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東輝
本周三,退市吉恩和退市昆機迎來了在A股市場的末日輪交易,公司此后將退市到老三板市場去交易了,退市昆機尾盤一度還大漲超過9%。在退市前的最后30個交易日中,退市吉恩股價斷崖式從6.74元直跌至1.02元,退市昆機股價從6.44元直跌至1.18元,最大跌幅分別達到84.87%和81.68%。也許是短線資金覺得風險已大幅釋放,此后這兩只股票均放出巨量成交,退市吉恩最高回升至1.62元,最高漲幅60%,退市昆機在末日輪中股價還創(chuàng)出反彈新高1.55元,最高漲幅31.36%。兩只股票最終分別以1.38元和1.47元的價格退市,流通股東徹底洗牌。
為什么在已經(jīng)明確退市的關口會有這么多資金前仆后繼地沖進去呢?原因當然有很多,比如博一把以后可能重新上市,另外退市也不是就不能交易了,在老三板市場也還有機會,但最關鍵的原因是股價低了,大家覺得便宜了,認為買入持有的風險也就天然降低了。股諺說,股價上漲是風險的積聚,股價下跌是風險的釋放。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這也是很多散戶投資者喜歡買低價股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如果不預設特定條件,這種認識似是而非,陷阱很多,很多專業(yè)人士一不小心也會掉到其中的陷阱中去。
要說清楚這個問題,是有一點彎彎繞的,必須打幾個比方。為表述方便,所有假設均不考慮交易成本。假定有一只股票,股價從50元跌下來,一路跌到5元。是不是5元買進的風險一定比50元買進的風險小呢?這可不一定,要看投資者是怎么操作的。如果50元買進一路死捂股票不動,損失確實很大。但如果45元就割肉離場了,其損失是10%;如果5元買進跌到4.5元也割肉離場了,其損失也是10%。如果兩者都是按10%的止損線操作,那么損失大小是一樣的,承擔的風險也一樣。
如果45元割肉離場到5元再買回來,是不是風險也天然降低了呢?也不一定,這要看其買回多少股票。如果其原來持有1萬股,45元賣出換成現(xiàn)金45萬元,股價跌到5元以后,其買回原來的持股數(shù)1萬股,那只花了5萬元,手頭還持有現(xiàn)金40萬元,持股數(shù)不變,但多出了40萬現(xiàn)金,持倉比例只相當于原來的20%,那風險確實已經(jīng)大大降低。但是如果認為風險已經(jīng)很低了,可以全倉買進了,把手頭45萬元全部買進9萬股,那他承擔的風險其實并沒有降低,跌到4.5元,本金將再損失10%。5元買進的也同樣適合這個道理。
人們之所以會產(chǎn)生5元買進的風險大大低于50元買進的印象,是因為覺得這只股票將來還會再漲上去,這個是大前提。如果將來漲到10元,5元買進的就翻倍了;如果漲到50元,那就漲10倍了,而50元買進的才回本。但是如果碰到像退市吉恩和退市昆機這樣的退市股,股價是一路下跌的,那邏輯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碰到這種情況,50元買進1萬股和5元買進20萬股,哪個風險更大呢?答案可能是要反過來的。如果股價繼續(xù)跌到1元,50元買進1萬股的損失是49萬元,5元買進20萬股的損失是80萬元。如果是退市,或者破產(chǎn)倒閉、血本無歸,前者的全部損失是50萬元,后者的全部損失則是100萬元,貪便宜加碼買進的損失大一倍,風險哪個更大?
所以看風險大小,價格高低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看倉位大小,公司質地也很重要,就是它今后要能翻身。如果是爛公司,純粹是因為股價跌多了,覺得便宜了,以為風險小了,就押上全部身家賭一把,那不論價格高低,風險都一樣大。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會搞糊涂,犯錯誤。過去權證價格很低,只有幾毛錢,甚至只有幾分錢,很多人喜歡投機,買得少最后歸零也能承受,買得多1分錢買進也是滅頂之災。
現(xiàn)在退市股的投機也是這樣,控制風險不是看買入價格,而是要控制買入數(shù)量。如果最后的結果是血本無歸,那么無論是高價買進的還是低價買進的,都一樣是損失全部本金,低價買進的與高價買進的風險是毫無區(qū)別的,都是不能承受之重。很多人這方面的風險意識存在錯覺,關鍵還在于退市股還有一線生機,還不至于歸零,碰上退市長油這樣的,咸魚翻身就賺大了。但這是以大博小,真不值得。
(想要了解作者更多觀點,敬請關注“時評君”的微信公眾號、百家號、大風號)