺,但要加班加點工作,卻回不了家,更回不了遠方的那個家。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被擱置。
那一年,我從分局政治處副主任的位置調(diào)到大石窩派出所當政委。離家近了,閑暇之余,回家的次數(shù)多了,心中的期盼多了,建設(shè)、改變家的機會來了。
多少次我信步家的房前屋后,遠眺家的地理位置,一個大膽的計劃在心中勾畫出來——先修路,再建房。
都說,要想富先修路??晌也皇菫榱酥赂?,就是為了回家才要修路!
山中的家鄉(xiāng)
家鄉(xiāng)的路有著太多的磨難。這個近千口人的小山村,人們祖祖輩輩出門靠步行,運輸都是人背牲口馱。
80年代初,村里有了六石公路。那時是石子路。修主路時,捎帶著把路修到了大隊部。一隊、六隊、七隊部分村民,能就近把車開到家里。二、三、四、五隊村民還是忍受著無路之苦。
后來,二隊村民把路修到了“井臺兒”。再后來大隊組織把道兒修到了三、四隊。但只能走農(nóng)用車,汽車根本無法行駛。我回家只能把車放在半路,仍要步行一公里的路才能到家。
好在到我家有一條早先往“天井兒”五隊修的一條路,這條路村民們剛剛把路基整理出一個道眼兒,由于山區(qū)搬遷,就停修了。村民們也沒有拿到修路干活的工錢。
2006年冬天,我請村中長輩穆甫來組織村民,從主路往家里修建了一條一公里長的路。而且把一半路打上了水泥,當時有人說花那么多錢沒什么用。老媽和妻子也不同意自己花錢修路。
但我是“鐵了心”的,一定要把路修到家。就為了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我也是村里第一個自己出資把路修到家的人。
路修好了,各種建筑材料能運到家門口了,我開始動手房屋建設(shè)的規(guī)劃。
2007年初我拆除了原有的十間舊房,用拆出來的舊材料,找村里的人們重新建設(shè)了“三合院”。用我和兒子名字的最后一個字“祥遠家園”命名。
從此,我的那個家有了客廳,有了伙房,有了臥室,姐妹們回家有了住所。擺脫了祖祖輩輩全家人在一條大土炕上睡覺的狀況。
蓋房可能也會上癮。祥遠家園建好后,2008年我將另一處宅院進行了翻建。因為是奧運年,為了讓房子有紀念意義,我將宅院起名為“祥云屋”。
祥云屋原來是三間北房。蓋房時,有高人路過說,此地有風水,蓋東房為妙。
思念中的故鄉(xiāng)
但父輩們講,蓋東房冬天見陽光少屋里冷,還是北房太陽光照好,屋子暖和,就執(zhí)意蓋了北房。北房80年代初建好后,也就是七八年時間,父親就過世了。不知是蓋房的原因,還是哪里出了問題。
我把北房翻建為東房后,此宅確實很順向了。按風水講的左青龍、右白虎、前有照、后有靠都具備了。
2012年“7·21”大暴雨后,鎮(zhèn)里要為險戶村民建設(shè)新房。為了增大祥云屋宅院面積,我就地取材擴展了墻體,請村民在宅前打了一道高15米,長20米的石頭墻。
由于地基沒有打牢固,墻體壘好后不到3天就塌陷了。那天晚上,我在所里值班,接到老家山下鄰居張永打來的電話說:師大哥,你家壘的大墻塌了!當時我吃驚地一愣,不會吧!十幾個人干了一個月呀!
再次打電話求證,確實是塌了。張永說墻體塌陷時,石頭的撞擊聲持續(xù)了好長時間。
由于防汛形勢緊張不能離開崗位,當時我沒敢把墻體塌陷的消息告訴媽媽。因為媽媽年齡大了,耳朵背聽不見,更怕她知道后經(jīng)受不住損失慘重的打擊。
當晚我整夜未眠,回想辛辛苦苦壘的墻怎么就塌了呢!第二天天剛放亮,我電話打給媽媽,問,雨下得大不大,壘的墻有事沒事兒,是不是雨下得大了,墻體會塌陷?
媽媽不相信花這么多錢,費這么大勁兒,剛剛壘好的墻會塌了。
當媽媽步履蹣跚走到壘好的大墻邊一看,傻眼了,墻真的塌了。我在電話里聽到了媽媽的放聲大哭!我邊和媽媽說話,邊安慰媽媽。我說,媽你別難過,不要哭,也別著急。墻體不牢,早晚會塌,早塌比晚塌要好。如果鎮(zhèn)里給咱們蓋好了房再塌,損失就更大了……我這個人有時犟脾氣也大。為了干成事兒,越是艱難困苦,越不會退縮,越要堅持住。兩個月后,我再次組織人,找來農(nóng)用三輪車、勾機,把塌陷的石頭重新拉回。為了使墻體更加牢固,壘墻時用上了鋼筋、水泥。
院墻建好后,鎮(zhèn)里給蓋了南、北配房。又一個新的“三合院”展現(xiàn)在家人面前。
村中小店
在三合院里,我有了書房、畫室,有了朋友來了住宿的房間。我將三合院起名為“祥云齋”。
建好祥云齋后的第二年,村里有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有老房地基的可以蓋新房。這正好順應(yīng)了我的目標。
在建設(shè)家園的初始,我在主路道口明顯位置立了一塊石牌,上書“聚友山寨”。
我的目標是,山寨的房子要多幾間,要把四方賓朋請到家里,看看家鄉(xiāng)的風景,瞧瞧家里的變化。
雖然建了兩個三合院,但離心中的山寨還有差距。這樣,我又在家園的老房地基上建設(shè)了一處接待室,取名“聚賢閣”。
建設(shè)好了兩個三合院和一個接待室,我算是松了一口氣。因為我的山寨算是小有成就了,更有山寨的模樣了。
回想起為了美化這片地,為了治理這座山,為了建設(shè)這個家。付出的辛苦不說,受的累就太多了。
為了不耽誤工作,多少次我從南尚樂、張坊往家里運送建筑材料,都是晚上裝車,早上起大早運回家。隆冬時節(jié),有時起得太早,到六石公路的六渡路口,天還沒有亮,就停車在車上休息等天亮上山。有時在車里睡著了、凍醒了天還沒有亮。有幾次車壞在六石公路上,手機沒有信號,就只好走著到六渡打電話求援。
山上蓋房不比山下方便,有時一些建筑材料運不到指定位置,還要一個人背,兩個人抬。多少次我都參加到了背、抬的行列中。為了建設(shè)心中的美好家園,我既當司機,又當裝卸工、搬運工。很多時間,都是指揮著民工干活。
可是,這一干整整用了10年時間!10年,在人生發(fā)展歷程中,雖然只是彈指一揮間,但對我來說卻艱難而漫長。
在這10年里,我練就了堅忍不拔的毅力,練就了強健的體魄。最大的收獲是堅持,堅持有了發(fā)展,堅持有了成果,堅持讓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變了樣兒!
好多親近的人都說,永祥下了這么大功夫,出了這么多力氣,值得嗎?
已經(jīng)修好的小路
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回答他們:值得,非常值得……因為那是我的初心,我的夢??!
我從16歲走出這片地、這座山、這個家。六渡中學上初中,張坊中學上高中,六渡鄉(xiāng)政府、房山建筑公司、房山外貿(mào)公司、房山工商局個體協(xié)會當通訊報道員。1989年考進公安局才混了個鐵飯碗!
35年來,靠著手中的筆在社會上混飯吃,靠著有情人的幫助支撐家庭生活,靠著領(lǐng)導(dǎo)的關(guān)懷健康成長。該有的有了,該得的得了!
我生在這個家里,長在這片地里,樂在這座山頭,還沒到退休年齡就想回到這里。這里有我兒時的歡樂和酸楚,這里有我童年的追夢和向往。
我已離不開這片地、這座山、這個家。這里是我回憶昨天展望明天的地方。這里是飽含我精神寄托希望的地方。
我愛這里,因為這里有高山、有清泉、有土地、有綠色、有生活,更有濃濃的鄉(xiāng)情。
請到聚友山寨來。這里也會成為你心中的那片地、那座山、那個家!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