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中小學的教育強在哪里?或許就在于它真的是在育人,而不是育才。
上周去溫哥華商場退貨時,幫排在前面的一位不大懂英語的媽媽退了貨。退貨后,她等著我聊了兩句。她來加拿大陪讀,剛到幾個月。從天氣到菜市場,最后到孩子的學習內(nèi)容,沒有一處讓她滿意的。
尤其是關于學習內(nèi)容,她嫌這邊講得太簡單、學習氣氛不濃,沒法和國內(nèi)比,“都五年級了,還講簡單的加減乘除呢。班里還有那么兩個傻孩子,我閨女說,連小數(shù)點都分不清。學校怎么搞的,這樣的也收?這樣的就應該讓家長領回去自己教,都把我們孩子帶傻了?!?/p>
我說,我兒子迪迪班里也一直有需要“特別支援”的同學?!霸诘系闲W中,自閉癥、侏儒、唐氏綜合征、智力發(fā)育遲緩的學生,我都見過。迪迪上五年級時,還應老師要求,上課時幫同學輔導數(shù)學。有幾位同學真的不懂1后面寫兩個零和三個零的區(qū)別?!奔幽么蟮幕A教育是真正做到了一個都不落下—任何人都不會因為經(jīng)濟、健康原因被耽誤。
聽我說到這里,她接過話茬說:“就是嘛,我說的就是這些。這就是毛病和問題!來之前都說加拿大教育好,早知道這樣就不來了?!闭f完她匆匆告別,留下我的后半截話堵在胸口。我想和她說的是,加拿大的基礎教育和中國的完全是兩套體系。
加拿大倡導“保底”而非領先 讓更多孩子跟得上
如果一定要歸類,加拿大公立學校的基礎教育應該算“公民教育”。
學校中雖然有數(shù)學、文學(英語)、法語,卻沒有主副科之分,社會、科學、體育、音樂、手工、畫畫等也都有。小學時,一個老師帶一個班,除了音樂課有專門的老師外,其他科(包括體育)都是主班老師自己帶。沒有上下課鈴聲,考試幾乎沒有,每天看著孩子背個空書包(內(nèi)裝午餐盒)去上學,感覺是老師要帶著學生們?nèi)ソ加巍?/p>
當然,老師講課少不了,可由于有大綱、無教材、無評估,老師講多少、多深都憑自己掌握。北美沒有師范教育,具備大學學歷、再修教師執(zhí)照就能在小學當老師,所以老師本身的學科水平(比如數(shù)學)直接影響到向?qū)W生傳授的程度深淺。迪迪五年級的老師就和迪迪說,她數(shù)學不好。有兩次她在教室判作業(yè),對于拿不準的,還請迪迪幫忙看看。老師要確保的是“保底”而非領先,要努力讓班里同學都能跟得上。因此,如果班里有個別同學學習能力低,像數(shù)學這些難易度明顯的課程就很容易教得簡單。
而且這邊的班級常常是年級混班。迄今為止,迪迪就沒有上過單獨本年級的班?;彀嘟虒W中,盡管老師對兩個年級的學生要求不同,但也不大可能將整體水平教得太深。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加拿大基礎教育中一些學科(尤其是數(shù)學)的難度,根本無法跟國內(nèi)的重點學校、重點班相比。
數(shù)學程度普遍不高 卻不能否定加拿大基礎教育的優(yōu)點
最受中國家長詬病的數(shù)學本來也是北美民眾的一大“缺陷”。他們對數(shù)學重要程度的認識可能沒有中國那么高,并不鼓勵孩子學會口算,常允許學生用計算器。我的數(shù)學不好,大學的高數(shù)已經(jīng)是聽天書了,差點不及格,但在北美一般的場合,足以“傲視群雄”。比如150乘以8我能口算出來,就贏得過對方的盛贊。有一次我做義工,竟然發(fā)現(xiàn)和我一起協(xié)作的本地媽媽連計算器都用不好。
但是,數(shù)學的普遍程度不高并不能否定加拿大基礎教育的優(yōu)點。它的優(yōu)點是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都很懂禮貌、守規(guī)則、講道理、有主見、熱心、善良、關心公共事務。一言以蔽之,高中畢業(yè)步入社會時,絕大多數(shù)都能成為合格的公民,具備獨立生活、謀生的能力。
迪迪剛來時不到7歲,在國內(nèi)上了一個學期的一年級。盡管他的幼兒園、小學是注重孩子品德培養(yǎng)(而非分數(shù))的私立學校,但是剛來時,還是能看出和這邊孩子的區(qū)別。比如膽怯,不像這邊的孩子見面就能玩兒到一起,也不敢去玩兒游樂場的器械;也不大方,自己的東西不喜歡來做客的小朋友動,和其他孩子在一起不“社交”。
幾個月后,在語言還不熟練的情況下,他的性格明顯開朗起來。我們能感覺到像一株抽抽巴巴的小樹舒展開枝條了。體能明顯增加,能跑能跳,逐漸喜歡各種戶外運動;和同學、同伴能聊天;主動招待來做客的小客人,對比他小的孩子非常照顧。有一次我們在游泳池玩兒,迪迪好容易等到一個泡沫船空下來,剛爬上去,有個小小孩過來問“我能玩兒嗎”,迪迪馬上翻身下來,把玩具讓給小朋友。
重視戶外活動 體格培養(yǎng)是首位
加拿大基礎教育對戶外活動很重視。教育大綱沒有各項體育運動的考核標準(如100米達標時間是幾秒),但明確規(guī)定每天學生的戶外活動時間不能少于一個小時。學校旁邊一般都是社區(qū)公園,大片的草坪供孩子們游戲。學校又有各種球類供孩子借用,完全能滿足孩子撒歡的要求。因此,只要不是極端惡劣的天氣,迪迪他們都會被“趕出”教學樓,去外面玩兒,風雨無阻。
在國內(nèi)時,下雨天不讓孩子出去玩兒、怕淋雨感冒,而這里的孩子好像是天然防水的,各種活動很少會因為天氣的原因而取消,除非是場地結冰、有安全隱患。二三年級時,迪迪參加過足球俱樂部,每周比賽。下著大雨也在球場上奔跑。我常想,風雨里長大的孩子,將來還會怕什么呢?除了足球外,迪迪還參加過棒球、籃球、游泳、滑冰、滑雪、乒乓球、羽毛球、騎馬、高爾夫等。正是這些體育活動將迪迪從內(nèi)向的小豆芽鍛造成了陽光男孩。
迪迪的更大的變化是越來越像“加拿大人”那樣—遵守規(guī)則,坐車時經(jīng)常看著GPS上的指示提醒我們超速了,即使超速5公里,他看到了也要提醒;年齡不夠時,堅決不坐司機副座;熱心、善良,見到無家可歸者一定要我們給錢;遇到來募捐的,也會勸我們積極支持;鼓勵我去給學校做義工。別看學校里不重視數(shù)學,但是重視稅法普及。三年級時,迪迪就懂得要上所得稅,晚餐時給我們講繳納所得稅的意義。
在加拿大,任何“桌面下的事情”都最好不要和當?shù)厝颂?。否則不僅得不到幫忙,還會被歧視,甚至會被報警。這種覺悟與從小的教育息息相關。別看平時都是見面打招呼,不笑不說話,開口離不開謝謝、對不起的好好先生,但是如果發(fā)現(xiàn)路人有不軌之舉,很多加拿大人會毫不猶豫地報警。
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意識 凡事多動腦筋
學校老師還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意識,讓他們凡事不要立即贊同,要自己動腦筋想想。這點應該是與中國的教育區(qū)別最明顯的。老師不僅是說說,自己也會身體力行—絕不會因為學生和自己的觀點不同而發(fā)威。學生們做作業(yè)受到的鼓勵是各抒己見,獨立思考,絕對不許家長干預,追求真實、創(chuàng)意、想象力等等,而非光鮮漂亮。
最近幾天,清華附小的蘇軾研究報告刷屏了。國內(nèi)的朋友問我的看法。我說,加拿大的同齡學生絕對做不到這點,他們的思維和寫作方式還是小學生的水平呢,如何能掌握碩士、博士的論文水平?學校不會允許家長插手作業(yè),更不會將這份不知道插手程度多深的“成績”彰顯出來。
在加拿大,這是明顯的作弊!我曾擔任過“奧德賽”比賽的義工。這個針對全球?qū)W生的智能競賽的要求是,成人擔任的教練只能為孩子們讀題,而不能有任何解釋。在團隊設計項目時,教練提供安全監(jiān)督,但決不能協(xié)作。
加拿大的基礎教育在學術培養(yǎng)方面奉行的是“地板低、天花板”的理念,為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支持他們在學業(yè)上有突破。比如從小學二年級開始,對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智商測試和選拔。將高于常規(guī)的孩子篩選出來,在征得家長同意后,將選出來的孩子列入“天才計劃”,對這些孩子給予“特別幫助”。小學期間是每周一次的智力開發(fā)活動,涉及思維能力、語言、創(chuàng)意等多方面。中學時可以申請進入專門的班級。有趣的是,盡管篩選進入計劃的孩子什么族裔的都有,但進入專門班級的華裔、韓裔、印度裔為主,很多西方人的孩子還是去常規(guī)班讀書—從中對不同族裔的教育理念也可見一斑。大學有少年班,選拔比例已達30:1,競爭激烈。入選的也多半是華裔。
老師不是權威 當然家長也不是
2017年美國總統(tǒng)大選時,迪迪上了六年級。每天回家和我們討論希拉里和特朗普的問題。雖然他知道的不多,卻喜歡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正像在學校老師不是權威,在家里,家長也不是權威。
不僅思想觀念方面有獨立的見解,而且平時給他買東西、報課外班、外出參加活動等,迪迪都有自己的觀點??梢哉f服他,但是不能強制。學生們的個體權利意識已經(jīng)建立。有了自己的權利意識,也就懂得尊重他人的邊界。
有時候我忙,迪迪過來說話,我說正在寫作,他會抱歉地退到一邊繼續(xù)做他的事情。遇到被我打斷發(fā)言、批評指責時,迪迪會平靜地說:“請你先聽完我的解釋,再下判斷好嗎?!睂ψ约河^點的主張、權利的聲張,正是在“什么都不教的學?!敝袑W會 的。
“什么都不教的學?!边€著重引導孩子們了解社會各行各業(yè)、發(fā)現(xiàn)自己的興趣所在。在加拿大,廚師、司機、護工、園丁和大學教授沒有明顯的社會等級的差別。有些藍領工作的收入比白領高得多。人們私下即使對種族、宗教、職業(yè)、性別等有不同程度的歧視,也絕對不能公開表達,因為深知這是不對的。平權意識也是學校引導的重點之 一。
加拿大的高中畢業(yè)生直接入讀大學的比率不高,溫哥華所在的BC省大約是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學生中,有些會在攢錢或者明確方向后再去讀大學,但更多的是學個手藝,考取執(zhí)照,或者直接工作。迪迪的職業(yè)理想已經(jīng)從省長、司機、國際象棋選手到IT工作者,換了很多次。迪迪的理想現(xiàn)在改成魔術師了。孩子們還在成長,他們的愿望可以隨意改變。即使成年后,一生做六七種職業(yè)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因為加拿大的社會鼓勵人們按照自己的心愿去開創(chuàng)生活、享受生活。
加拿大中小學教育到底好不好?中國父母在用腳投票。加拿大駐北京大使館內(nèi)部統(tǒng)計顯示,2009年至2015年間,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高中及以下)從3,012人增加到超過12,000人,占加拿大中國留學生總數(shù)的比例從18%上升到37%。
有時候覺得孔子贊美顏回的話,“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很適合加拿大本地人。他們也許不富有,但他們善良、快樂。而這樣的價值觀,是不是與現(xiàn)階段國內(nèi)一些人們的期許不相符呢?恐怕這就是那些華人媽媽們抱怨的根源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