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曉峰
【摘要】米勒是19世紀法國以表現農民題材而著稱的自然主義畫家。他的繪畫作品以描繪農民的勞動和田園生活為主。米勒的作品很有意境,而且給人真實的感覺。對米勒代表作《拾穗者》的藝術語言進行深入分析,可以分析出他的繪畫作品的特性。由于米勒出生于農民家庭,他更熟悉和喜歡田園生活。米勒的家庭成員都是基督教徒,他的作品中也傳達出了宗教的靜穆之感。這些特性,使得米勒的繪畫擁有一種獨特的意韻,他的作品中所傳達出的真實之情也深入人心。
【關鍵詞】米勒;《拾穗者》;意境;語言
【中圖分類號】J231 【文獻標識碼】A
讓·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出生于法國芒什省格魯什村,逝世于法國塞納-馬恩省巴比松村,享年60歲。①他傳世的作品有80多幅,②每幅都體現了畫家非常高超的藝術水準和獨特的畫意?!妒八胝摺肥撬拇碜髌?,在藝術史中也是幅非常重要的畫作。多層面去分析米勒的代表作品《拾穗者》,可以感觸到米勒繪畫所表達米勒《拾穗者》1857年布面油畫83.8cm×111cm奧賽博物館的真實之境。
一、作品《拾穗者》的藝術語言
(一)平穩(wěn)的構圖
米勒創(chuàng)作一幅作品往往要精心的構圖。作品《拾穗者》中有一條橫穿的地平線,畫面的主體沒有超過地平線的位置。地平線構圖給人一種永恒感。這條線與三個農婦組合在一個畫面中。彎腰拾穗的兩名農婦構成了兩個重疊的三角形,這兩名農婦與略微起身的農婦構成了大的三角形。地平線上的麥堆也是三角形結構,位于畫面的左上角,這樣的排列保持了畫面的左右平衡。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更增加了這個構圖的沉穩(wěn)、永恒之感。
(二)深遠的空間
一個遼闊的空間無疑會給作品更深遠的意境。米勒曾說過:“無論多么小的風景畫,必須要擁有無限擴大的暗示,并且必須將那水平線里的任何一個小角落,表現出那是整個廣大視野里的一部分才是。”③《拾穗者》這幅作品帶給觀者的就有這種意境:秋收完畢,廣闊的麥田里,三個婦女在低頭撿拾收割后遺漏的麥穗。麥田盡頭是許多麥堆和一排農舍,近處的人物和遠處的場景結合得非常融洽和自然,三個農婦刻畫得具體而生動,遠處的場景顯得虛而不失細節(jié)。近處的農婦與遠處的場景拉開了距離,既有遼遠的空間,又不失整體。這樣的空間自然是賦予聯想性的,同時也使作品更真實可信。
(三)明暗度
《拾穗者》中每個農婦的塑造都離不開這些明暗調子,這些人物造型準確生動,有立體感。這樣的農作空間,明暗度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整幅畫中出現的影子來對比,也可以看得出來一些巧妙的運用。在最前面的影子最重,然后越往后對比度越弱。這樣使得空間明顯地向遠處縱深。他的明暗度安排有序。整幅畫面中,三位農婦整體是最暗的,而中間那位農婦的明暗對比最大。這樣的明暗反差,體現出了她們的主體地位,有主有次。這樣的明暗度的采用,使得畫面的構圖進一步完善。
(四)色彩的運用
米勒經常使用三原色搭配畫面。在《拾穗者》這幅畫中,三個農婦分別戴著紅色、黃色和藍色的帽子。她們身上藍色和土黃色的衣服因為洗過多次而發(fā)白,在黃色的豐收后的麥田里非常和諧。三位農婦的色彩飽和度很高,色調沉穩(wěn),使得她們穩(wěn)固地處于畫面的前面部分,與后面的農作場景拉開了空間距離。每個個農婦的色彩運用都耐人尋味,畫家似乎有意將中間的農婦作為畫面的中心,在觀眾仔細看這幅杰作時,中間的農婦最引人注目,她頭上的紅色頭巾是畫面中最飽和的色彩,淺紅色的袖套更加將她與另外兩名農婦區(qū)別開了。最右邊農婦因為位置靠前,顏色較最左邊的農婦鮮亮一點。這樣的處理使得畫面避免了平均,加強了節(jié)奏感?!妒八胝摺飞{非常沉穩(wěn),這種色調符合米勒心中的農民勞作場景,更使得作品有一種質樸的真實。
二、米勒作品的題材和表達
(一)題材的選擇
米勒熱衷于表現農作場景,《拾穗者》描繪的是農村秋季收獲后,三個農婦從地里揀拾剩余麥穗的情景,是現實主義風格的典型代表作。畫中繪有三個婦女在拾穗,這一情景常發(fā)生在土地所有者大規(guī)模收割麥穗之后,一些貧苦的農婦撿拾殘留在田地里的麥穗。米勒善于將農作場景與圣經中的故事聯系起來。拾穗這一場景在《圣經》中的路得這一人物身上出現。
農民題材在米勒所處的時代以及他之前的時代其實并不常見。即使描繪了農民,也不是用贊美的筆法。米勒樹立了虔誠崇高的農民形象,描繪了樸實安寧的農作場景,并將宗教的儀式感帶入平凡的題材中。但他并不是一開始就確定了題材。初到巴黎時,他也畫一些漂亮的裸女畫。但由于他對藝術的初心和對土地的熱愛,讓他最終確定自己想要表達的題材,被人們稱作“農民畫家”。
(二)米勒作品中語言表達的共性
米勒很善于營造氣氛,幾乎所有的作品都表達了深遠的意境。米勒的其他作品,比如《晚鐘》《簸谷者》《牧羊女》等,都展現了米勒獨特的風格,宗教氣氛濃厚,也具有真實的意境。他的畫作總是能帶給觀眾以現場感,因為他營造的意境足夠真實。他的宗教信仰也使得他的畫作有著強烈的宗教情感。這種情感和田園場景融合得十分自然,甚至會讓觀眾有所恍惚:平凡的田園在米勒看來竟然是這樣美好而有意境的世界。
三、米勒作品的深遠意境
(一)米勒作品中的真實
《拾穗者》描繪的是一個普通的農作場景,在畫中看不到畫家對農民的同情和憐憫,有的只是淡淡的悲傷和宗教意味。畫家把農民的形象和土地都賦予了自己的理解,是他所理解的真實世界的模樣。在這幅畫作中,時間仿佛是停駐的,這樣的場景仿佛永遠都會存在。160年后的今天,觀眾再看這幅作品,依然會覺得它真實可信。他的作品題材看似平凡,但其中蘊含著更深層次的意味,這種永恒的莊嚴令人動容。米勒心中有一個理想的世界,是源于現實生活而高于現實。
米勒的油畫創(chuàng)作大多是先選定題材,然后畫大量的速寫,最后憑借記憶回到畫室繪制油畫。他留下的大量的速寫手稿表明了他觀察和積累的過程。這樣畫出的畫更加符合米勒內心中的世界,因而更加真實感人。米勒的觀察非常細致入微,正是由于這樣敏銳的觀察,才得以畫出生動反映現實的優(yōu)秀畫作。
(二)米勒作品在美術史上的重要性
1848年革命時期,一批藝術家聚集在法國農村巴比松,形成了巴比松畫派。米勒當時在巴比松居住,他用新鮮的眼光去畫人物,而且是表現農民題材,這可謂是一個開創(chuàng)性的做法,有著重大意義。他作品中的真實、質樸之感深入人心。米勒的繪畫對后世的藝術家也有借鑒作用,如19世紀末的藝術大師文森特·凡·高,曾多次臨摹米勒的作品。因為他所表現的題材和庫爾貝表現的現實生活一起,打破了當時只表現高貴的人物的現象,形成一場現實主義革命運動。
四、結語
米勒的《拾穗者》在世界美術史上是一幅十分重要的作品,它表現了平凡的勞動者的美。三個農婦的刻畫超越了貧窮與艱辛的表象,使農民具有了紀念碑式的崇高形象,這樣的農民形象在美術史上獨樹一幟。筆者有幸在上海中華藝術宮《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展覽上看到了這幅作品,從而感嘆印刷品遠無法傳達原作的精妙絕倫,以及無法帶給觀者“可觸性”的真實。好的藝術品可以通過一個已知的世界展現一個未知的、形而上的世界。《拾穗者》這幅作品跟米勒其他的作品有著相同的題材,他的一生都在描繪勞作的農民和田園。米勒的作品不多,但是幅幅都是精品。他重新塑造了農民的形象,使其具有莊嚴感,他本人的虔誠信仰也使作品具有神秘的宗教氣息。米勒用畫筆勾勒了一個世界,這個世界真實、質樸。
注釋:
①參見維基百科“米勒”.
②參見張待納.環(huán)球美術家視點系列:米勒[M].
③參見何政廣.米勒:愛與田園的畫家[M].第206頁.
參考文獻:
[1]何政廣.米勒:愛與田園的畫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
[2]盛葳.歷史的錯位_J_F_米勒及其在中國的評論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2009.
[3]張待納.環(huán)球美術家視點系列:米勒[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2008.
[4]E.H.貢布里希.藝術的故事[M].南寧: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