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前花絮】
小櫻(苦苦思索):維特,為了無望的愛情而死,值得嗎?
書蟲(一臉高深):因為愛情?不僅僅如此啊……
【蟲家講壇】
本期,我們推薦的書是《少年維特之煩惱》——這可是一本非常著名的書信體小說哦。1774年的秋天,這本書在德國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后,很快就成了暢銷書,并在青年讀者中間掀起了一股“維特熱”。他們不但模仿主人公維特的一舉一動,極少數(shù)人“入戲太深”,甚至像維特一樣,一槍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書蟲完全不贊同這種極端的“書迷”模式!不過,這到底是本怎樣的書,竟有如此大的魔力?
其內(nèi)容大致是這樣的:當一個才思敏捷、性格率真的少年遇到一位美麗動人、勤勞能干的少女,美好的感情就那樣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了——維特無可遏制地愛上了綠蒂。然而,綠蒂早已訂婚,而維特只能抑制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深陷在愛而不得的漩渦中。感情上的挫折加上與封建時代格格不入,煩惱絕望的維特最終在圣誕節(jié)到來的那個午夜,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
“但愿我能夠享受到為你去死、為你犧牲的幸福。”如果你以為《少年維特之煩惱》僅僅是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那就大錯特錯了。在這部愛情悲劇的背后,是18世紀德國的封建統(tǒng)治階級對德國普通階級人民的壓迫和摧殘。那時,人們的精神和思想都處于一種壓抑的狀態(tài),苦悶的內(nèi)心渴望獲得解放,然而,他們又是軟弱的,對自身所處的境地無可奈何。在這種情況下,消極、頹廢的情緒彌漫在整個社會中下層。而維特正是這個時期德國覺醒青年的代表,他對人生和社會都有著深刻而清醒的認識,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憎惡讓他充滿了攻擊性。但他也知道,自己缺乏改變的力量。力不從心的矛盾深深折磨著維特,讓他的情緒從激憤、焦慮逐漸轉(zhuǎn)變?yōu)閼n郁和苦惱,直至最后,他絕望地通過結(jié)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與那個丑惡腐朽的社會做了徹底的決裂。維特的悲劇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是階級的悲劇、社會的悲劇。
《少年維特之煩惱》被看作是德國狂飆突進運動時期最重要的小說,但其實我們也可以把它當成作者的自傳來讀。沒錯,因為這部小說里面的很多情節(jié)都是作者歌德親身經(jīng)歷過的。歌德在青年時期的確遇到過一個叫綠蒂的女孩,并很快愛上了她。但綠蒂如同書中所述一樣早已訂婚,并多次勸說歌德離開自己。最終,歌德在痛苦不堪中離開了。后來,歌德把之后遇到的兩個女子的形象融合到綠蒂的形象當中,并在四周的時間內(nèi)寫出了這部書信體小說,從而發(fā)泄了愛情的痛苦,并使自己從自殺的念頭中擺脫出來。
而書中“維特自殺”這一情節(jié),歌德更多的是受他的年輕同事耶路撒冷自殺而激發(fā)的。書中后半部分,他將耶路撒冷的許多性格特點和其他特征轉(zhuǎn)移到維特的形象上,耶路撒冷的命運越來越多地成為敘述的主要對象。親身經(jīng)歷加上巧妙嫁接,這部小說就這樣完成了。
如果你認真閱讀過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你很容易就被主人公的情感所打動,這些都歸功于書信體的運用。作者采用第一人稱,通過書信體的形式,仿佛走進了維特的內(nèi)心,傾聽他的言談笑語和啼泣悲嘆,甚至能夠窺見他那顆跳動著的、敏感的、柔軟的心。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往往會讓我們產(chǎn)生這封信就是寫給自己的錯覺——
七月二十六日
我已經(jīng)下了幾次決心,不那么頻繁地去看她??墒钦l能做得到呢?我天天都受到誘惑,心里天天都許下神圣的諾言:你明天別去啦!可是明天一到,我卻又找個令人折服的理由,轉(zhuǎn)瞬之間,我就到了她的身旁。要不就是她晚上說過:“您明天肯定來吧。”這樣說了,能不去嗎?要不就是她讓我辦了件事,我覺得親自去給她個回話才合適;要不就是天氣好極了,我就到瓦爾海姆去,而到了那兒,離她就只有半小時路程了。我挨她的吸力太近,彈指間就到那兒了。我祖母曾講過磁石山的童話:船只如果駛得離磁石山太近,船上的所有的鐵質(zhì)的東西就一下子全被吸去,釘子紛紛朝山上飛去,船板塊塊散裂、解體,那些可憐人都要葬身大海。
讀完,你是不是也能感受到維特心里對綠蒂那熾熱的愛戀和傾慕?好像自己就是維特的好友一樣,分享著他那些隱秘而又誠摯的情感。
書蟲:嗨,各位,都認識我吧?一只瘋狂鉆書的蟲!因為我爬過四大名著,游過世界經(jīng)典,遛過童話寓言,蹚過散文小說……所以我經(jīng)綸滿腹、學富五車、博古通今……近視整整一千度,我驕傲!
經(jīng)紀人小櫻:好了,好了!知道你要開講,趕緊入題吧!
一個時代的煩惱
【周邊知識】
1. 約翰·沃爾夫?qū)ゑT·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德國著名戲劇家、詩人、自然科學家、文藝理論家,魏瑪?shù)墓诺渲髁x最著名的代表,也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是世界文學領域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2. 狂飆突進運動,是指1760年代晚期到1780年代早期在德國文學和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的變革,是文藝形式從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時的階段。其名稱來源于劇作家克林格的戲劇《狂飆突進》,但其中心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
3. 1922年,郭沫若翻譯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出版后,在國內(nèi)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下下期預告】
在2019年1-2月刊上,書蟲將與大家一起閱讀《朝花夕拾》和《莫泊桑短篇小說選》。如果你也閱讀過這兩本書,并有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請趕緊寫下來,發(fā)給我的經(jīng)紀人小櫻(郵箱:1828404415@qq.com;地址:合肥市長江西路898號4聯(lián)排113《少年博覽·閱讀與寫作》編輯部),你將有機會和千千萬萬愛閱讀的少年們一起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