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
我從生下來到現(xiàn)在,一直在走路。有很多人算不上“一直在走路”,因為他(她)們不少時候不是騎車就是開車,雙腳已不著地了。我可一直是用雙腳著地,從童年走到了老年。
小學(xué)時,我每天背著書包,走路上學(xué),放學(xué)后,走路回家。
初中上的溧陽縣中,高中上的江蘇省溧陽中學(xué)。那時窮,沒有錢,每個月用一個星期天,步行36華里,從溧陽外婆家走回老家徐舍,跟家里人聚聚,主要是看望母親。
大學(xué)上的是江蘇教育學(xué)院。天氣好時,傍晚從學(xué)校出來,去王錄祥家聊天。多數(shù)星期天,都是從草場門出發(fā),一直步行道夫子廟。沒錢買書,就站在舊書店里翻書、看書,直至下午三點多,再從夫子廟走回學(xué)校,往返也有30里吧。
工作后的頭15年里,每個星期天,我都會輕松一下自己,或去語文組老師家串門,或在街巷中溜達。莊尚典、沈達信、朱錦顏、楊先園、胡秀琴、張贊陽、金遵湯、龐聲聞等老師家我都去過。去老莊家次數(shù)最多,跟他的孩子們混得很熟。在沈達信家吃過餃子,在朱錦顏家過過生日。最有趣的是龐老師。別看他平日沉默寡言,一旦開口,卻很幽默。他住白下區(qū),房間小,光線暗。他拿出他畫的畫給我看,還非要我陪他喝小酒。我說“不會”,他就說:“那你就喝茶?!边@些老師,家境不同,性格各異,一來二往,加深了了解,增進了友誼。而走街串巷,則讓我熟悉了市井,感受了民俗。
40至60歲期間,我走的路更多了,足跡遍及江、浙60多所中學(xué),結(jié)交了許多朋友,游覽了各地名勝,也增長了不少見識。
執(zhí)教40周年前夕,學(xué)校為我出了本書,叫《求真學(xué)步集》。“學(xué)步”,就是學(xué)走路。執(zhí)教50周年前夕,我自印了一本書,叫《路,一步一步走過》,說的還是“走路”。在教育之路上走了半個世紀,對自己、對社會總算有了個交代。
今年2月,老母離世,令我萬分悲痛。她老人家在人生路上辛辛苦苦走了101個春秋,真不容易啊!我走在張渚鎮(zhèn)的老街舊巷里,追憶往事,難忘鄉(xiāng)愁。
我是個凡人,再怎么努力,也改變不了什么。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走得心情愉快,足矣。
(南京市金陵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