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云
8月28日,艷陽天,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被譽為“中國陶瓷鑒定第一人”的96歲高齡的故宮博物院研究員,中國陶瓷界泰斗耿寶昌先生,手中細細摩挲著袁野黑紫砂,輕叩壺身,凝神聆聽器身發(fā)出的“篤、篤”的木聲,微笑頷首說:這就對了。耿老欣然提筆,為袁野黑紫砂題下“砂壺尚黑”四字墨寶。耿老對袁野先生說:你做得很好,既繼承了傳統(tǒng),又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
黑紫砂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從一開始就走了一條與現(xiàn)代紫砂重制作、輕泥料和燒制工藝不同的道路。紫砂的工業(yè)化和商品化促進了制泥、作坯、燒制等工序的高度細分,也規(guī)范了被成本與市場導向牢牢控制的工藝,這一方面導致了現(xiàn)代紫砂業(yè)的高效率發(fā)展。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現(xiàn)在的制壺者不能像傳統(tǒng)紫砂藝人那樣參與從制泥、作坯、燒制的全過程,對紫砂的系統(tǒng)認知受到了局限。此外,由于資源稀缺,宜興原產的原礦泥料價格高昂,泥料生產者在規(guī)?;a泥料時也通過現(xiàn)代技術手段來制備泥料,降低成本,雖然工藝性能及外觀效果達到了要求,但這與傳統(tǒng)的原礦性已有偏離。古代以天然的泥料作坯,在龍窯燒制,燒成色彩和成品率很難精準控制。所以,如何真正地繼承傳統(tǒng),繼承什么?并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發(fā)展,如何創(chuàng)新?這對現(xiàn)代紫砂從業(yè)者來說,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個課題。
紫砂器,據(jù)記載,源起北宋之時,到明代始盛行,至今已是數(shù)百年。對于這樣的一門源遠流長的傳統(tǒng)工藝,繼承和創(chuàng)新,孰非易事。那么,黑紫砂工藝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如何表現(xiàn)的呢?
黑紫砂,復燒的是明代的工藝,是高溫窯變的工藝,這是繼承。高溫和均勻窯變這二者都是紫砂燒制工藝的至高難點。故宮出版社出版的《故宮經典宜興紫砂圖典》中,有幾件黑色和深紫色、鐵褐色近乎黑色的窯變紫砂器,在眾多花色雜陳的紫砂器中特別顯眼。黑紫砂燒制工藝的難度很高,且不可控,這就不難解釋為何故宮的藏品中黑紫砂也如此稀少了。在宜興窯址出土的明代紫砂器殘片中,有不少斷面呈炭狀黝黑的殘片,這一類殘片多數(shù)是燒結粘連的次品,且也有窯變不均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古代龍窯內窯溫和氣氛的控制變數(shù)是較大的,窯變黑紫砂要在較高的溫度和較長時間的穩(wěn)定氣氛下才能形成均勻的黑色,但是當超過紫砂泥料的可耐受溫度時,就過燒變形了。窯變,本來指的就是陶器或瓷器在燒成氣氛的作用下泥色及釉面發(fā)生的不確定性變化,是一種不可控而又無法重復的變化?!赌细G筆記》說:“釉水色澤,全資窯火,或風雨陰霾,地氣蒸濕,則釉色黯黃驚裂,種種諸疵,皆窯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則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窯變一種,蓋因窯火精華凝結,偶然獨鐘,天然奇色,光怪可愛,是為窯寶,邈不可得?!泵鞔芨咂稹蛾柫w茗壺系》云:“若窯有變相,匪夷所思。貨湯貯茶,云霞綺閃,直是神之所火,億千或一見耳?!备G變效果完美的紫砂器,是神火所賜,成為了孤品寶物。在流傳下來的少數(shù)的窯變紫砂壺中多數(shù)是不均勻的花色窯變,這些孤品在國內的拍賣會上也曾露面并取得了不俗的反響。
把一個不確定性的、偶然性的窯變色彩以非人為添加色劑的方式變?yōu)楸厝缓涂煽?,并且呈色均勻,這個燒成工藝已經比古人要先進得多了,這是創(chuàng)新之一,堪稱當代紫砂燒成工藝史的一個里程碑。
創(chuàng)新之二是黑紫砂的物理凈水、利茶、保鮮功能。獨特的黑紫砂燒制工藝使黑紫砂具備了普通紫砂不具備的呈現(xiàn)為Fe2Al4Si5O18相和四方晶系t-SiO2結構的新材料特性。黑紫砂精選的天然原礦的泥料經過1 300 ℃以上的高溫反復多次煅燒,最終燒成天然呈色,里外俱黑的黑紫砂器。黑紫砂器表密布的氣孔證明了胎體經受了高溫煅燒,氣孔表現(xiàn)已經到了肉眼可見的程度??此拼植?,撫之卻如嬰兒肌膚般細滑,這和明代的壺因含目數(shù)較低(約25~30目)顆粒狀粗砂較多導致的粗糙感不同。從黑紫砂放大的截面圖來看:團粒結構非常明顯,氣孔疏松有致(見圖1)。
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對黑紫砂(樣品6#)和明、清、民國窯址殘片(樣品1-5#)同時進行了EDS(X射線能譜分析)和XRD(X射線衍射)檢測。
樣品EDS測試結果顯示,1號和3-6號樣品所含元素相同,即:O、Na、Mg、Al、Si、Ca、K、Ti和Fe;2號樣品還含有極少量的Mn、Cu和Ba元素。各個樣品中,O和Si元素含量最多,其次是Al 元素。Fe和K的原子百分數(shù)(at.%)也均超過了1%。5號樣品Fe的原子百分數(shù)最高,約為13.5%,因此呈現(xiàn)褐色。其他的元素,如Na、Mg、Ca和Ti等含量極微。
從XRD圖譜可以看出,與1-5號樣品不同,6號樣品在2θ=22°有強衍射峰出現(xiàn)。分析可知,對應的是Fe2Al4Si5O18相和四方晶系t-SiO2(JCPDS card No. 39-1 425)的峰位置,這個強衍射峰未出現(xiàn)在1-5號樣品的XRD圖譜中。此外,6號樣品沒有明顯的非晶相存在,而2、3和5號樣品則含有明顯非晶相。在元素含量方面,可以看出,6號樣品Si和O元素含量要高于其他樣品;Al元素含量明顯低于3和4號樣品;Mg、K、Ca和Fe的含量要低于1-5號樣品;Na和Ti元素含量與其他樣品相差不大。從顏色上看,1號、5號和3號樣品顏色偏紅,其中1號3號樣品幾乎未檢測到Fe2Al4Si5O18相(Fe以Fe2+形式存在),故而Fe可能是以Fe3+形式存在,故而呈現(xiàn)紅色;5號樣品Fe的原子百分數(shù)很高(約為13.5%),因此呈現(xiàn)褐色。2號樣品呈現(xiàn)黑灰色,可能與含Mn(原子百分數(shù)約為0.81%)有關。6號樣品呈現(xiàn)光澤的黑色,但EDS和XRD表征顯示樣品不含Mn及非晶相,因此樣品表面應該沒有非晶相的釉料,至于黑色則可能是樣品中的Fe元素多以Fe2+形式存在而導致的。
分析報告顯示:黑紫砂與同時檢測的明、清、民國窯址殘片(除2#樣品)成分種類相同,與古代紫砂器本質的區(qū)別在于黑紫砂由于內在成分含量及燒制工藝的獨特而形成難得的Fe2Al4Si5O18相和四方晶系t-SiO2結構。黑紫砂不含錳和無非晶相,其呈現(xiàn)青黑色是由于其鐵元素多以二價鐵和四氧化三鐵的形式存在而導致的。黑紫砂的器表寶光瑩潤,有一層自然的“包漿”,但是其表面的光澤不是非晶相的,顯示其并沒有因為高溫而燒結瓷化。分析報告表明:黑紫砂樣品具有獨特的礦物組成,因此也有相應的物理功能性。這份研究報告為黑紫砂優(yōu)異的凈水、利茶、保鮮功能提供了科學的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