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紀念館是為紀念有卓越貢獻的人或歷史事件而建立的紀念地,是歷史文化的重要遺址,它記載著過去真實的歷史與印記,也是歷史文化的重要財富。檔案管理工作對于紀念館管理工作來說是重要一環(huán),它在推動歷史文化建設過程中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隨著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紀念館的管理工作也要緊跟時代發(fā)展變革,利用新時代新的管理方法,不斷提高紀念館的檔案管理工作效率,為更好地開展紀念館的相關工作服務。筆者在本文中針對當代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研究。
【關鍵詞】紀念館;檔案;管理
一、前言
當前,紀念館的檔案管理工作與紀念館內的其他業(yè)務部門工作相比而言,它并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各種門類和載體文件材料歸檔部門處于多頭狀態(tài),使得文件材料的歸檔移交工作不能進行統(tǒng)一集中管理,造成大量的檔案資料堆積閑置,沒有進行及時的整理歸類,如何在新時期下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
二、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檔案管理的認識不足
長時間以來,紀念館管理工作的領導對于管理紀念館檔案的工作不是非常的重視,檔案管理工作不安排到議事日程中,也沒有明確的分管領導,保管檔案的場所也不符合標準,使得工作人員在檔案管理工作的認識上出現(xiàn)了巨大的誤區(qū),以至于他們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就是簡單的文字整理工作,保證文件不丟失就可以了,這些想法導致了實物文檔破損,工作缺乏積極性,一些有價值的實物文檔流失于紀念館外……造成整體檔案管理工作效率慢,效益低的局面。
(二)檔案的利用不夠充分
很多紀念館收集的資料非常齊全,卻出現(xiàn)了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開發(fā)不夠合理,利用不夠充分。大量重要的檔案資料長期存放在檔案室無人查閱,資料長期靜置,時過境遷,不是被污染就是遭到損壞或丟失,絲毫沒有體現(xiàn)它的價值。一些紀念館雖然有查閱和使用檔案的習慣,但是深度都比較淺,大部分集中在基礎層面,同樣沒有發(fā)揮檔案資料的存在意義。
(三)缺乏專業(yè)的檔案管理人才
現(xiàn)在紀念館在招聘檔案管理人員時,沒有具體的專業(yè)性要求,應聘標準也不高,導致招聘的管理人員文化程度和專業(yè)素質養(yǎng)低,視野不夠開闊、知識結構凌亂、專業(yè)知識匱乏。并且在新職員上崗后,部門也沒有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專業(yè)檔案管理培訓,他們對檔案管理的具體工作內容沒有充分地了解,只是一些淺薄的認知。而且大部分的檔案管理人員同時承擔著好幾項工作,工作流動性大,不能夠專心地將自己所有精力用于同一項工作中,這些也降低了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制約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給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限制了紀念館檔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四)檔案管理條件差,信息化水平低
由于紀念館工作人員長期對檔案管理工作不重視,造成檔案管理的設置設備比較落后,存放檔案的環(huán)境也非常簡陋,并且檔案室里的資料擺放不整齊,檔案管理的設施不齊全?;ヂ?lián)網(wǎng),信息技術運用到紀念館的檔案管理工作中寸步難移,大部分紀念館缺少必要的計算機、掃描儀、消磁柜等科技化管理工具。管理軟件沒有得到足夠的普及,檔案的查詢、收集和管理沒有建立網(wǎng)絡系統(tǒng),導致現(xiàn)在紀念館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還是傳統(tǒng)的運作方式,脫離了科技發(fā)展的軌道。數(shù)字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低下,限制了對檔案的充分開發(fā)和利用。
(五)檔案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檔案管理制度沒有達到新時期的要求,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紀念館建設和發(fā)展的檔案資料有著特殊的作用和專業(yè)性,目前,“檔號不規(guī)范”“案卷缺少內卷目錄”“案卷標題不規(guī)范”等現(xiàn)象普遍存在,運用的檢索工具多而不精,沒有合理地運用檢索工具,甚至大部分檔案檢索還完全依靠傳統(tǒng)的手動檢索模式,數(shù)字化檢索水平運用率低,導致檔案資料收集不齊全,每一個檔案管理工作人員無法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本職工作,給檔案的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不便,制約著檔案管理工作的發(fā)展。
三、提高紀念館檔案管理水平的對策
(一)提高管理檔案工作的領導對工作的重視程度
以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為例,當時的領導班子對檔案管理工作很重視,在年初就把檔案管理工作的計劃和目標制定出來了,并把它融入年度工作計劃之中,作為各部門績效考核的內容,讓所有的員工充分認識到檔案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辦公室負責并成立管理檔案領導小組,每個部門設置檔案兼職人員,主要負責自己所在部門檔案資料的收集以及整理工作,并定期把這些資料送到檔案館的檔案室進行存檔處理。在年終的時候由館委會對工作進行評定,對工作積極表現(xiàn)優(yōu)秀的檔案管理人員進行表揚并獎勵,領導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穩(wěn)定了檔案管理員隊伍的建設,有助于形成人人重視檔案工作的優(yōu)良風氣。
(二)對檔案管理相關人員進行專業(yè)培訓
為了使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對檔案管理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組織紀念館檔案管理的相關人員進行相應的專業(yè)培訓。培訓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大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水平,加強工作人員對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當紀念館檔案管理人員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視程度提高了,那么,相應的檔案管理工作也會井然有序地進行,工作水平也會不斷地提高。另一方面,要對檔案工作人員的專業(yè)培訓活動重視起來,主要是讓員工通過培訓豐富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并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的知識素養(yǎng),并在培訓的過程中逐漸地吸收有用的知識,掌握科學化、信息化的檔案管理方法,不斷地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檔案管理的質量不斷提高。讓檔案管理相關人員在不斷地培訓和實踐的過程中逐漸找到工作的重點,形成新的適合自己的管理方法,為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的發(fā)展提供重要且全面的資源。
(三)制定完善的檔案人員管理制度
一份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促進紀念館管理工作有效開展,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檔案管理不可缺少的因素,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讓檔案管理工作有力地執(zhí)行,它也是做好檔案工作的有效措施和堅實的保障。執(zhí)行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精準地執(zhí)行工作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省掉不必要以及重復的流程。一份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注意以下幾個要點:第一,作為管理人員的制度要具有合理性、科學性、現(xiàn)代化,也就是所設置的管理制度要充分地與紀念館自身的情況相結合,根據(jù)工作人員的具體情況進行設置。與此同時要保證所制定的制度容易操作,可以實現(xiàn),以便最好地展現(xiàn)制度的作用。第二,完善的制度還要具有公平性,對工作人員和領導者同樣使用,并且還要建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對制度進行執(zhí)行,充分地展現(xiàn)出制度的核心要求,提高并完善檔案的管理工作。
(四)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管理檔案
檔案信息資源是重要的國家信息資源,屬于國家信息化體系。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檔案管理想要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跟上時代的腳步,做出相應的改變,就需要檔案管理人員對落后的方法進行不斷地技術革新,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網(wǎng)絡技術等新科技,讓檔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使檔案管理信息化、資源利用網(wǎng)絡化,逐漸成為檔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式。利用網(wǎng)絡對檔案進行管理,不僅可以實現(xiàn)檔案的信息共享,共同監(jiān)督,也有效地避免了紙質檔案因長期翻閱造成的破損,使管理的檔案資源得到了很好的保護。要實現(xiàn)這些信息化建設就要求管理人員熟練應用網(wǎng)絡技術,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知識,所以,提高檔案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運用信息系統(tǒng)的能力、利用網(wǎng)絡資源共享的能力勢在必行,讓員工通過計算機軟件對檔案進行科學的編號、分類、整理,實現(xiàn)真正的檔案信息化管理,使檔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得到整體提高。同時領導者要對檔案管理人員的信息化建設安全意識進行培養(yǎng),讓檔案管理人員把人防和技防相結合,保證檔案資源的安全,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主要功能。
(五)提高檔案管理的作用
在新時代,紀念館檔案的管理工作不再只是簡單地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保管,同時在完成這些工作內容以外,還要有服務的工作意識,懂得把“死”的資料轉化成“活”的資源,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服務意識,把主動服務作為紀念館檔案管理日常工作的重點,把主動服務變成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改掉以前被動的局面,主動挖掘檔案中隱藏的有用信息,將檔案管理工作和紀念館的長遠發(fā)展相結合,為紀念館的建設開辟出新的途徑。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地收集保管第一手資料,為組織做好真實的歷史記錄,積極地開發(fā)和利用檔案資源,為紀念館的工作發(fā)展提供有效、可靠的幫助,把檔案存在的真實目的展現(xiàn)出來。
四、結語
紀念館檔案管理的革新在整個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科學的現(xiàn)代化管理方法,摒棄落后的管理方法,提高檔案管理相關人員對檔案管理的重視程度,不斷地完善紀念館檔案管理的制度,提高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希望通過本文對紀念館在新時代管理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新時代下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重點的闡述,可以為紀念館檔案管理工作與新時代文化接軌做出一份貢獻。
參考文獻
[1]黃光男.博物館新視覺[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2]朱薇.對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后的幾點思考—以撫順市雷鋒紀念館為例[J].絲綢之路,2010(08):88~90.
[3]姚安.博物館12講[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103.
[4]王喜鳳.檔案“雙套制”管理探索[J].四川檔案,2009(01):30~31.
作者簡介:張東明(1969.07—),女,漢族,北京人,本科,文秘收發(fā)員二級技師,研究方向:旅游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