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巧存 李桂寶 黃少穎 鄧麗玲
(廣東省英德市人民醫(yī)院 英德 513000)
根管治療術是目前患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過清除根管內的病變感染物,消毒并嚴密充填,以隔絕細菌進入根管,從而促進病變愈合[1]。一方面,根管治療的術式復雜、精細,主治醫(yī)生必須精力高度集中和長期保持單一姿勢,很容易導致手術操作者疲勞;另一方面,術中操作時患者需要張口,并且時間長造成患者不舒適,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2~3]。所以,如何有效縮短手術操作時間,減輕醫(yī)生勞動量,并減少患者張口時間及不適感,已成為牙科醫(yī)生所關注的焦點。四手操作法是近年來被實踐證明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本研究對55例根管治療的患者中實行四手護理配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將我院收治的110例行根管治療的患者按就診日期先后分成研究組和對照組。2015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55例為對照組,2015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55例為研究組。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對照組因人力資源緊張給予傳統(tǒng)護理配合,即主治醫(yī)生進行根管治療操作,配合護士負責材料、器械等物品的準備以及物品使用后做終末處理,治療過程中的隔濕、吸唾、主尖標記、副尖準備、小器械選擇及廢棄物的處理均由主治醫(yī)生個人完成。研究組實行四手操作,即根管治療主治醫(yī)生和護士四手共同完成:護士在治療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導,講解治療中的配合知識,協助病人擺好體位,調節(jié)牙椅的位置和光源,做好器械、藥品、材料等的準備;將消毒好的手機裝上車針并遞給醫(yī)生,醫(yī)生開髓后遞上拔髓針,并將根管長度測量儀與已消毒的唇溝和夾持器相連,記錄根管的長度,測量每個擴大挫的工作長度,并逐號遞至醫(yī)生;將根管沖洗液及時遞與醫(yī)生,在反復沖洗根管后遞消毒紙捻,吸干根管多余沖洗液,調好根管用藥,做棉捻沾藥遞至醫(yī)生置于根管內,再使用丁氧膏暫封;治療中隨時吸唾隔濕。
觀察指標為兩組患者的治療時間以及醫(yī)生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滿意度均采用自制問卷進行調查,共兩份,一份面向醫(yī)生,一份面向患者,總分分別為100分,分值越高,滿意度越高。
對照組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齡19~72歲,平均(48.21±9.73)歲;患牙共62顆,其中急性牙髓炎25例共25顆,慢性根尖周炎21例共21顆,根尖周囊腫9例共9顆。研究組男性32例,女性23例;年齡18~73歲,平均(47.36±9.62)歲;患牙共60顆,其中急性牙髓炎23例共23顆,慢性根尖周炎20例共20顆,根尖周囊腫12例12顆。所有患者均為第一次根管治療,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患牙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例數男/女年齡(歲)患牙(顆)急性牙髓炎慢性根尖周炎根尖周囊腫研究組5532/2347.36±9.62232012對照組5531/2448.21±9.7325219
研究組患者55例,治療時間(28.06±9.31)min,醫(yī)生滿意度評分(97.03±9.54)分,患者滿意度評分(96.84±10.62)分;對照組患者55例,治療時間(35.18±9.75)min,醫(yī)生滿意度評分(89.86±9.85)分,患者滿意度評分(88.73±10.86)分。研究組治療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醫(yī)生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及滿意度比較
組別例數治療時間(min)醫(yī)生滿意度(分)患者滿意度(分)研究組5528.06±9.31?97.03±9.54?96.84±10.62?對照組5535.18±9.7589.86±9.8588.73±10.86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根管治療是口腔科常用的治療方法,其操作過程復雜,要求精細,醫(yī)生需較長時間的保持同一姿勢,容易疲勞,患者張口時間長很不舒適。傳統(tǒng)護理中由于基層人力資源緊張,護理質量不高,一名護士配合多名醫(yī)生,大量瑣碎的工作由醫(yī)生獨立完成,不但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且醫(yī)生工作效率低,影響醫(yī)療質量[4]。術中患者需要長時間張嘴,因此會造成面部受累、心理焦慮、煩躁等各種不適,影響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從而延長治療時間,最終影響治療效果。四手操作法是近年來被實踐證明是最有效的一種方法。四手操作的護理配合主要是由醫(yī)師與護理人員同步進行操作,護理人員需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既能嫻熟、麻利的輔助醫(yī)師進行各種術中操作,同時又能對患者進行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安慰,從而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率[5~6]。四手操作護理配合模式,患者躺著,醫(yī)護坐著,四手共同進行口腔內操作,減輕了醫(yī)生的工作量,縮短了治療時間。
本研究采用四手操作護理的步驟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術前準備、術中配合、根管消毒配合、根管填充配合。術前準備:治療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導,講解治療中的配合知識,協助病人擺好體位,調節(jié)牙椅的位置和光源,做好器械、藥品、材料等的準備;從而提高積極配合性,進一步為手術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基礎;術中配合:輔助醫(yī)師及時徹底的清除根管內感染物,及時抽取患者口腔唾液或血水等異物,從而為醫(yī)生提供開闊的術中視野,減少不良情況的發(fā)生率;根管消毒配合:護理人員適時對根管消毒處理,反復沖洗消毒,提高手術的安全性;根管充填配合:輔助醫(yī)師準備牙膠尖等操作,減少手術時間,減少感染的發(fā)生,提高手術效果。總之,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治療時間明顯縮短,醫(yī)生患者治療的舒適度明顯提高,在根管治療中實行四手護理較傳統(tǒng)護理更具優(yōu)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王華.根管治療術中根管預備的四手操作護理.中外醫(yī)療,2013,32(3):8~9.
2 陳麗麗,柴曉紅.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體會.醫(yī)藥前沿,2012,2(12):300~301.
3 吳正惠,胡勝男,何群育.四手操作法在根管治療術中的應用.西部醫(yī)學,2010,22(4):763~765.
4 趙瑩.根管治療應用四手操作護理配合的效果評價.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4):204~205.
5 劉紅麗.根管治療中四手操作技術的護理配合臨床價值.中國醫(yī)藥指南,2016,14(36):210~211.
6 張莉.四手操作技術的護理配合在根管治療中的應用.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2):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