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胸腔鏡手術(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與傳統(tǒng)開胸手術比較,具有手術切口小、創(chuàng)傷小、手術視角廣、視野更為清晰等優(yōu)勢[1],并且胸腔鏡手術對肺功能影響較少[2-3],相對而言更為安全[4],特別是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I和II期時,優(yōu)勢較明顯。在以往手術治療過程中,通常應用單根粗徑胸引管或雙根粗徑引流管,術后患者不僅疼痛明顯、恢復較慢,而且護理難度增加。本研究探討微胸引管在非小細胞肺癌胸腔鏡手術中的應用前景,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淮南東方醫(yī)院集團總院胸外科收治的行VATS肺葉切除手術的NSCLC患者60例,男性33例,女性27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60例患者分為A組和B組,A組30例,年齡(62.3±5.54)歲;B組30例,年齡(66.3±7.34)歲。A組關胸時留置內(nèi)徑為24 Fr的胸管引流;B組除了留置內(nèi)徑為24 Fr的胸管外,另在腋后線留置內(nèi)徑為8 Fr的微胸管引流。本試驗得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治療方法 采用胸部前外側切口、腋下小切口或單孔路徑行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手術,并行淋巴結清掃,術畢關胸時,于患側腋前線切口或觀察孔留置內(nèi)徑為24 Fr的胸管引流,管頭置于胸頂,引流管常規(guī)用7號縫線固定于皮膚上,術后均未行負壓吸引;B組患者除了24 Fr的胸管,腋后線第8肋另留置內(nèi)徑為8 Fr的導管引流。術后早期鼓勵兩組患者咳嗽、咳痰,并盡早下床活動。術后第1天均行X線檢查了解肺復張情況,A組患者在胸管無氣體引出,肺復張良好,引流液<100 mL/d,拔除24 Fr的胸管;B組患者無漏氣,術后肺復張良好拔除24 Fr的胸管,當8 Fr的導管引流液<100 mL/d,拔除8 Fr導管。
1.3 術后處理 術后早期鼓勵患者下床活動,術后第1天復查胸片。A組常規(guī)拔管(引流量<100 mL/d拔除)。B組復查胸片肺復張良好,引流管無氣體拔24 Fr胸引管;當引流<100 mL/d可拔除8 Fr導管,若患者引流較多(排除乳糜胸),可門診隨訪,待量少時予以拔除。
1.4 觀察指標和評分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時間,胸腔引流總量,肺部常見并發(fā)癥(肺不張、肺部感染)及住院天數(shù)等情況。其中,疼痛應用口述評分法(verbal rating scale,VRS)[5]進行評價,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為無痛,10為劇痛,達到4分以上納入疼痛范圍。
兩組患者胸痛時間、引流量、肺部并發(fā)癥、住院時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相關指標比較
對于NSCLC患者,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VATS手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且由三孔胸腔鏡發(fā)展為單孔胸腔鏡[6]。單孔胸腔鏡手術,胸腔引流管多放置在切口中,引流位置多偏上,患者引流效果受影響,另加微胸引管引流,可增強術后引流效果、縮短患者創(chuàng)面疼痛時間以及降低術后感染概率。本研究中,B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低可能與此有關,早期下床活動有助引流。
胸外科手術后常規(guī)會放置胸引管1根,便于觀察胸腔引流情況,利于掌握病情。應用24 Fr胸引管,管徑較粗,單用該引流管部分患者術后切口延遲愈合[7];而且24 Fr引流管壓迫周圍組織,患者術后疼痛明顯,因懼痛有效咳嗽較差。應用8 Fr的微胸引管優(yōu)勢明顯:首先,8 Fr微胸引管管徑較細,更易準確定位,且放置時無需切開皮膚,不需拆線換藥,拔管操作也簡單;其次,8 Fr微胸引管較為柔軟、組織相容性好,對臟層、壁層胸膜刺激性較小,對胸壁組織擠壓輕;再次,8 Fr微胸引管前端彎曲,側孔較多,胸腔內(nèi)引流效果較中心靜脈引流管好[8],即使達到中等量積液引流仍然通暢[9],如發(fā)生堵管現(xiàn)象則予以生理鹽水沖洗管道即可,護理相對簡單;最后,對于胸腔引流液較多的不能拔管的患者,可先將8 Fr微胸引管帶回家,待其引流減少時再到門診拔管,可降低患者住院時間。本研究中,B組患者在常規(guī)VATS術后于腋后線第8肋間加放8 Fr微胸引管引流,可有效引流胸腔積液,引流量徹底且引流持續(xù)時間縮短,該組患者術后疼痛較輕,術后早期即可自如活動,并發(fā)癥少、恢復快。
綜上所述,早期NSCLC患者術后加放微胸引管引流,患者疼痛減輕、恢復較快、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且住院時間縮短,總體效果較好。
[1] 林星宇,楊志廣,張鵬,等.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治療老年肺癌的療效比較[J].吉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4(6):1275-1279.
[2] 張艷嬌,高禹舜. 肺癌胸腔鏡肺葉切除、胸腔鏡肺段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術后對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16,19(10):700-704.
[3] 唐東方,孟慶山. 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指標的影響[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7(15):1770-1771.
[4] 豆亞偉,呂珊珊,田偉,等. 全胸腔鏡肺葉切除治療Ⅰ/Ⅱ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17(3):192-195.
[5] 高萬露,汪小海. 患者疼痛評分法的術前選擇及術后疼痛評估的效果分析[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3(23):3892-3894.
[6] 盧晨,張仁泉,于在誠,等. 單孔電視胸腔鏡輔助下肺葉切除術29例[J].安徽醫(yī)學,2016,37(11):1397-1400.
[7] 王飛,楊劼,葉國麟,等. 不同內(nèi)徑胸腔引流管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后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3,32(17):20-23.
[8] 姚菲菲,姜劍松,陳晨. 腹腔引流導管用于胸腔閉式引流治療胸腔積液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7(18):1855-1857.
[9] 鄧年根,劉曉龍,劉娜,等. 腹腔引流導管在中量以上胸腔積液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7,21(26):3480-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