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麗好
摘要:牛皺胃變位是一種嚴重的內科疾病,是指皺胃的解剖學位置出現(xiàn)變化,影響消化機能,造成營養(yǎng)代謝紊亂。該病分成兩種,即左方變位和右方變位(即皺胃扭轉),臨床上以前者多見。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趨勢,危害牛的健康,損害養(yǎng)牛業(yè)經濟效益。現(xiàn)介紹該病的治療措施。
關鍵詞:牛;皺胃變位;發(fā)生原因;臨床癥狀;保守治療;手術治療;飼養(yǎng)管理
中圖分類號:S858. 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8-0071-01
1 發(fā)病原因
牛皺胃變位一般認為是由皺胃弛緩繼發(fā)引起,是其引起變位的必要條件。牛采食大量的谷物飼料,發(fā)生迷走神經性消化不良、酮病等,都能夠引起皺胃弛緩。正常情況下,牛皺胃位于右側腹底部,主要通過收縮來保持形態(tài),并發(fā)揮功能。母牛分娩前后往往會出現(xiàn)血鈣水平降低,導致皺胃弛緩而使其變位;皺胃變位后會影響收縮功能,且弛緩時間越長會導致皺胃蠕動更加緩慢,收縮力更小,形成一種惡性循環(huán)。
2 臨床癥狀
皺胃左方變位。大部分病牛的體溫、呼吸、脈搏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只有在病情加重或者繼發(fā)引起其他疾病時才會出現(xiàn)癥狀。發(fā)病初期,病牛發(fā)生前胃弛緩,食欲不振,拒絕采食精料,只采食少許品質優(yōu)良的干草,減少反芻和噯氣或完全停止,瘤胃蠕動緩慢或徹底消失,部分伴有瘤胃膨脹和腹痛,排糞緩慢或發(fā)生腹瀉。隨著病程的進展,病牛消化機能失調,食欲明顯不振,無力咀嚼,反芻遲緩。排出少量黑色的干燥糞便,觸感堅固,外面覆蓋有黏液,或者排出黑褐色的水樣糞便,并散發(fā)惡臭味,部分病牛交替發(fā)生便秘和腹瀉,極少數(shù)腹瀉能夠持續(xù)24 h。大部分病牛反復發(fā)生瘤胃臌氣,在左側腹圍尤其是最后幾個肋弓處明顯突出,略微腹痛。精神沉郁,發(fā)生脫水,眼球明顯下陷,產奶量急劇降低或完全停止,機體日漸消瘦。聽診左側腹壁最后3個肋骨和肋軟骨接合區(qū),能夠聽到乒乓音,聲音短促且無任何規(guī)律,有時間隔10 min才可聽到1次,對其叩診可聽到清晰且高朗的鋼管音。通過實驗室檢查,發(fā)現(xiàn)病牛往往發(fā)生中度或嚴重的酮尿,分泌的乳汁或呼出的氣體散發(fā)酮體氣味。
皺胃右方變位。也稱為皺胃扭轉。急性發(fā)作時病牛的皺胃往往出現(xiàn)180?!?70。扭轉,造成幽門完全阻塞。病牛突然出現(xiàn)腹痛、脹氣,且右腹急劇增大,有時還會造成皺胃明顯擴張,使其發(fā)生破裂而引起死亡。慢性發(fā)作時,皺胃扭轉程度較小,幽門部還能夠通過少量的內容物,存在較少積液.出現(xiàn)輕度擴張,癥狀類似于左方變位,但聽診右側腹壁突出處,并結合叩診,能夠聽到清晰的鋼管音和拍水音。病程后期,病牛排出黑色的糊狀糞便,并散發(fā)腥臭味,此時較難治療。
3 治療措施
保守療法。病牛發(fā)生左方變位,可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主要以抗菌消炎、刺激胃腸蠕動和促進胃腸排空為治療原則,但大部分病牛在前期癥狀消失經過幾天可能出現(xiàn)復發(fā)。如果病牛發(fā)生右方變位,特別是皺胃嚴重扭轉,要立即進行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左方變位,病牛使用六柱欄進行保定,選擇在左側肷窩部,距離腰椎橫突下方大約20 cm以及最后肋弓后面大約15 cm,以及平行于皺胃鋼管音聽診處進行手術。病牛注射20—30 mL 2%普魯卡因注射液來麻醉。剪去術部被毛,經過消毒,鋪墊干凈創(chuàng)巾。在術部皮膚切一大約為20 cm長的切口,切開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以及鈍性分離腹橫肌,注意止血、結扎,并避開神經,接著用鈍頭剪將腹膜小心切開,使充氣膨脹的皺胃完全暴露;術者使用經過消毒的紗布將皺胃牽引至創(chuàng)口外面,用穿有10號絲線的小圓針在皺胃大彎和大網膜結合處作一針褥式縫合,注意不穿破皺胃黏膜層,且線頭依舊留在外面,之后在距離第一針大約10 cm處再縫合一針,取下縫針,并將普魯卡因油劑青霉素涂抹在縫針處,然后用連接乳膠管的16號針頭刺人皺胃,放出完全氣體,在其體積縮小后,術者可用手心握住第一根固定線,緊貼腹壁將皺胃送至右側正常位置,并用手指頂住腹壁,指出固定線位置,待助手確認后,對皮膚剪去被毛、消毒,并用手術刀切一長度為1 cm的切口,借助指針鉗將腹壁肌肉層穿破,然后將固定線引至腹壁外,接著術者采取相同方法引出第二固定線,使其位于第一固定線后大約10 cm的地方。術者用手掌使皺胃緊貼在腹壁,并逐漸推送到右側肋部,此時助手要緩慢收緊兩根固定線,接著術者在腹腔內理平皺胃,確認皺胃已經完全復位后讓助手對兩固定線分別進行圓枕縫合,使皺胃大彎在正常右側腹底部固定。整復結束后,向腹腔內放入800萬IU慶大霉素和320萬IU青霉素。然后依次對腹膜、腹壁肌肉、皮膚進行縫合,對切口嚴格消毒,手術結束。右方變位,選擇在病牛右側肷窩下方接近皺胃處進行手術,由于切開皮膚可見皺胃存在積液、積氣,要立即進行放氣,并導出液體,之后才可進行整復,方法類似于左方變位。病牛術后要加強護理,可靜脈輸入4瓶500 mL5%葡萄糖鹽水、30 mL 10%氯化鉀、20 mL 10%安鈉咖、10支80萬IU青霉素鈉鹽、5g維生素C,每天1次,連續(xù)使用3天。術口使用5%碘酊進行消毒,避免感染。
加強飼養(yǎng)管理。母牛處于干奶期要適當減少精料喂量,增加飼喂品質優(yōu)良的干草,并進行適量的驅趕運動。母牛分娩后可口服鈣劑或者靜脈注射鈣制劑,以滿足機體泌乳需要,同時可避免產后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