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茂
斷舍離是網(wǎng)絡(luò)語言,由日本的山下英子推出。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處理掉堆放在家里沒用的東西。離=舍棄對物質(zhì)的迷戀,讓自己處于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從2000年山下英子以雜物管理咨詢師的身份在日本各地舉行講座開始,特別是《斷舍離》一書2009年出版發(fā)行以來,“斷舍離”在整個日本社會引起轟動,媒體爭相報道,全民參與行動。同時,其理念和做法,像不大不小的一場旋風(fēng),在不少國家和地區(qū),形成了一股沖擊波。
對“斷舍離”,道理很多人是懂得的,好處也能說出個子丑寅卯。但“世上最近的距離是從嘴到手,最遠的距離是從說到做”———知易行難,讓不少人點贊、欣賞,但不去落實。
具體原因,大致有三個方面。
購物熱情,居高不下———斷不了。有段子說,那些愛喝點小酒的男士,也知道酒喝多了誤事,喝大了傷身,經(jīng)常發(fā)誓,“戒酒,不喝了”。然而酒場上一坐,往往經(jīng)不住三勸兩讓,擋不住酒的誘惑,“不喝不喝又喝了”“喝著喝著又多了”。有些女士,與貪杯的酒徒可有一比:她們明明知道家中衣服呀,化妝品呀,包包呀什么的,皆不缺,有的已造成積壓;自己也曾在家人、閨蜜面前表示過“不再胡買八買了”??梢坏﹣淼匠?、進入商場,新鮮時髦的服裝,琳瑯滿目的用品,同性、異性購物時的歡聲笑語,一下子將自己蟄伏的購物欲激活,將“不再胡買八買了”的決心擊得粉碎。于是,不買不買又買了,買著買著又多了,家中衣柜衣櫥本來就空間逼仄,又被塞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新采購的閑雜物品,時間不長就成了精致的“廢品”。此其一。
第二個方面,懷舊戀舊,情意綿綿———舍不下。一些人,尤其是那些“生在舊社會,長在紅旗下”的老年人,眼下年齡在70歲左右,小時候沒撈著享福,青、壯年時代生活仍緊緊巴巴,直到改革開放后,日子才逐漸好起來。曾經(jīng)的艱苦歲月,養(yǎng)成了他們吃苦耐勞、勤儉節(jié)約的美德,即使生活富裕了,也仍保留著很多傳統(tǒng)觀念和生活習(xí)慣。突出表現(xiàn)為對舊家具、舊衣裳,過時的生活用具、用品,這也不讓動,那也舍不得扔。外人勸,聽不進;子女勸,耳旁風(fēng),誰也休想說轉(zhuǎn)、叫停他們脫離對那些“不必需、不合時、不舒服”東西的眷戀。我的一位初中同學(xué)就是這樣一個代表。他和老伴上世紀(jì)七十年代初結(jié)婚時所買的一個衣櫥,如今式樣老掉了牙,顏色剝落殆盡,即便放到小區(qū)的垃圾箱旁也未必會有人撿??煞蚱迋z一直寶貝似的珍愛著,兩年前將其從舊居搬入裝修不俗的新居,很是刺眼。淘汰?萬萬不行。衣櫥成了老兩口憶苦思甜、勵志后代的載體,要的就是那份思念,那份感情。
再一個原因就是,也想舍棄,老沒時間———無暇離。常聽有人抱怨、感嘆:家里那些舊衣服、舊書籍,多年不動也不用的物品,能送人的送人,能賣掉的賣掉,不能送人、賣掉的就當(dāng)作垃圾,確實該處理一下了,可“就是沒時間”。替他們想想也是:年輕的,上班緊,忙工作、忙業(yè)務(wù)、忙充電、忙交際、忙應(yīng)酬、忙健身鍛煉,頭緒多,壓力大,一天到晚,陀螺似的,雙休還想放松放松,哪有時間為家居“減肥”?退休的老頭老太,也沒閑著,幫兒女,帶孫輩,廣場舞,練太極,攻書法,學(xué)畫畫,有點閑錢便跟著夕陽紅專列南里北里到處轉(zhuǎn),個個活成“大忙人”……全家人,大空兒舍不得,小空兒懶得做。結(jié)果,“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做”。結(jié)果,本來寬敞明亮的住宅,變得越來越臃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