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航
記載“北大精神”的文字已經很多,它承載了許多人對于“文人風骨”和“大師風范”的想象,常以傳說和軼事的形式流行。同時,它又是人們得以援引和利用的資源,每每在緊張關頭,提供審視現(xiàn)實的入口和批判現(xiàn)實的合法性?!侗贝?20年精神史》的采寫操作過程中,對于種種神話的祛魅和對于現(xiàn)實的關涉變得尤為重要。
在查閱了大量的日記、報刊和史料之后,我與歷史現(xiàn)場的距離在慢慢縮短,但仍然無法斷言這些就是歷史的本來面目。當年的知識分子不斷尋找著一個可以解決現(xiàn)實困境的方案,卻常常感到困惑,他們內部也存在著差異和矛盾;學生帶著激情與沖動,參與到現(xiàn)實的洪流中,有時候他們成為了潮頭的先鋒;另一些時候,他們被沖散,被裹挾,卷入大潮中。
如今,對于自由傳統(tǒng)與獨立精神的堅持,依然在許多學生和教授的手中傳遞著。人們常常期待北大成為急先鋒,扛起社會責任的大旗,但需要強調的是,北大首先是一個教學研究機構,是學術的殿堂。其對于知識和科學的探尋是特別讓人尊重的。
在國力積弱、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北大尚且成為了中流砥柱;在如今這個百年間最為和平與穩(wěn)定的時期,她就更沒有道理不成為走在最前面的那一個。但一些未曾遇到過的問題也出現(xiàn)了。不得不承認,快步發(fā)展讓這所學校難免泥沙俱下。如果無法有效地保持對社會問題的回應,她的自我更新機制就容易變得滯重。
5月4日是北大120周年的校慶日,整個校園呈現(xiàn)一片熱鬧非凡的景象。希望這難得一遇的場合不要變成純粹的“成就展”與“招商會”。大樓建設和宏偉規(guī)劃當然值得稱贊,但最能讓學生和校友感到驕傲的,仍是這所學校的精神與活力。
不久前曾想采訪錢理群老先生,但從師長那里得知他現(xiàn)在正在療養(yǎng)院專心寫作。一個后輩去看他,跟他打招呼,他顯得有些遲疑。經過夫人的提醒,錢先生才想起來對面的人是誰。他已經快80歲了,記憶力難免下降,但許多人都不會忘記他說過的話。對于這所學校的過去與未來,痛苦與榮耀,他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