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燕
[摘 要] 現(xiàn)階段世界各國間交流往來不斷深入,大大刺激了跨國旅游業(yè)的發(fā)展,也使人們對旅游英語翻譯工作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基于此,首先從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兩個方面入手,簡要闡述了文化視角下旅游英語的差異性體現(xiàn);其次,圍繞意譯、音譯、直譯三個角度,重點分析了基于文化視角下的旅游英語翻譯。希望通過研究,為旅游英語翻譯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文本支持。
[關 鍵 詞] 文化視角;旅游英語;翻譯方式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05-0111-01
在五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我國形成了各具特色、數(shù)量眾多的旅游文化資源,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華觀光。但受到語境、思想、歷史等多種因素影響,外國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常常會產(chǎn)生一些認知上的偏誤問題。此時,通過靈活有效的旅游英語翻譯,其偏誤將會得到很好的消除。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基于文化視角下的旅游英語翻譯進行分析研究。
一、文化視角下旅游英語的差異性體現(xiàn)
(一)文化語言上的差異
與人們?nèi)粘玫钠胀ㄕZ言不同,旅游英語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適應性和專業(yè)性。據(jù)有關調(diào)查顯示,25%以上的外國游客來我國是為了游覽名勝古跡,55%以上的外國游客來我國是為了體驗東方的人文風情。由此可見,受制于地域、歷史、信仰、觀念等多重影響,不同國家、民族的人在文化和語言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差異性,而旅游正是為了了解和感受這種差異的最好方法。據(jù)此,相關人員在進行旅游翻譯工作時,也要認識到這種差異,切忌將美食、節(jié)日、景點的名稱、傳說故事不假思索地直譯給外國游客,而是應該站在外國人的語境、思維方式等角度,采用“改良式”的翻譯方法[1]。
(二)風俗習慣上的差異
中西方在風俗習慣上的差異也是影響旅游英語翻譯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在向外國游客介紹九龍壁、故宮等經(jīng)典時,必然會涉及“龍的傳人”這一詞語。此時,翻譯人員就要注意中西方人對“龍”這一意象的不同理解:在中國語境中,龍是象征著神圣和祥瑞的神話生物,以龍這種生物的傳人自稱,即表示中華民族是幸運、成功的民族;而在西方一些國家的語境中,龍是作為一種惡魔生物存在的,其象征著殘忍、邪惡。故此,在翻譯“龍的傳人”時,一定不可說成是“descendants of the dragon”,而應該譯為“descendants of the loong”加以區(qū)分。
二、文化視角下的旅游英語翻譯策略
(一)意譯的應用
由于中西方文化體系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和差異性,在面對與典故、詩句有關的景點名稱、美食名稱時,外國游客往往會產(chǎn)生一定的歧義。因此,為了消除文化帶來的語言障礙,旅游英語翻譯人員應靈活轉變自己的工作思維,以通俗易懂的翻譯方式強化外國游客的理解。
以“佛跳墻”這一閩菜代表為例:“佛跳墻”這一名稱源于詩句“壇起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即表示這道菜香氣濃郁,引得在寺中禪坐的佛門子弟都不禁跳出墻來品嘗。但如果沒有對這句詩句進行闡釋,直接將“佛跳墻”以音譯“Fo tiao qiang”或直譯“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翻譯出來,將很難把這道菜的特色傳遞給外國游客。故此,在翻譯“佛跳墻”這一菜名時,翻譯人員可在“Buddha jumps over the wall”后加上意譯“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s fin and Fish maw ”(清蒸鮑魚加上魚翅和魚肚),即可實現(xiàn)菜品名稱的有效解讀。同理,在翻譯“長城”這一著名古跡時,翻譯人員不應將其直譯為“Long castle”,而應譯為“the Great Wall”,從而使外國游客了解長城的本質——以城墻為主體的古代防御工程。
(二)音譯的應用
顧名思義,音譯即直接將漢語詞匯以相同或相似的發(fā)音方式導入翻譯詞匯中,實現(xiàn)“名從主人”的翻譯效果。從當前來看,音譯這一翻譯方式主要應用在人物名稱、地域名稱、機構名稱等專有名詞上。例如,在四川劍門關景區(qū)的孔明立關像上有“蜀漢丞相諸葛亮,字孔明”的原文,其譯文為“The prime minister of Shu Han,Zhuge Liang,whose courtesy make is Kongming”。在這譯文當中,就將諸葛亮、孔明、蜀漢等名詞直接以拼音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達到了很好的中國文化傳播效果[2]。
(三)直譯的應用
直譯,即在旅游英語翻譯的過程中尋找中西方語言文化的共通點,并在最大限度上實現(xiàn)詞義、句意的原樣轉化。例如,在翻譯景點名稱“七十二峰”時,即可將其直接翻譯為“seventy-two peaks”(七十二座山峰)并將其來源詩句“大劍小劍如刀攢,七十二峰成劍關”直譯為“higher peaks and lower peaks are just like swords clustered together,the seventy-two peaks combine together to form a pass of swords”,從而使外國游客感受到詩句中把山峰比做刀劍的妙處,震撼于“七十二峰”的險峻雄奇。
總而言之,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其在景點、美食等名稱上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因此,為了正確處理過于意象化、簡練化的漢語名稱詞匯,使外國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實現(xiàn)有效的景點信息理解,旅游英語翻譯人員應活用意譯、直譯、音譯等多種翻譯方式,充分考慮外國游客的文化視角和語言習慣,從而在保證翻譯內(nèi)容恰當?shù)耐瑫r,加強中國文化特色對外國游客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外國游客來華觀光的愉悅感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劉軒竹,王愛平.淺析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旅游英語翻譯策略[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3(19).
[2]趙莉莉.跨文化視角下旅游英語翻譯策略探析[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