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明 張玉金
摘要:目前公布的出土戰(zhàn)國文獻材料,絕大部分文字已經(jīng)被釋出,這為我們編寫一部多卷本的《出土戰(zhàn)國文獻匯釋今譯叢書》提供了有利條件。本課題的研究是基于所有的出土戰(zhàn)國文獻原始資料之上,寫出摹本,從文字考釋、詞語訓釋、語句通釋、思想內(nèi)容、時代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概述以往成果,并形成自己的見解。最后寫出對所選的出土戰(zhàn)國文獻的釋文、標點、匯釋、今譯。
關(guān)鍵詞:郭店楚簡《老子》 摹本 匯釋 今譯
前人和時賢在出土戰(zhàn)國文獻整理研究方面已經(jīng)取得了許多成果,這為從事本課題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不過,以往的研究存在以下兩個問題:一是大都按材料的不同分類分頭進行的,還沒有看到對出土戰(zhàn)國文獻的綜合整理研究成果;二是不同的學者在釋文方面寬嚴不一,對同一個古文字有不同的釋文,對同一個詞語有不同的解釋,對同一句意也有不同的理解。這給漢語史研究者以及相關(guān)學科的學者帶來極大的不便。
而漢語史學者以及相關(guān)領(lǐng)域的研究者急需對出土戰(zhàn)國文獻進行綜合性整理成果,這個成果必須有以下幾點要求:第一,收錄齊備,即囊括了目前已經(jīng)整理發(fā)表的全部出土戰(zhàn)國文獻資料;第二,釋文寬嚴一致,對于同一個古文字要有同樣的釋文;第三,訓釋前后統(tǒng)一,對于同一個詞語要有一致的解釋,對詞語要有簡明的訓釋,對句義要有準確的翻譯。第四,保留異說,對于古文字學者們的異說要有簡明的介紹。對這種綜合整理的研究成果方便學者們進行深入研究。因此本課題的研究,不僅對古文字學、戰(zhàn)國文字學研究有價值,而且對漢語史學以及需利用古文字材料的各門學科都是有學術(shù)價值的,對相關(guān)學科的教學和普及也有應用價值。
出土戰(zhàn)國文獻整理研究,是古典文獻學、古文字學的重要研究內(nèi)容,對其他以出土戰(zhàn)國文獻為材料進行研究的學科而言也具有基礎(chǔ)性意義。由于研究對象的獨特性,是用古文字書寫的,所以不但要用文獻注釋學的理論方法進行研究,還要用古文字學的理論方法進行考察:不但要有文獻整理能力,還要具備古文字的考釋能力以及音韻學、訓詁學、詞匯學、語法學、歷史文化學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基于上述學科特色和學術(shù)創(chuàng)新,編寫一部多卷本的《出土戰(zhàn)國文獻匯釋今譯叢書》,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下面選取郭店楚簡《老子》甲篇一則作為樣稿選載,以聽取同行專家的意見。
一、摹本
我們選取的出土戰(zhàn)國文獻,是在原始資料的基礎(chǔ)上做出摹本,以方便讀者閱讀。下面是郭店楚簡《老子》甲本1-2、8-11簡的摹本(行款為從左向右)。
二、釋文
釋文和標點,采各家之長,寫出釋文。用現(xiàn)代標點,對所做出的釋文加以斷句。下面是郭店楚簡《老子》甲本1-2、8-11簡的釋文和標點。
三、匯釋
對其中的疑難字詞加以注釋。若有異說,簡明列出,下面是郭店楚簡《老子》甲本1-2、8-11簡的匯釋。
利,利益、財力。懷,后作“倍”。考,通“巧”,兩字都從“丐”聲,機巧。劉信芳釋為“攼”,稱量之“權(quán)”,財富之“重”。《說文》:“巧,技也”。利,利益。眺,通“盜”,“眺”從“兆”聲,“兆”與“盜”古音相近。惻,通“賊”,“惻”與“賊”都從“則”聲。亡又,無有,沒有。
復,後歸。季子,猶言嬰兒,應指小兒的精神狀態(tài),與“比于赤子”相應。整理者以為“季”是“孝”字之訛,“季子”應作“孝慈”。季旭異認為“季子”猶言“嬰兒”,也是指道德純樸的本質(zhì)_4]。劉信芳認為“季子”猶言“稚子”。郭沂認為二字應作“孝慈”。
四、今譯
把出土戰(zhàn)國文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供讀者參考。若有不能翻譯的,則存疑。下面是郭店楚簡《老子》甲本1-2、8-11簡的今譯:
(一)
斷絕智謀,拋棄分辨能力,民眾就會得到百倍的利益。斷絕機巧,拋棄利欲,盜賊就不會有。斷絕人為,拋棄謀劃,民眾就會回歸嬰兒一樣的狀態(tài)。用這樣的三句話對2-1-1人民進行治理如果還不夠,有的人就命令他們,有的人就讓其有所歸屬。以質(zhì)樸示人,守持天然,減少私心和欲望。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眾多溪流的王,是因為它2-1-2能處于眾多溪流之下,所以才能夠成為眾多溪流的王。2-1-3
(二)
古時候善于做士的人,一定幽微、精妙、深奧、通達,高深得不能認識。因此要為他描繪一下形象:他小心謹慎啊,好像冬天赤腳過河;他遲疑不決啊,2-1-8好像害怕周邊的國家和城邑;他恭敬嚴肅啊,好像是去赴宴做客;他行動灑脫啊,好像冰塊緩緩消融;他純樸厚道啊,好像沒有經(jīng)過雕琢的原料;他混沌渾噩,好像不清的濁水。誰是能使渾濁安靜下來的人?2-1-9將慢慢澄清。誰是能使安靜動起來的人?將慢慢發(fā)生變動。保持這個“道”的人不想崇尚盈滿。2-1-10
(三)
故意去做某事,就會讓這件事情不成功。固執(zhí)把持某件東西,就會把這件東西丟失。2-1-10所以圣人沒有故意作為,因此就沒有失??;沒有固執(zhí)把持,因此就沒有丟失。治理事情的準則是:如果對待結(jié)尾能夠像對待開始一樣謹慎小心,那么就不會有失敗的事了。2-1-11
作者簡介:彭偉明,男,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出土文獻語言研究中心博士生。
張玉金,男,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