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盛 陳義仙
【關鍵詞】近體詩是嚴格要求合律的,但是發(fā)現(xiàn)很多詩人的近體詩詩作中不合律的詩比比皆是。詩人王維亦是如此。王維創(chuàng)作的各種詩體中,以五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最豐,但其中有大約36%是不合律的詩。這里以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第二冊為藍本,主要對王維五言律詩中的拗救、拗而不救情況及拗而不救原因進行分析。
【關鍵詞】王維;五言律詩;拗救
王維,字摩詰,盛唐詩人、畫家,有“詩佛”之稱。作為詩人,他創(chuàng)作頗豐,總共381余首。題材廣泛,有詠史、送別、山水、田園、歸隱、邊塞、應制、酬唱、贈友等方面,幾乎無所不包。其中以山水田園詩最為著名,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很多高質(zhì)量的作品,如《山居秋暝》、《鹿柴》等。書畫特臻其妙,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志林》)”且體裁多樣,有五律、七律、五古、七古、五絕、七絕、五排等。尤長五言,胡應麟曾說“右丞五言,工麗閑澹,自有二派,殊不相蒙”。研究他的律詩可發(fā)現(xiàn)他的詩歌詩如畫卷、情景交融、流動空靈、渾然天成??梢娡蹙S確實是很有代表性、很有藝術造詣的詩人。他取得這樣的藝術造詣,不排除這樣一個原因,就是他對格律詩創(chuàng)作原則的透徹掌握,且又不拘泥于此,靈活運用多種拗救的形式,使律詩變化豐富,順暢自然,真摯深刻。詩人王維以五律創(chuàng)作為代表,據(jù)統(tǒng)計可見:
五言律詩105首,是其詩占比最高的。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四冊歸納了五言律詩的平仄格式:A仄仄仄平平,a仄仄平平仄,B平平仄仄平,b平平平仄仄四個類型。這也就是五言律詩創(chuàng)作應該遵循的原則。但是發(fā)現(xiàn)實際情況并非如此,在王維的105首五言律詩中發(fā)現(xiàn)了一部分不符合這種原則的詩。也就是不合律,出現(xiàn)了拗救情況。所謂拗救,王力先生是這樣定義的“具體地說,就是一個句子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然后在本句或?qū)涞倪m當位置,把該用仄聲的字改用平聲,以便補救,合起來叫做拗救。”拗救的基本原則是以平救仄、以仄救平,最終達到平仄協(xié)調(diào)的目的。經(jīng)統(tǒng)計得出,王維105首律詩中合律的詩有68首,不合律的詩37首。其中合律的詩當中拗救情況多種多樣,從補救的形式上分可為第一,本句自救,總共有94處。第二,對句相救,總共有48處。不合律的拗而不救的詩從拗的位置上可分為:第二字拗11處,第三字拗(三平調(diào))15處,第四字拗10處,第五字拗9處。下面將其拗救情況分析如下。
一、本句自救
1.一拗三救救孤平
一拗三救。這種拗救情況主要是針對“平平仄仄平”這一類型來說的。就是說第一個字拗變?yōu)樨坡暋柏破截曝破健?,那第三個字必須變?yōu)槠铰晛砭取柏破狡截破健边@里第三個字必須救。否則就是犯了律詩的忌諱之一——犯孤平。唐代很多詩人寫律詩都會用到這一拗救形式,比如李白就在《宿五松山下荀媼家》“跪進調(diào)胡飯,月光明素盤”中“月”字拗了“明”字救。詩人王維也在他的五律創(chuàng)作中用一拗三救形式大約13處。在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位置上都有用到。如在詩《同崔興宗送衡岳瑗公南歸》中,在頷聯(lián)“獨向池陽去,白云留故山”中,第一個字“白”拗了,第三個字“留”變?yōu)槠铰晛砭?。在詩《初出濟州別程=城中故人》中,尾聯(lián)“縱有歸來日,各愁年鬢侵”中“各”字拗,“年”字救。在詩《送友人南歸》中,頸聯(lián)“鄖國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楚”字拗,“菰”字救。在詩《登河北城樓作》中,首聯(lián)“井邑傅巖上,客亭云霧間”,“客”字拗,“云”字救。
2.三拗四救
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平平平仄仄”這一類型來說的。指第三個字拗“平平仄仄仄”,第四個字救“平平仄平仄”。這種拗救情形在王維的五律中出現(xiàn)49次之多,也出現(xiàn)在全詩的各個位置。如《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首聯(lián)“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湲”中,“轉(zhuǎn)”字拗,“蒼”字救。且有的一首詩中就兩次用到這種拗救情形,《送元中丞轉(zhuǎn)運江淮》中的頷聯(lián)“歡沾賜帛老,恩及卷綃人”,“賜”字拗,“帛”字救。尾聯(lián)“東南御亭上,莫使有風塵”,“御”字拗,“亭”字救。詩《送李員外賢郎》頸聯(lián)“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中,“請”字拗,“詩”字救。
3.三拗四沒救
這也是針對“平平平仄仄”這一類型來說的。第三字拗“平平仄仄仄”,但是它仍然是合律的。這種情況不僅在王維的五律中比較常見,而且在唐代其他詩人的律詩創(chuàng)作中也是如此,如孟浩然詩有32處。用的位置也是比較靈活的。如《慕容承攜素饌見過》尾聯(lián)“空勞酒食饌,持底解人頤”中,“酒”字拗了,但是后面第四個字并沒有救。又如《送楊長史賦果州》的頸聯(lián)“官橋祭酒客,山木女郎祠”“祭”字拗。再如《留別餞起》的首聯(lián)“背棲卻得性,每與白云歸”,“卻”字拗了后面也沒救。當然這樣的情況很多,此處不一一舉例。
二、對句相救
對句相救也是拗救的很常見的形式。主要針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這種類型來說的,下不贅述。詩的上半聯(lián)(出句)中出現(xiàn)拗,詩的下半聯(lián)(對句)來救。對句相救在王維五律中出現(xiàn)了約48次,雖然都是對句相救,但是也分好幾種情況。
1.出三拗,對三救
詩人在創(chuàng)作律詩時,會出現(xiàn)出句的第三個字拗,在對句的第三個字進行補救,來達到和諧。這樣的拗救情況在王維五律中有18處。如《留別丘為》的頷聯(lián)“今日又明日,自知心不閑”中,出句“又”字拗,對句“心”字救,且這句中還有救孤平的情況“自”拗“心”救?!朵可咸飯@即事》的尾聯(lián)“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亦”字拗,“乘”字救?!洞齼怍瞬恢痢返奈猜?lián)“了自不相顧,臨堂空復情”中“不”字拗,“空”字救。
2.出三拗,對三沒救
出句的第三個字拗,詩人有時對在對句的第三個字進行補救,但是也有不在對句第三個字進行補救的情況,不過這種情況是允許的且是合律的。這里共出現(xiàn)了23次。詩《戲題示蕭氏甥》的首聯(lián)“憐爾解臨池,渠爺未學詩”,出句的“解”字拗了,但是我們發(fā)現(xiàn)對句并沒有救。還有《送孟六歸襄陽》的尾聯(lián)“好是一生事,無勞獻子虛”,“一”字拗而對沒救?!对绯返氖茁?lián)“柳暗百花明,春深五鳳城”出句“百”拗對也沒救。
3.出三四拗,對三救
這也是一種拗救情況,且這是對句必須要進行補救的,否則就是不合律,但是自古以來詩人都用得比較少。這里僅僅出現(xiàn)了1次,就是這首《送錢少府還藍田》的首聯(lián)“草色日向好,桃源人去稀”這句的出句第三個字“日”和第四個字“向”都變?yōu)榱素坡暎嫁至?,后面對句的第三個字“人”字救了,從而達到了和諧,仍是合律的。
4.出四拗,對三救
出句的第四個字拗,對句的第三個字救。這種情況也不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里僅出現(xiàn)了6次。在詩《黎拾遺昕裴秀才迪見過秋夜對雨之作》的首聯(lián)“促織鳴已急,輕衣行向重”中出句的第四字“已”拗,對句的“行”補救了?!稓w嵩山作》的頷聯(lián)“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有”字拗,“相”字救?!峨s詩》的首聯(lián)“雙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中“命”拗,對句“新”補救。
以上就是王維105首五言律詩當中出現(xiàn)的所有拗救情形。不難看出,王維對五言律詩的創(chuàng)作把握得還是透徹的,幾乎用到了所有的拗救類型。變換平仄,或拗或救,千變?nèi)f化,并且能夠運用自如。他這樣靈活的運用,以達聲律和諧,聲情相應,也使他的詩歌增添了色彩。讓詩歌更加靈活多變、使詩歌的表達多樣化豐富化,使詩句的意思能夠表達得更加明確自然、也能夠使詩人的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此外,也可以看出,詩人做詩比起形式他更加注重內(nèi)容。為了更好地呈現(xiàn)內(nèi)容、更加到位地表達感情,他寧愿多用拗救的方法,而不屈就于形式,從而讓內(nèi)容的表達更加完整。
參考文獻
[1]全唐詩(增訂本)第二冊[M].中華書局,2005.
[2]王力.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2015.
[3]王力.詩詞格律 詩詞格律概要[M].北京:中華書局,2014.
作者簡介:吳德盛(1964.02—),男,漢族,貴州仁懷人,遵義師范學院人文與傳媒學院教師,副教授;陳義仙(1996.03—),女,遵義市第十四中學高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