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大任
【摘要】合唱教學是學校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感和集體主義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正確的聲音觀念是首要前提。合唱各聲部不是搞比賽,不是看誰唱得晌、唱得突出,而是相互烘托配合,追求音樂整體的和諧。應培養(yǎng)學生在合唱訓練過程中自覺判斷的能力,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合唱觀念。
【關鍵詞】合唱;聲音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識碼】A
音色是由作品內容引發(fā)人的情感,并有情感形成的一種生理狀態(tài),在這種生理狀態(tài)下所發(fā)出的聲音,才是合唱需要的聲音和音色。我們認真研究、探索合唱聲音的觀念和內涵,最終目的是要把握合唱聲音的真諦,為更好地表現合唱作品服務,從而創(chuàng)造出群體和諧柔美的聲音。
一、總體聲音觀念
獨唱與合唱的聲音觀念有著明顯的不同。首先,是聲音合作觀念的區(qū)別:獨唱強調聲音的個性,合唱強調聲音的共性(為達到合作的目的);獨唱僅存在一種合作關系。合唱需有四種甚至更多層面的合作感覺,與同聲部他人的聲音(音色、力度等)合作;與不同聲部(音色、和聲、音程、節(jié)奏等)合作,與伴奏合作,與指揮合作等;其次,是演唱方法的區(qū)別:為取得聲音共性的必要方法(相對同樣的氣息,同樣的位置,同樣的狀態(tài),同樣的咬吐字方法,同樣的力度等);為達到合作關系目的的必要方法(主、副旋律的不同演唱方法,不同聲部的不同提位要求演唱方法,起唱與收韻的方法,起聲與收聲的方法等);達到合唱藝術總體效果的必要方法。吸氣,常規(guī)與非常規(guī)的吸氣方法,既。整句吸氣與破句吸氣的方法,聲部吸氣方法,循環(huán)吸氣方法及分部吸氣方法。起聲與收聲。團頭音(用于堅定有力的歌曲或樂段),平頭音(用于輕快、抒情性歌曲或樂段),圓頭音(用于歌唱性的歌曲或樂段),無音頭音(用于襯托性的長音等)。
二、不同藝術風格的聲音觀念
前蘇聯(lián)的合唱聲音觀念在我國合唱的發(fā)展影響最大。十分講究聲音的自然條件,音色豐厚,聲部間聲音色彩差異大,各聲部一般均有相獨立的聲音色彩要求;聲音色彩和聲音力度變化大。音區(qū)、音色對比明顯;力度對比強,PPP…-FFF音域寬廣,男低音至女高音可達四個半八度的音域。由于上述特點,因此具有極強的藝術震撼力。當然也難免會有不足之處對合唱團員的條件要求太高,人選范圍太小,適用于專業(yè)藝術團體而不完全適宜學校和社會業(yè)余合唱活動。但其獨有的合唱藝術魅力不可低估。有代表性的合唱作品:《神圣的戰(zhàn)爭》《草原上》等
三、民族風格的合唱聲音觀念
一種與本民族語言發(fā)音相吻合的歌唱發(fā)聲方法。少數民族或一定區(qū)域漢族傳承性自發(fā)的群體演唱方法。我國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合唱團所獨有的演唱方法。我國以演唱民歌合唱為主的“民歌合唱團”的演唱方法,如1953年在中央歌舞團內成立的“陜北民歌合唱隊”,就是專門學習和演唱陜北方言合唱作品的合唱團。該團指揮王方亮創(chuàng)編的《三十里鋪》《蘭花花》《信天游》等合唱作品一直流傳至今,以及50年代后期成立的北京民歌合唱團,指揮是王樹人。有一定修養(yǎng)的合唱團在演唱不同民族、地區(qū)的民歌合唱作品時所使用的不同演唱方法。有代表性的民歌合唱作品《采茶舞曲》《龍船調》《小路》等。
四、通俗演唱風格的合唱聲音觀念(通俗性合唱作品)
由于通俗的演唱方法和通俗歌曲風靡全球,一部分優(yōu)秀通俗歌曲被改編成合唱歌曲,為保持通俗性的演唱風格而采用的演唱方法,其特點為:位置稍靠前,聲音略顯直白;其方法往往多采用通俗歌曲演唱方法中的共性方面,以求得音色的相妙;略帶夸張性的歐美風格聲音觀念的演唱方法,往往不會影響通俗性合唱歌曲的風表現。回合唱團員除演唱表演外,往往配以與歌曲情緒相吻合的形體語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東方之珠》《感謝他》等。
五、現代合唱作品風格的合唱聲音觀念
主要通過氣氛的渲染來感動聽眾,傳統(tǒng)的旋律表現降為次要地位(調性和無調性創(chuàng)作手法相結合)。運用綜合性聲音表現作品內容。節(jié)奏是現代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段。在結構方面,段落之間的界限十分清晰、分明。具有較高的演唱難度。目前在國際上,演唱現代合唱作品己成為衡量一個合唱團演唱的基礎、水平、能力的硬性指標。學生的模仿力與接受能力是很強的,要多給學生聽優(yōu)秀的合唱CD,因為多聽就會為學生很形象地樹立起合唱音響的概念。在聽的同時指導教師為學生作同步講解,讓學生很形象地樹立起合唱音響的概念。
總之,只要經過長期的培養(yǎng)和鍛煉,就會形成對正確的聲音觀念的感性認識。而這一切,關鍵在于樂隊指揮,在合唱隊中,指揮既是組織者又是導演和訓練者,他必須明確合唱隊的建設目標,選擇正確的訓練方法和主要的演唱風格。從組建合唱隊、日常訓練直至表演,指導老師要一以貫之。做好這一切需要教師有較全面的合唱指揮素養(yǎng),否則,在舞臺上指揮就很難使每個合唱隊員正常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