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芷妍
“自己內心的許許多多不可預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著你。”《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便是這樣一個人——他身上充滿了復雜性。他的個性和經歷中有很多矛盾的成分,但最終還是成為了揚名天下的畫家。這也許算得上是在沖突中升華了自己靈魂的人。實際上他與矛盾共存了,在這其中綻放出自己獨有的價值。
思特里克蘭德本是個在倫敦做事的證券經紀人,將近四十歲,有一天突然拋下自己的工作,選擇從零開始學習繪畫。一開始他的畫技十分拙劣,身邊的人都認為他魔怔了。他的經歷中最明顯的矛盾就是事業(yè)和夢想的矛盾。在面對這一點時,他果斷地選擇了夢想,以最單純的方式處理了這個矛盾。這就是這個人神奇的地方,他不考慮自己究竟有沒有天賦,追尋夢想會不會受挫,哪怕自己后來落得在小島上窮困潦倒病死的地步,我敢打賭他也未曾后悔。明明是一個在社會中混跡幾十年的成年人,思維卻極其理想化。除此之外,他木訥的性格與他展現(xiàn)給世人那詭譎大膽的畫作、他憎惡愛情卻還是離不開女人……這些沖突構成了完整的思特里克蘭德。
說到這個話題,便會聯(lián)想到許多的藝術家。比如梵高,他筆下有著明亮鮮艷的世界,內心卻是無盡的孤獨。為什么許多創(chuàng)作者看起來都是“癲狂”的呢?也許藝術創(chuàng)作離不開一遍遍自我剖析審視、一遍遍洞悉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或許會有一些人由于累積了過多無可消解的矛盾而不堪重負。
這讓我想起書中的一句話,“他性格的熵值太高,可能累積到一定程度,便會自我內耗?!边@句話中的“熵值”一詞特別有趣,作為描述一個系統(tǒng)中無序程度的變量,只會增加或不變,不會減少,這讓人聯(lián)想到矛盾與心性的關系。
或許人與矛盾相處并沒有固定答案,相斥或是相容,只要活出自己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